劉理
摘 要:科技發展不斷進步,經濟也在迅猛騰飛,公司、企業在追逐商業利益的同時,也不斷加強了對職工的生命安全的責任心。這就需要對職工在意外事故中進行工傷認定以及在工傷認定之后,還必須進行勞動能力鑒定。這樣不僅體現了對公司員工的責任心和保護力度,另外,也避免了一些員工自作聰明,損失公司不必要的經費??傮w來說,職工進行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勢在必行。
關鍵詞:工傷認定 勞動能力鑒定
我國社會主義法治體制建設起步比起國外法制體系較晚,在法制體系中還存在著不足,在實踐中有時會顯得力度不足,往往導致不斷的工傷糾紛和勞動糾紛。這不僅給員工家庭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而且損耗了公司的財力物力,弄得兩敗俱傷。因此,我們就更應該在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方面更加關注。
一、工傷認定及勞動能力鑒定的理解
所謂工傷,顧名思義,就是勞動者在進行勞動過程中,所以遇到的意外事故傷害和職業病傷害。而工傷認定,就是指勞動者受到傷害后,勞動行政保障部門依據勞動者受傷的性質,原因以及存在的事實進行確認,這是根據相當的法律法規做出的,具有一定的法律保障。對工傷認定過程后,就應該對其勞動能力鑒定,判斷受傷程度,給與不同的待遇補償。
勞動能力鑒定,就是確認勞動者受到傷殘的程度,喪失勞動能力程度以及生活是否自理程度的一種綜合評定。不論勞動者是否因公受傷,只要勞動鑒定機構根據用人單位,職工自己或者是職工近親申請,組織勞動能力鑒定專家,依據國家鑒定標準,運用有關政策和醫學科學技術方法,手段給與其勞動能力鑒定綜合評定。勞動能力鑒定,它不僅是保障勞動受傷職工工傷保險待遇的基礎和前提條件,也是最終解決公司職工與公司之前的勞動糾紛的重要措施。
二、關于工傷認定以及勞動能力鑒定的原則
工傷認定以及勞動能力鑒定是職工享受工傷待遇的前提,他不僅關系著勞動者的根本利益,而且還牽連著整個勞動者家庭是否幸福。因此,在進行工傷認定以及勞動能力鑒定的同時,一定要遵循原則。
首先,要以保護職工為基本原則,在進行工傷確定時,如果存在著不確定員工所受的傷害是否為工傷傷害時,我們一般將這種傷害歸結到工傷。這是為了最大限度的保障職工的根本利益。另外,在正常工作中,用人單位應該具有保護內部職工的責任意識。如果在正常工作時間,員工為企業,公司工作時在此過程中受到傷害,那就應該定性為工傷。根據發生的不同原因,我們還要針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
其次,我們還要樹立與工作相關聯的原則意識。這是一項硬性指標,在劃分職工是否因公受傷問題上,具有最本質的意義。這項基本原則就是定義工傷就是因為工作原因受傷,相關法律條文條例就是規定受傷就是要與工作有關。如果不是因為工作原因受傷,那么就不能將此種傷害劃定為工傷。
最后一條原則就是一般不追究職工過錯原則。這項原則是公司考慮員工利益而指定的,相當具有人性化特點。職工受傷一般情況下多數是自己操作不當或者是疏忽大意,意外導致傷害。其實這也不能完全把責任歸罪于員工。人非圣賢,孰能無錯。另外,公司應該具有人性化特點,不應對其進行過度的批評,以免給職工心理造成過大的傷害,最好盡量予以關懷,撫慰,畢竟這不是故意的。
三、關于工傷認定及勞動能力鑒定目前存在的缺點
我國法制建設起步較晚,實踐較少,尚不完善,存在著一定的缺陷。一般缺陷有以下幾點:
1、我國司法救濟程序繁瑣。為了最大程度的保障受害者的利益,在劃定工傷程度是需要先通過工傷認定機構認定,確定所受傷害乃是因公受傷,其次再由行政機關進行復議,最后通過行政訴訟程序。這不僅耽誤時間,還影響了辦事效率,以致問題遲遲不能解決。但是如果行政程序出現問題,那么職工就必須重新審核。這對勞動者的精力是一種打擊。本來設定相應的法定程序來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現在事與愿違,這些程序阻礙了勞動者的審核過程,損害了勞動者的利益。在這一點上,還需要行政部門簡化程序,提高辦事效率。
2、就是體現在工傷保險范圍狹窄。我國法律條文不完善,規定的勞務關系存在著疑問,條文模糊,而且在判斷企業主體資格時,也有重點不明確的問題。比如說對于非全日制勞動工人來說,他們的工傷保險問題有誰承擔,沒有明確。另外缺失指是否考略到了農業勞動者,他們如果在務農同時受到了傷害,是否也應該納入工傷保險。
3、違背了權力制衡原則。這一原則就有可能表現在權利私有化,行政權利越權,非常容易出現對勞動者以及公司不公正的現象,損害了勞動者或者用人單位的利益,而且還損害了國家的利益。
四.完善我國工商認定以及勞動能力鑒定的建議
既然司法救濟程序繁瑣,首先,必須要調整好工傷認定與司法救濟程序之間的關系,簡化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其次,我們應該擴大工傷認定范圍,給予職工人文性關懷,提高對權益制衡原則的認識,規范權力范圍,以減少權力私有化。
結束語:
工傷認定已經勞動能力鑒定關系到勞動者的切身利益,而且也是誘發企業與職工之間勞資糾紛的誘因。因此,政府執法機關應該完善此方面的法律建設,準確劃定工傷認定以及勞動能力鑒定的標準。
參考文獻:
[1] 邱晗.倫工傷認定法律制度的完善[J].文藝生活,2013(07)
[2] 馮東.我國工傷認定若干問題及建議[D].南京師范大學,2012(13).
[3] 葉靜怡.勞動合同法[M].中國法制出版社.2012(13).
[4] 黃樂平.工傷保險實務精解[M].中國法制出版社,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