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笑茹 韓秀萍
摘 要:通過對高職學生現狀的介紹,從學生特點、學習能力、心態及習慣等方面分析主動性學習在高職學生培養過程中的重要意義,以及如何培養主動學習的方法。
關鍵詞:高職教育 主動性
在高等教育的各種模式中,高職教育起點相對于大學本科院校略低,就業方向明確,兼具本科教育和行業培訓教育的優點,因此如何提升高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改善適應社會能力,以便更好的融入今后的實習就業,更好的體現高職教育的特色格外重要。
一、高職學生特點
就高職學生生源特點而言,首先,高職學生普遍不適應現有的教育體系。他們有可能很聰明,很有靈氣。但由于在多年的學習與被迫學習生活中,一直沒能取得想象中的成績,因此自信程度普遍較考取本科教育的學生低。少數學生還有自卑、自暴自棄的傾向,總認為自己不是學習的料。另外,大部分的高職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興趣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認為學習就是混日子,考試就是過了就行。再者,高職學生的學習目標普遍不明確或者對所學專業缺乏興趣,導致了學習態度的不端正,很多人認為學習成績高低和就業的關系不大。許多畢業生從實習崗位返校歸來后和教師交流反饋時才很懊悔沒認真深入學習理論課程。
二、提升高職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重要性
縱觀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質量問題,我們發現高校擴招政策的實施給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基本素質方面帶來的消極影響,已成為制約高職高專院校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大重要因素。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較差是各高職普遍存在大問題。作為高職院校,培養出的人才以適應基礎實際工作而非理論研究工作。我們的培養目標方向是技能型而非研究型和技術型。也是由于這個原因,健全的人格,樂觀的個性,良好的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首先,高職教師需要從內心深處產生這樣的意識:基本上,每個學生都是人才。有可能由于家庭氛圍、過往教育經歷的影響,表現暫時性的學習進步障礙,也需要用尊重、理解的善意交流,盡可能地起到教師應做好的引導工作。在高職教育領域中,素質的定義是大學生從事社會實踐活動所具備的能力。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可以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通過適當案例,從學生身邊實際出發,創設情境,呈現問題,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作為一名高職教師,我們能做的既有限,卻又有可能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如果教師能在培養學生良好心態和養成更好的做事習慣上起到更好地引導作用,對學生而言將終身受益[1]。
三、培養高職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關鍵點
可以說,絕大部分學生都是極為聰明的學生。即使極少數并不聰明的學生,只要踏實做人,勤奮做事,也一樣是社會中的棟梁之才,家庭里的主力支柱。古往今來大量實踐能夠證明了,如果教師能夠在學生心態和習慣兩方面加以適時適當的引導,會對學生的未來人生起到很大的作用。
(一)心態
心態決定自身狀態和做事方式。可以說,心態決定了命運。高職學生的心理狀況較為特殊,不但處于青春期后期階段,并且普遍對自我的現狀不很認可,卻又不愿著手改變,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因此,作為高職教育工作者,在新生入學初期,需要盡早做好高職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首先,讓學生放下高考成績的包袱,相信自己的能力,樂觀自信地走入一個新的起點。然后依據本校學習特點以及學生未來工作方向,幫助學生建立短期和長期的人生規劃,使其了解自己內心深處究竟想要什么,知道自己大致該怎么做,短期內該做什么,長期規劃是怎樣的。這項工作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需要持之以恒。深入課堂內外,進而形成較好的學習風氣。良好的心態也會為學生將來的就業和人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習慣
少年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養成良好的做事習慣,無疑是受益終身的[2]。作為高職教師,通過提示與刻意安排,讓學生逐步注意到主動做事的重要性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在未來的職業生涯和家庭生活中,著手做事都是一種極為重要的能力,踏實做事遠比夸夸其談更讓人欣賞,無形中獲得更多周圍人士的好感,更有利于提升生活質量與品質。僅靠很短的課堂時間,讓學生養成較好的做事習慣并不容易。一般而言,高職學生對于長期目標并沒有明確的想法和概念。每個人都向往著把事做好,但每個人的內心世界和外在表現也都各不相同。大部分的高職學生只想著把當天的課程上完而已,對于期末的優秀成績和獎學金欲望。不是不想獲得,只是不知如何著手,該學習的時候,集中注意力的能力相對較弱。這也對教師工作提出了更為細致的挑戰。比如說先不著眼于長期成績成果,先注重當前堂課的效果與啟示。對學生建立一個短期上的一有好表現,馬上就有贊賞鼓勵的反饋機制。這樣就強化了學生的條件反射,再加上言傳身教的引導方式和師生間的交流溝通,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學習習慣。
綜上所述,隨著高等職業教育與企業合作培養新型技能型人才模式的逐步完善改革,針對高職院校學生這一個特殊群體,高職教師既要不斷完善自身知識體系,又要強化行業合作,與所在行業的優秀人才加強交流、相互學習。通過人格魅力和學識讓學生信服,進而起到更好的引導作用。培養學生的主動性成為時代的需要,不但體現在課堂上,也體現在課堂外,這也是時代對高職教師提出的新要求[3]。既要從大方向上考慮教學效果,又要從細節上注意溝通引導,還要從社會因素和企業的角度思考,培養學生良好的心態和較好地做事習慣,善于思考完善的能力,培養社會需要、企業想要的注重實際、善于表達、勇于挑戰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彥林.淺議高職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31).
[2]辛雅麗.大學生創新能力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J].心理科學,2003.26(5)
[3]吳江賢 企業參與高職人才培養主動性研究 中國電力教育 2012年7月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