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英
問:編輯同志,您好!美國加快推動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談判進程的同時,近期又宣布今年6月與歐盟正式啟動TTIP談判。請問,什么是TTIP?
北京讀者:楊程亮
楊程亮同志:
您好!TTIP即“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關系協定”。3月12日,歐盟委員會宣布,正式授權展開“歐盟——美國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關系協定”的談判。這個協定如果達成,將成為史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美歐關稅降至零、覆蓋世界貿易量的1/3、全球GDP的1/2。很大程度上,TTIP將改變世界貿易規則、產業行業標準,挑戰新興國家,尤其是金磚國家間的準貿易聯盟。
美歐對TTIP有巨大的需求,雖然跨大西洋關稅平均水平只有3%—5%,但取消關稅作用仍然巨大,不僅簡化通關程序,而且可以開放公共采購市場,刺激經濟,從而使深陷經濟衰退、復蘇乏力的美歐從中獲益。據歐盟獨立研究報告,TTIP生效后,歐盟對美國出口總體上將增長28%,歐盟每年將從中受益1190億歐元,歐盟將有1/4的家庭因此每年增加545歐元的可支配收入,同時也將為世界帶來1000億GDP增長。而這些收益大部分是建立在TTIP所帶來的監管負擔的下降、手續的簡化、服務貿易和公共采購的自由化基礎上的。
TTIP前景不容小視,談判進程中的難度可想而知。目前來看,雙方至少要在以下方面達成一致:首先是立即或在一定時期內,將產品關稅從目前的平均3%-5%降至零;第二是在服務和采購上擴大市場準入;第三是處理雙方市場內部的監管和國內標準;第四是將食品安全、轉基因生物、音像制品等行業問題上觀念的差別消弭或達成一致。
雖然困難重重,但美國貌似在自由貿易協定上下足了功夫,繼TPP之后又推動TTIP,美國帶動歐、日正透過跨國地域經貿整合,重新掌握全球地緣政治優勢。過去10多年,中國對外貿易額占到全球1/10,未來20年中國市場潛力巨大,但是通過TPP、TTIP,美國正在拉攏歐、日另起爐灶,創建起超越WTO規范的全面性經貿自由化網絡,這些網絡一旦建成,將抵消中國的硬實力發展成果。
美歐日等國以市場自由化為名,推動雙向互惠的高規格經營投資保障條件,更以決定技術標準、醫藥、醫療服務以及電子產品規格、環保指標的方式,組建有利于美歐等自由經濟體的全球貿易規則。TPP和TTIP將打造一個以高度自由化為堡壘的市場準入屏障,使中國等相對滯后國家因無法高尺度互惠開放本國市場而無法加入,在新規則的制定中無發言權,從而阻隔中國經濟影響力在全球的擴展。TPP和TTIP談判幾乎把我國最主要的貿易伙伴“一網打盡”。在TTIP里邊的美歐是我國最大的兩個出口市場。TPP現已有12個成員國,已把東盟、日本與美國連在一起,我國排名前10位的貿易伙伴基本上都被拉進去了。如果TPP和TTIP最終達成協議,那么除中國和金磚國家之外的主要經濟體都進入到這兩大貿易區之內,中國屆時處境將十分被動。
TTIP談判的開啟是歐美倡導全球政治經濟環境全面巨變的號角,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實現新的增長預期,須以更大的勇氣迎接國際貿易自由化的挑戰,加快改革開放的進程,更主動積極地參與制定新一輪國際經濟特別是貿易投資規則,從雙邊、多邊兩個方面加快構建中國版本的自貿區網絡,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占據更主動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