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歡 陳健
又是一年畢業季,大批莘莘學子懷揣激情和夢想準備投身社會的大熔爐,成就自己的人生規劃和未來。他們在大大小小的招聘會上“海投”簡歷,他們不是在面試就是奔波在去面試的路上,四處碰壁后,很多人表示:“感覺今年工作特別難找!”201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創紀錄的699萬,加上2012屆未就業的大學生,需就業的大學生總數超過720萬。而受經濟形勢影響,用人單位需求總量并未隨著畢業生人數的增加而增加,有的用人單位甚至削減了用人計劃,“史上最難就業季”不再是聳人聽聞的傳言。為應對嚴峻的就業形勢,破解高校畢業生就業難題,廣西以桂林市為試點開展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一站式”服務試點探索工作,為創新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桂林模式”。
據悉,2013年全國普通高校桂林生源畢業生突破2.4萬人,駐桂林11所高校畢業生人數達3.6萬人,創歷史新高,且近年來,桂林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一直走在廣西的前列,因此在該市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一站式”服務試點工作,具有較強的典型示范意義。桂林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一站式”服務大廳自2012年7月掛牌成立以來,共幫助14000多名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駐桂林高校初次就業率由2013年3月統計的三成提升至高校畢業生離校前的六成,高校畢業生離校后的一個月里,就業率再次提升了10多個百分點,超過八成。
整合,19項服務“一站式”搞定
設在桂林市人才市場三樓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一站式”服務大廳整潔寬敞、明亮溫馨,分為接待咨詢區、事務辦理區和自助服務區三個功能區。在這里,每天都能遇見不同類型的高校畢業生,他們雖然經歷不同,但“省時、省事、省力、貼心”是每一位體驗過“一站式”服務大廳服務的畢業生們共同的感受。
高校畢業生就業是一個過程鏈條,需要有良好的就業觀念、明晰的就業思路、專業的就業指導、適應社會需求的就業能力、盡可能多的就業渠道、及時有效的崗位信息、實用的求職技巧、無后顧之憂的人事代理服務等,而畢業生要想在一處得到這些,幾乎不可能。為方便畢業生就業,桂林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一站式”服務大廳在服務內容上創新整合畢業生就業所涉業務,從局內到局外,體現“一站式”理念。首先在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原有的涉及畢業生就業的畢業生報到、改派、檔案接收、戶口轉接、求職登記、轉正定級、職稱評定等7個服務項目的基礎上,創新思路,整合桂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系統內涉及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分散在不同部門、不同二層機構的業務,提煉出就業見習、見習基地、基層就業、職業技能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創業培訓、就業失業登記、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指導、權益維護、貸款貼息、社會保險咨詢等12個服務項目,并將這些服務項目集中到“一站式”服務大廳內,實現局內服務的集中和優化。
同時,桂林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一站式”服務大廳在局內19項服務項目整合的基礎上,還向局外拓展,將涉及畢業生的服務拓展到市內相關職能部門,如組織部、教育局、共青團市委、工商局、金融部門等,通過多部門聯動的形式,邀請這些部門大學生村官項目、農村特崗教師項目、西部志愿者項目、小額擔保貸款、微型企業扶持等與畢業生就業相關的服務進入“一站式”服務大廳。
服務項目的整合,避免了高校畢業生“一事多次跑”或“一事多處跑”,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搭建了一個功能完善的服務平臺。目前在一家企業從事會計工作的李恒回想起自己找工作時的艱辛,最大的感受就是“一路奔波”。他說:“沒找到工作時,要經常奔走于各大招聘會;找到工作了,又要去落實檔案、戶口;托管了檔案,又要忙著報考各類考試。一路下來,跑了不下3個部門,由于對各部門辦公場所和辦事流程不熟悉,還常常跑錯地方。現在好了,只要事先電話咨詢辦事流程、所需材料,跑一趟就能把事辦完。”
延伸,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
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一站式”服務并無先例可循,所有的探索實踐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一站式”服務大廳的項目集中了,地點確定了,但讓人不解的是,前來辦理業務的畢業生并不多。經調研,桂林的很多高校建有兩個校區,而畢業生們所在的校區一般距離市區較遠。他們只在要參加招聘會時才會到市區。為此,桂林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一站式”服務大廳打破以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負責畢業生離校后工作”的思路,將服務前移至畢業生離校前,為就業工作贏得更充分、更黃金的時間,也充分發揮了高校在促進畢業生就業方面的優勢。2013年4月,桂林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一站式”服務大廳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工作站掛牌成立,隨后在短短兩個月時間里,包括廣西師范大學、桂林理工大學、桂林醫學院等在內的11所駐桂林高校相繼成立了“一站式”服務大廳校園工作站。
“一站式”服務大廳校園工作站的設立,目的在于將“一站式”服務大廳的服務項目挪入校園工作站,在工作站完成基礎性工作,同時,在各工作站投資建立“一站式”服務大廳宣傳欄,把就業創業服務從市場前移到校園,從城區前移到郊區,變“坐等服務”為“上門服務”,讓畢業生就業更貼心,更省時省力,更便捷高效。
桂林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一站式”服務大廳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工作站站長黃少波說:“工作站在高校掛牌,建立了一種溝通協調機制,是服務工作的一種新嘗試。”
不少畢業生表示,“一站式”服務大廳校園工作站讓畢業生不出校門就可以了解到服務大廳的相關服務項目。“以前見習要外出辦理手續,現在在校園里就可辦妥了。”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法學院畢業生馬冉冉高興地說。
此外,桂林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還聯合市內涉及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職能的相關部門和高校,把“一站式”服務大廳搬到了雙選會現場,給更多的畢業生帶去就業指導、求職登記、就業失業登記、社保咨詢等“一站式”服務,并在會場設立“一站式”自助服務區,讓畢業生通過電腦、網絡等現代化設備,自助體驗“一站式”服務。在雙選會上的“一站式”自助服務區體驗了網上求職的廣西師范大學應屆畢業生小李說:“雙選會上‘一站式服務大廳提供的項目中,既有企業職位咨詢,又有專家就業指導,還有網上求職自助服務,服務更集中、更專業化和一體化,讓我們求職更方便、更快捷。”
聯動,讓各項政策落地生根
畢業生就業工作涉及的部門很多,主要職能部門有高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部門有工商局、市委組織部、團市委、教育局、財政局、稅務局、金融部門等。各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發揮自身優勢,努力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但從實際效果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管理分散,各職能部門各行其是,溝通不順暢,優勢不整合,供需不對稱,形不成合力,導致效率不高,各類政策不能落地,資金扶持執行困難。對此,“一站式”服務大廳首先在服務項目上進行了突破,通過各類活動載體,讓各職能部門實現橫向聯動,共同推進畢業生就業。
與高校聯動,共同推進就業。“一站式”服務大廳通過邀請駐桂林11所高校、桂林市工商局、桂林市財政局等畢業生就業工作相關職能部門參加“政、校對接會”的形式,一方面向高校講解政府的扶持政策,演示各部門聯動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必要性,推介“一站式”服務大廳開展的各類促就業活動;另一方面,與各與會高校展開討論,收集各校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需要政府提供哪些支持、缺乏哪些資源、有哪些困難及對“一站式”服務大廳工作的建議等信息。通過對接會,高校由原來被動地接受服務,變成主動要求服務,實現了政府與學校的直接對話。
同時,“一站式”服務大廳通過在各高校設立工作站和向區內、區外高校發函的方式,收集本地生源就業和未就業畢業生信息,建立了本地生源就業和未就業畢業生實名登記數據庫,對畢業生實現有效跟蹤服務,履職盡責,發揮優勢,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有效地承接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徹底解決畢業生一離校就流失的問題。截至2013年6月,“一站式”服務大廳共收集了6614名畢業生的信息,基本實現了桂林生源和桂林市內高校畢業生的全覆蓋。
與職能部門聯動,共同服務就業。“一站式”服務大廳首創與市委組織部、工商局、稅務局、金融部門等聯動,邀請各職能部門進入大型畢業生雙選會現場,當場為畢業生提供小額擔保貸款、稅收優惠、微型企業注冊資金補貼、“基層四項目”(即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三支一扶”、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的咨詢,并聯合相關職能部門為畢業生提供就業體驗等。
桂林醫學院招生就業處副處長高東對“一站式”服務給出了“主動有為、優勢帶動、務實有效”的評價。他說,“一站式”服務搭建的平臺,讓國家的各項政策穿過高校的圍墻,真正進入了校園,落到學生們的身上,為高校帶來了就業工作的便利,解決了長期以來高校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困難。
創新,打出促進就業“組合拳”
“現在的農村還是道路泥濘、牛糞豬糞隨處可見嗎?”“社會主義新農村究竟是何模樣?”“面對文化水平不高的農民群眾,應怎樣開展工作?”關于基層、農村、農民的這一大堆疑問,來自駐桂林11所高校的畢業生們在臨桂縣中庸鄉合峰村參加“桂林市2013年高校畢業生服務基層項目體驗日”活動時得到了解答。活動中,畢業生們通過實地參觀和考察,感受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風貌,了解基層工作的環境、氛圍、條件、工作難度等。此外,活動還安排了服務“基層四項目”代表談體會、傳經驗,安排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團市委和市教育局負責人就基層項目的相關政策回答了畢業生的提問。參加活動的畢業生紛紛表示,愿意投身基層服務工作,用自己的青春和熱忱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添磚加瓦。
“服務基層體驗日”是桂林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為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的創新舉措,在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中屬首創。據桂林市委組織部副部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李安平介紹,作為廣西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一站式”服務的首個試點,桂林市抓住了“三條主線”(即就業指導、就業政策、就業服務),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聯動“四大主體”(即政府、高校、企業、學生),打出了一套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組合拳”,搭建起“溝通無障礙、對接零距離、服務全方位”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平臺,多項工作開創全區甚至全國的先河。
除“服務基層體驗日”活動外,“一站式”服務大廳還創新開發了“企業職場體驗”“求職體驗”“就業服務體驗”“軍營體驗”等活動,幫助畢業生正確認識自我,樹立良好的就業觀念,從而順利實現就業。2013年4月27日,廣西首檔電視招聘節目“職在必得”在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舉辦。活動通過“講授+體驗”、“點評+指導”的形式,讓畢業生親身體驗企業面試,挑戰高質量的就業機會,通過畢業生和企業的直接對話,立體闡釋企業的用人標準、崗位要求、職業素養等,增進了就業市場供需雙方的了解。
創業是最積極的就業形式。作為首批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創建試點,桂林市在鼓勵高校畢業生創業方面也做了很多亮點工作。2013年6月,桂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與市工商局、商貿局、工信委等政府職能部門以及社會團體聯合舉辦了以“創業·創意·創造”為主題的“贏在桂林”——首屆桂林市大學生創業創意大賽,對創業項目進行評選和推薦,來自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桂林醫學院的3個項目在現場與企業簽訂了投資意向書。代表創意團隊發言的曾一表示,這次比賽的經歷將是自己創業道路上的一筆寶貴財富。通過比賽,他鍛煉了自己,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就團隊而言,他們缺乏對市場和政策的了解,缺乏對項目長遠的考慮,這些都是通過評委們的點評后才發現的問題。他們非常感謝大賽組委會為有志創業的青年提供了這樣的平臺,為今后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為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一站式”服務大廳還為畢業生提供從項目開發到開業指導、融資、跟蹤扶持等“一條龍”服務,目前已為27個創業項目設立了“創業‘一條龍服務卡”,定期和不定期地了解這些創業項目所遇問題,并及時幫助解決困難。
經過一年多的實踐,桂林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一站式”服務已找準了重點,破解了難點,創出了亮點,探索出一套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其組織的一系列活動構成了一套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組合拳”,對畢業生就業創業具有明顯的、積極的促進作用,獲得了高校、用人單位和畢業生的一致好評。李安平表示,下一步桂林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將根據桂林旅游服務產業迅速發展的特點,挖掘出更多的服務性崗位,使每一個想就業的畢業生,都能找到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