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樓
河南省鹿邑縣位于黃淮大平原豫皖交界處,屬河南省直管縣。人口116萬,耕地面積136萬畝,是典型的農業大縣,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高粱、棉花、煙葉等,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河南省農業綜合開發重點縣。自實施糧食主產區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以來,鹿邑縣委農辦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在蔡新亮主任的帶領下,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為己任,緊緊圍繞全縣經濟發展大局,齊心協力,真抓實干,各項工作成效顯著,為發展現代農業,加快構建和諧鹿邑,作出了積極貢獻。
深入宣傳營氛圍 科學規劃抓重點
廣大農民群眾是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扶貧開發和農業綜合開發的主體。鹿邑縣委農辦利用宣傳車、標語、條幅、廣播等多種宣傳形式,大力宣傳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和兩大開發方針政策,及時讓群眾了解開發項目給他們帶來的好處,調動農民群眾參與的積極性,真正實現了“要我開發”到“我要開發”的思想轉變。
他們堅持因地制宜,結合縣域、村、鎮體系規劃,聘請專家、技術人員,圍繞建設新型社區的目標,立足長遠,高起點、高標準的對新型農村示范村進行合理布局,科學規劃。中低產田改造突出了農田水利、農業、林業、科技等四個方面的措施,堅持以方田建設為中心,進行橋、涵、閘、機、電、井、泵、管等田間工程配套,打破了鄉與鄉之間,村與村之間的界限,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實現了溝相通、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消除了農民澆地難、排水難、用電難、出行難等諸多制約農業發展的“瓶頸”。
抓管理務求實效 創機制規范運行
在執行項目招投標制上,他們狠抓制度管理,確保項目安全。遵循招投標細則,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嚴格程序,規范操作。在推行項目公示制上,通過設立公示欄、制作公示牌、公布咨詢電話等形式,將項目計劃、工程建設和資金使用情況等,及時向項目區廣大干部群眾進行公示,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在執行工程監理制上,嚴格遵循上級委派監理的辦法,同時聘請項目區群眾代表進行監督,不斷完善“施工單位合同保證,監理部門現場控制,項目區群眾施工監督,建設單位全面負責”的質量控制體系。
在項目質量管理上,他們嚴把立項關,確保工程安全。堅持鎮、村積極性不高的不立項,自籌資金不能保證的不立項,鎮、村兩級領導班子不強的不立項。嚴把設計關,項目區各項工程內容,均有專業技術人員負責勘測,按照要求設計并繪制施工圖紙,編制工程預算,編報項目計劃。嚴把驗收關,嚴格按照標準進行驗收,驗收通過的定為合格工程,不合格的返工,什么時候達標,什么時候進行再驗收。
不斷創新工程竣工管理機制,切實落實工程管護制度,逐步完善了竣工項目日常運行管護體系。明確產權主體,在每個單項工程竣工驗收合格后,及時組織有關部門搞好產權移交。強化目標責任,對于比較分散的單項工程,按照“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細化責任,由村向村民小組延伸到戶,具體落實到每個管理責任人。健全護管組織,項目竣工驗收后,把所有項目工程移交給鎮、村。鄉鎮將橋涵等公益工程移交給當地村委會維護管理,將機井、林網、管道按區域移交給村民小組負責。按照“鎮政府—項目區村民委員會—項目區管護信息員”的管理方式,層層簽訂運行管護責任狀。每個項目區落實一名責任心強的管護信息員,及時反饋管護信息情況,確保工程管護落到實處。
鹿邑縣委農辦連年受到上級的表彰,先后榮獲河南省扶貧開發工作先進單位、河南省農業綜合開發宣傳工作先進單位、周口市扶貧開發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