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化學
上帝是信仰,信不信由你,好像比較虛;科學求真、務實,要看到、摸到,是實實在在的。我們能既信仰上帝又研究科學嗎?
信仰上帝與研究科學實際上并不矛盾。也許有人會列舉天主教會與科學家對立的史實,但科學家從來都是只反教會不反上帝的。
1543年,哥白尼出版《天體運行論》是科學上劃時代的大事,其中的“日心說”與《圣經》的“地心說”水火不容,但哥白尼是波蘭教士,并不反對上帝。如果說有意見、有情緒,那是對教會。哥白尼的信仰十分虔誠。他在《天體運行論》的導言里寫道:“如果真有一種科學能夠使人心靈高貴,脫離時間的污穢,這種科學一定是天文學,因為人類如果見到上帝管理下的宇宙所有的莊嚴秩序時,必然會有一種動力促使人趨向于規范的生活,去實行各種道德。”
1609年,天主教徒伽利略首次用望遠鏡進行天文觀測,觀測結果支持“日心說”。伽利略是大學教授,他的講學及文章會產生巨大影響。教會害怕伽利略對《圣經》的懷疑可能導致新教徒的斗爭,于是在1616年宣布哥白尼的學說是虛偽的而且是錯誤的,并命令伽利略不準再捍衛或堅持這一學說,伽利略勉強接受。但是伽利略對科學獨立的信仰從未動搖過,《關于兩個世界體系的對話》于1632年出版,使“日心說”成為摧毀教會教義和傳統科學框架的理論。教皇惱羞成怒,在1633年宣布對伽利略終身監禁,后改為在家服刑。
波義耳,被恩格斯稱為化學科學的奠基人,是最虔誠的基督徒之一,美國發行的第一本印第安語《圣經》就是由他資助出版的。他說:“人的得救條件不是要反對什么,而是接受上帝白白的恩典。只要你肯,仍然可以在科學里愛上帝、敬拜上帝。”
牛頓也是虔誠的基督徒,他特意把生日選在了儒略歷圣誕節(我是在開玩笑,同學們懂的)。他認為他發現并理解了上帝的秘密——萬有引力定律。“自然和自然的法則在黑暗中隱藏。上帝說,讓牛頓去吧!于是一切都被照亮。”這是英國著名詩人蒲柏為牛頓撰寫的墓志銘。牛頓說:“人千萬不要妄自尊大地斷言什么,因為一切都掌控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上帝的手中!這一盡善盡美的包括太陽、行星、彗星的大系統,唯有出于全能的上帝之手……”這是“上帝之手”的原典,與牛頓相比,馬拉多納的“上帝之手”簡直是個笑話。1727年,倫敦城萬人空巷為牛頓送葬。牛頓作為最偉大的科學家和一個虔誠的基督徒,以這兩種身份被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里,英國政府在其碑文最末贊頌道:“讓人類歡呼曾經存在過這樣一位偉大的人類之光。”
電磁感應學說奠基人、“電學中的伽利略”法拉第也是虔誠的基督徒,他堅持每周一次的禮拜。他的傳記作者說:“我相信。法拉第每天工作的力量源泉和堅韌不拔的毅力主要來自于他禮拜天的禱告。”法拉第愛科學,也愛上帝,他在皇家學會創辦“圣誕節少年科學講座”,并堅持19年親自演講,他把上帝和科學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他留下遺言:“我的一生,是用科學來侍奉我的上帝。”
責任編輯 侯秀姣 彭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