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利軍
偉大的中國夢作為全民族之夢,是眾多行業和無數個人夢的集合,中國冶金地質正在打造的以地質勘查為基礎的礦業集團的改革發展之夢,也是中國夢的一部分。要使夢想成真,就要舉全系統之力,不斷聚集正能量,成就光榮與夢想。
政治正能量
政治是眾人之事,政治正能量是眾人之正能量,政治能量具有方向性和根本性。
理想信念力,就是理論正能量。干部職工掌握科學理論,最主要的途徑是自覺學習和接受教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正確認識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堅定對所從事事業的信念和信心,把遠大理想融入冶金地質夢之中,把本職工作和打造以地質勘查為基礎的礦業集團結合起來,滿懷激情地推進“兩大轉變”,這就是理想信念力表現出的正能量。
政策導向力,就是政策正能量。中國冶金地質系統各級黨政組織開展的政策法紀宣傳教育;工會組織進行的廠務公開等活動,都在于使各項政策深入干部職工之中,被主觀認知和接受,進而自覺去執行,使政策的內在張力轉化為干部職工在黨的政策引領下,推動冶金地質夢和個人夢實現的正能量。
黨群組織力,就是組織正能量。中國冶金地質系統各級黨、工、團組織,圍繞經濟工作這個中心,不斷加強自身建設,融入實際發揮組織優勢。黨組織開展的創建“四好領導班子”“四強黨組織”活動;工會組織開展的建設“職工之家”、創建“紅旗班組”活動;團組織開展的創建青年文明號(崗)都彰顯了組織的宗旨和作用,調動了組織成員的工作積極性,為冶金地質夢的實現生發了正能量。
文化正能量
文化是在一定價值觀長期影響下形成的穩定心理和行為習慣,文化能量具有群眾性和長效性。
團隊凝聚力。中國冶金地質總局領導班子,集中全系統廣大職工的認識和智慧,提出了推進“兩大轉變”、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礦業集團的組織愿景,它像一面旗幟,它似一支號角,把全系統干部職工的思想統一了起來,智慧匯聚了起來,力量調動了起來,為冶金地質改革發展之夢聚集了正能量。
全員學習力。處于學習型社會的中國冶金地質,持續開展創建學習型黨組織、學習型領導班子、學習型機關,爭當知識型領導干部、知識型黨員、知識型職工活動,培養和增強全體員工的學習力。
品牌影響力。企業品牌是企業內在品質的外在表現,塑造品牌、展示形象是聚集發展正能量的客觀需要。
中國冶金地質以發布社會責任報告、走向社會在國際性礦業大會展示找礦成果、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推出先進典型等途徑,宣傳了冶金地質品牌,打造了特色文化,為冶金地質夢提供了寶貴的正能量。
社會正能量
社會是組織的外部環境,開放的社會為企業獲取外部正能量創造了條件。社會能量具有開放性和互動性。
政府支持力。中國冶金地質近年來一則精心研讀政府發展戰略和產業政策,使自身發展和政府目標吻合趨同;二則積極融入地方發展規劃,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找位置、求作為、做貢獻,得到了隊伍所在地方的認可和贊賞;三則加強與地方政府聯系,密切關系,增進了解,謀求雙贏。中國冶金地質總局領導層重視高端對接,疏通和建立與地方政府聯系的“綠色通道”,去年以來總局主要領導采取請進來、走過去的方法,主動和冶金地質所屬單位所在省份和重要工作區域的主要領導和職能機構負責人會見座談,取得了理解和支持,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合作貢獻力。市場合作伙伴是企業立足市場生存發展的“給力”者。中國冶金地質首先確立重要戰略合作伙伴,總局與國內一些大型、實力型企業簽署合作協議,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走出了一條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借力發展之路;其次,優選業務協作者,對冶金地質兩大主業的投資方、供貨方、承包方、銷售商,注重誠信,堅持互利多贏;再者,鞏固和拓展工程發包方,把與甲方的關系擺在突出位置,積極尋求建立長期穩定、和諧共贏的業務關系,謀求做一筆業務、交一方朋友、建一片市場。
輿論覆蓋力。在信息化的當代,包括網絡、立體和平面媒體在內的大眾傳媒,是構成企業發展正能量圈的重要元素。冶金地質注重輿論的社會影響力,建立了新聞發言人制度,主動和新聞媒體打交道,接受輿論監督、介紹自身發展、宣傳社會責任和效益、傳播受眾贊譽、擴大社會影響,營造了科學發展的有利氛圍。
雄立于央企之林的中國冶金地質總局,推進“兩大轉變”的恢宏之夢,擁有眾多機遇,需要寶貴資源,只要認識明確,善于取材,借力造勢,自當聚集雄厚的正能量,助推夢想成真。
(責任編輯:陳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