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先禮
創新對于企業的興衰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創新文化,是在創新及創新管理活動中所創造和形成的具有本企業特色的創新精神財富以及創新物質形態的綜合,是一種為創新而生、因創新而變又作用于創新的文化形態,是推動企業創新的根本和源泉。
作為企業文化的組成部分,創新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包括創新理念、創新制度規范、創新物質文化環境等。通過培育創新文化,有助于推動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經營模式創新,從而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那么,如何培育創新文化呢?
企業家率先垂范、身體力行
企業家是企業人格化的代表,對企業價值觀的形成與選擇具有決定性影響。一個企業究竟采取哪種戰略觀、管理觀與經營管理理念,企業家起著關鍵性作用。
創新文化首先是一種宏觀戰略層面的變革文化。在企業戰略的選擇上,一個富有創新意識和求索精神的企業家,一般堅持市場機會本位的戰略觀,傾向于采取擴張型戰略,追求企業的成長和發展,在企業快速發展進步中享受成功的樂趣。而缺乏創新意識的企業家,顯得老成保守,堅持資源能力本位的戰略觀,追求四平八穩,害怕變革和失敗。
一個具有開放的思維、創新的意識、求索的精神的企業家,會身體力行、率行垂范創新文化,帶動形成整個企業的創新氛圍。喬布斯被美國總統奧巴馬評價為美國最偉大的創新家。蘋果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源于喬布斯的創新精神和富有想象力的心靈。在他的帶領下,蘋果開始進行顛覆式創新,屢屢打破產品研發方面現有規則,從來自社會、家庭以及思維深處的一切條條框框跳了出來,研發出一個又一個經典產品。
建立有助于創新的體制機制
體制機制決定著企業發展進步的活力,影響著企業的創造力和競爭力,體制新、機制活則環境優、發展快。要建立健全創新機制,使創新融入管理各流程、各環節,促進企業的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經營模式的創新。
首先要加大投入,為創新提供經費等各種支持。目前,在國家首批創新型試點企業中,創新投入占營業收入的約6.74%,這個比重相比一般企業來說要高出不少,但同美、日等國一些大企業相比,還是有不少差距。那創新投入多少才合適呢?一些學者認為,企業投入的60%左右應該圍繞主業進行,不斷提高企業主業的核心競爭力;20%左右用于相關主業技術的研發,這樣可以使核心技術得到更多應用,另外20%左右可用于其他新興領域的投入,為企業未來的新發展找到新的機遇。當然,實踐中企業研發的投入比例會因環境及自身實際情況有所調整,而且除了關注技術創新投入外,也要加大對管理創新、文化創新的投入,以有助于構建系統的創新文化建設體系。
要大力鼓勵發明創造。要建立科技創新能力評價和動態評估機制,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有效保護和利用知識產權的行為和做法,從專業制度上規范鼓勵發明創造。要完善激勵機制,設置有激勵效應的薪酬體系和技術創新專項獎。當然,這種激勵機制首先保證的是一個寬松的有效的激勵氛圍,比如在創新文化濃厚的公司,精神獎勵效果較好,以員工的名字命名產品,頒布特別的榮譽等。當一些創新型員工更在意的是他們的想法變成現實的滿足感時,金錢和職務的晉升對他們的影響力不是很大,應給他們憑愛好和興趣自主選擇創新方向留取空間,給予可供繼續創新的資源。
要培養創新團隊,打造高素質隊伍。要選拔培養創新型青年人才,讓敢創新、敢擔當、敢負責、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得到重用,給他們施展才華的廣闊舞臺。圍繞企業重大技術研發項目,將技術水平拔尖、年富力強的中青年骨干人才推舉到帶頭人位置,帶動團隊整體能力提升。要打造交流平臺,通過會議、小組交流、論壇等,使創意在集體協作的氣氛及經常性的交流中出現,鼓勵員工進行知識信息的分享。
要寬容失敗。創新是有成本的,有嘗試、實驗的成本,也有失敗的成本。一次成功的創新往往都是以多次失敗為代價的。但沒有什么比害怕失敗更抑制創造力。因此,創新需要有包容的制度、文化和環境作保障。作為企業,要對員工的大膽嘗試有耐心和容忍度,給員工設計一定的期限和成本的投入,幫助創新者獲取各類所需資源,如項目失敗,要提供關懷、保護和支持。能否寬容失敗,體現一個企業是否具有長遠的眼光和有容乃大的心態。一個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企業,才是一個獨具魅力、充滿活力的企業,一個具有強大吸引力和向心力的企業。
堅持以人為本,激發全體員工創新活力
員工的創新能力是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要堅持以人為本,把領導者的主導作用與全體職工的主體作用緊密結合起來,把打造自由創造環境、激發員工創新作為管理者重要職責,使企業自上而下,每個毛孔都充滿著創新,擁有生機和活力。
要形成激勵創新的價值導向。只有風正氣順,才會活躍創新思維,點燃創造熱情。只有在開明包容環境中,有抱負的人才能盡展創新才能。因此,要尊重員工個性品格和創新精神,提供開放包容、有挑戰性的工作環境,為員工提供創新方面的指導和資源。鼓勵員工開動腦筋,各施所長,挖掘釋放員工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調動員工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要培養員工創新意識,提高員工創新能力。圍繞好奇心、個人主觀能動性、耐心、毅力、新思路等創新意識培養的關鍵內容,創新課程培訓、文化活動、典型帶動等形式,將員工對企業創新文化的理解統一起來。在員工的培訓體系中,把創新精神的培養列為員工必修的課程內容。從新員工接受入職培訓開始,就把創新的意識作為公司文化的核心進行灌輸。企業的一把手或高級管理人員可以親自教授相關內容,以示公司對員工創新能力的重視。要選樹宣傳創新典型,讓受過創新表彰的員工可以進行經驗分享,樹立典范,用榜樣的力量激勵大家。
要開展全員創新活動。企業可根據實際,組織開展勞動競賽、崗位創新、合理化建議、青年創新項目、導師帶徒等創新活動,推進創新日常化、崗位化。更加關注一線、關注基層,為各類人才、群體建立成功的職業通道,給員工創造人生出彩機會。我國最大的鋼鐵企業寶鋼集團,平均每天產生專利4件,近一半由一線職工創造,這和寶鋼搭建舞臺、創造條件、讓創新意識成為每一個寶鋼人的DNA、持續開展創新活動是分不開的。寶鋼的創新活動很有特色,名為“最佳實踐者”和“自主型員工”建設。基于對每個職工信任,所有崗位都是開放型的,實行自主管理,做好自己工作后任何人都可以“管閑事”,提出想法、解決問題。通過建設“員工創新活動基地”、舉辦首席師“三新”論壇、創新論壇、創新活動沙龍、成果發布會等,為員工搭建了知識共享、經驗交流、方法培訓的平臺。由技能業務專家組成的員工創新活動指導志愿者團隊,以及以工人發明家命名的“創新工作室”,吸引了更多員工進入創新領域。
以客戶為中心,培育敏銳的市場嗅覺
企業的創新不能模式化,要根據市場的變化、客戶的需求而調整變化創新的方式和方向。我們可能已經注意到一個奇怪的現象:文化的創新性并非100%的全新,有的創新取得了成功,不一定是新創造的,也許是新的發現、不同的排列組合、差異化帶來的生命力、吸引力。有時候技術的攻關并不是唯一的焦點,創造性地使用別人的成果也是一種創新,找到一種完美的客戶體驗也是一種創新。這種創新自然不是創新者的自我臆測,而是來源于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心態和對市場的敏銳嗅覺。喬布斯的一些新產品的靈感來自于“用戶體驗至上”的理念。他雖然不注重市場調研,但是有天生敏銳的市場嗅覺,預見性地發現客戶的新需求,從而設計研發推廣新產品,并使產品成為一種創新時尚、一種價值追求,引導了客戶的消費需求。
要保持和客戶互動交流。創新的真正價值體現在將新想法、新設計等創造為現實,所以研究設計人員、市場人員和管理人員需要經常與客戶保持互動,了解客戶的需求,從而開發出市場認可的新產品。銷售部門也應經常同企業技術部門和客戶、消費者保持聯系,以便針對商品的不足提出意見并拿出解決辦法。
要培養市場調研的習慣,了解市場供求狀況、變化趨勢,考察顧客需求是否得到滿足,注意觀察競爭對手的長處與不足等。要以貼近市場、貼近客戶為原則,提高產品和服務的文化附加值,提升品牌價值和影響力。如西方奢侈品行業的從業人員大多有著文化、藝術方面的教育背景,這是因為在銷售時,他們通常要向客戶詳細介紹產品的文化底蘊、設計理念、產品風格以及適宜人群等,在和客戶溝通交流中,提高了產品的文化品位,引導了一種高端、精致的消費理念,以文化魅力吸引消費者。
創新無止境,創新文化培育自然也不可能是一朝之功。只有一以貫之,常抓不懈,才能不斷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使企業以核心的技術、優秀的管理、差異化的鮮明風格獨立存在,不斷追求卓越,實現產品和事業的長期成功。
(責任編輯:羅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