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建平
近年來,中鐵五局六公司黨政工組織始終把關注弱勢群體、幫助弱勢群體、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放在重要的議事日程研究解決,從實施和完善“三不讓”承諾體系、堅持常態化開展“送溫暖”活動,到公司領導干部與重困職工形成“一對一”或“一對二”結對幫扶,真正把企業組織的關懷送到困難職工的心坎上。
為了推進幫扶救困工作有的放矢、卓有成效,中鐵五局六公司工會突出維護職能,擴大“走基層、轉作風、促幫扶、送溫暖”和“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服務職工在基層”活動效果,近期,對公司困難職工進行了一次全面調查、摸底、總結,進一步豐富完善了企業幫扶救困工作經驗,為促進企業和諧建設打下了良好基礎。
弱勢之因連連看
公司現有內部離崗休養、待工和長病職工共228人,其中經公司排查、摸底和比選,有31人被公司列為困難職工,約占無崗職工總數13.6%。困難職工中按年齡結構分類:男50歲以上7人,50歲以下16人;女40歲以上7人,40歲以下1人。按文化結構分,初中以下26人,高中1人,大中專以上4人。
通過調查了解,找出困難職工致困原因:
一是因病致貧。因本人生病、殘疾或供養直系親屬導致生活十分困難的占困難職工總數的36%。
二是技能單一、體弱致貧。體弱、無技能,無生活來源致貧,這類人員占困難職工總數的18%。
三是子女上學需交納大額學費致貧。因子女上學導致家庭貧困的占困難職工總數的19%。
四是單親家庭收入低致貧。因單親收入低導致生活困難的占困難職工總數的10%。
五是特殊群體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造成生活困難。這類人員占困難職工總數的16%。
六是家庭遭遇天災人禍造成生活困難。
幫扶之舉頻頻出
不斷完善對困難職工的幫扶救助機制,深化和實施送溫暖活動,使廣大職工真正感受到“家”的溫暖。
建立組織領導機制。公司將幫扶工作當成一件大事來抓,成立了以黨政主要領導為組長、工會主席為副組長的幫扶領導機構,強化了機制建設和組織領導,形成了黨政一把手負總責、主管領導具體抓、有關部門配合抓、專人負責、齊抓共管的組織領導機制。
建立檔案管理機制。為了全面準確掌握困難職工的動態情況,公司工會每年11月份都要開展全覆蓋的職工家庭情況調查摸底,建立健全困難職工檔案管理制度,做到“一人一檔一策”,實現了對困難職工的動態管理。
建立常態送溫暖機制。每逢春節、元旦、五一等節假日,工會都要走訪困難職工,送去慰問品和慰問金。僅2013年的元旦和春節,公司就對248名困難職工進行了慰問,共發放困難補助款22.47萬元。職工生病、住院,工會及時看望慰問。自2012年以來,公司工會共慰問生病、住院職工65人次,發放慰問費1.43萬元。對家庭遭遇火災或地震災害的石家玉、何強、王軍等困難職工,由個人申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經單位和主管部門審核后上報公司工會,經調查、核實后分別給予了數量不等的救助。
建立就學救助機制。為幫助特困職工子女圓大學夢想,公司工會開展“金秋助學活動”,及時解決困難職工子女的學費問題,自2010年以來,公司共為31名考上大學的困難職工子女解決部分學費累計7.2萬元。
建立“一幫一”長效機制。按照“一幫一”幫扶的要求,公司15名領導帶頭幫扶,工會也多次組織幫扶困難職工的捐款活動,尤其在春節期間,班子領導成員帶頭深入困難職工家庭慰問,極大地促進了幫扶工作深入開展。
建立再就業工作機制。公司不斷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加大工程任務承攬,為員工上崗創造條件。公司還采取員工輪流上崗、清理外聘人員為員工讓崗、加大設備維修保養力度為員工找崗等措施,努力增加員工上崗人數;對超額安排員工上崗的項目部,在考核交款指標時合理給予沖減。通過這些措施,盡力做好無崗職工的再就業工作。近幾年來,先后有62名無崗職工實現了再就業。
建立與政府聯動保障機制。公司如實向有關部門反映重特病職工的情況,尋求政策上的支持、待遇上的傾斜。公司還積極配合民政部門,對符合低保條件的困難職工及時辦理低保,做到應保盡保。2012年度,公司主動與地方政府職能部門溝通,先后為32名職工家屬辦理了享受城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相關手續。
完善之路步步實
通過以上工作的開展,公司雖然為部分困難職工解了燃眉之急,但由于受諸多因素的制約,困難職工群體總體狀況仍沒有得到根本扭轉,還有不少困難職工的不少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如困難職工看病問題、生活救助問題、住房問題等,幫扶工作任重而道遠。為了進一步做好困難職工幫扶工作,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加以努力:
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時下的困難職工也曾為企業改革作出了犧牲、為企業發展付出了代價,對他們實施幫扶救助,企業應責無旁貸。企業要充分認識到困難職工群體問題是影響企業穩定和發展的重要因素,解決困難職工實際問題,對他們進行必要的幫扶救助,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事關企業和諧穩定和發展的重要環節,必須予以高度關注,加大對他們的關愛,使他們早日擺脫貧困。
要進一步探索幫扶工作新路子。企業幫扶工作僅僅依靠工會組織單方面的力量是微薄的,必須調動全公司和借助于社會各方面的力量。企業工會要在黨委的領導、行政的支持下,主動開展工作,要在思路、載體、方法上進行不懈的探索,努力探索建立新時期長效幫扶特困職工的新路子,并將幫扶工作的重點由節日活動型向長效機制型轉變,由抓典型向全覆蓋的結構型轉變,由單純辦實事向幫監促全方位保障轉變,實現幫扶工作經?;⑸鐣⒅贫然?/p>
要進一步制訂落實困難職工相關扶持政策。以行政牽頭,工會參與,共同就困難職工在醫療、教育、生活等方面制訂扶貧幫困救助辦法,作出具體規定,切實解決特困職工生活難問題。如:公司在新上項目時,應優先考慮安排待工職工上崗,使其家庭生活有一定的保障。企業應按期足額繳納職工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工傷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等。在就醫、住房、子女上學等方面,企業應對困難職工群體輔之以必要的保險政策和特殊照顧;限期清償拖欠職工的工資;適度提高無崗職工的生活費標準,讓他們分享企業發展成果;通過工會經費的及時足額收繳,增強工會幫扶困難職工的實力,以幫助更多的困難職工擺脫困境。
進一步完善大病應急救助機制。大多數困難職工屬于因病致貧。公司可以針對特困職工大病情況出臺救助措施,對患病的種類、救助范圍及救助金額作出具體規定,一旦困難職工患上大病能夠得到及時救助和治療。企業要進一步提高企業互助醫療保險標準,對患重大疾?。ò┌Y、白血病、精神病等疑難病癥)的特困職工,企業應給予必要的資金支助,切實把保障勞動者權益放在第一位。
進一步建立就業救助機制。就業是解困的根本途徑。要把解決就業問題作為首要的目標,落實好已經制定的各項無崗職工再就業優惠政策。要幫助困難職工通過內外部兩個市場實現就業和再就業。在這方面,一是拓展經營,廣攬任務,擴大就業面;二是開展技能培訓,提高無崗員工技能,以培訓促進再就業;三是清理崗位,讓職工有更多的內部就業崗位,維護職工的勞動權益;四是加強與就業指導、中介等機構的聯系,拓寬外部勞務市場,積極開展勞務外包工作。
進一步融入政府社會保障體系。企業要加強與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和社區的聯系,多渠道籌集解困基金,拓寬救助渠道,在“低保”的基礎上主動融入政府和社區的社會保障服務網絡中,借助其就業介紹、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社會保障體系等,為困難職工群體提供快速、高效、方便的解困服務。
(作者系中鐵五局六公司工會主席)
(責任編輯: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