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市宣

云浮羅定市金雞鎮會龍村,是一個革命老區村,屬典型的石灰巖苦旱地區,資源缺乏,幫扶前人均耕地0.45畝,人口2718,全村戶數699戶,其中貧困戶166戶734人,住房難、行路難、飲水難、讀書難、就醫難……是云浮乃至粵西北地區最典型的貧困村。
2009年底,扶貧開發“雙到”工作如一縷春風,給這個村帶來了無限的生機、活力和改變。會龍村作為羅定市市長卓志強在扶貧“雙到”工作中的掛點村,在卓市長的關心下,市直宣傳線口各幫扶責任單位,帶著把群眾當自己親人的關懷之心、深厚感情和集體的智慧,突出智力幫扶、保障幫扶和產業化幫扶“三個重點”,綜合各類投入資金共800多萬元,在老區村扶貧工作中書寫出舊貌換新顏的動人篇章。
寫好“智力幫扶”文章,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各幫扶單位突出以解放村民思想為先導,動員引導,助其思想脫貧;以增強村民的自我發展信心為重點,建立農家書屋和農民夜校,助其文化脫貧;以農技培訓為主線,開辦培訓輔導班;提升村民自我發展能力,扶助貧困學子,助其知識脫貧。
寫好“產業幫扶”文章,培育脫貧致富經濟增長點。產業幫扶是脫貧致富的關鍵。緊緊圍繞村有主導產業、戶有致富項目的目標,全面實施整村推進辣椒產業化扶貧項目,著重打造“三個基地”,一是打造500畝辣椒產業化種植基地,以“基地+貧困戶”的模式,向貧困戶和農戶免費提供種苗、肥料、防寒薄膜、技術等,提高了貧困戶的收入;二是打造勒塹山區旱地綜合利用基地,積極發動貧困戶開展立體種養,形成山塘養魚、山腳種辣椒、山上養殖(羊、牛、雞等)的立體開發模式;三是打造村級長效扶貧基金,使得201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了8.5萬元。
寫好“保障幫扶”文章,構筑脫貧致富的民生基礎。在幫扶“雙到”工作中,本著住有所居、病有所醫、孤寡老殘均有所養、生產生活基礎設施配套的原則,各幫扶單位積極實施安居扶貧、醫保社保扶貧和生活扶貧等多項保障扶貧措施。
到2012年底,會龍老區村有勞力貧困戶人平均純收入由原來不足2500元到現在的6500多元,100%的貧困家庭實現脫貧,村集體年收入由原來的5000元到現的8.5萬元,自然村到村委道路全部實現硬底化,自然村內有硬底化環村道路。
通過三年的努力,會龍老區村的生產生活條件等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構筑了脫貧致富的民生新底線、新基礎,群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昔日的窮山村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