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康福思,化學家,1917年出生于澳大利亞悉尼市,后加入英國國籍。13歲時,他在做實驗時不慎引起爆炸,導致雙耳失聰,但這并沒有阻止他探索科學的腳步。由于在有機分子和酶催化反應的立體化學研究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他于1975年榮獲諾貝爾化學獎。
大約在70年前,對科學的熱愛就抓住了我的心。回想過去,我并沒有去想那些重大的事件,而是想到了許多影響過我的小事。當我作為一個孩子開始讀書上學時,對自然界并沒有多少好奇心。后來這種情況有了改變,我開始觀察天上的星星。在我生長的澳大利亞,天空經常是晴朗的,我學會了辨認星星和星座。1931年,我在學校獲獎,就選擇了一本關于宇宙的書。星星就掛在天上,你不能改變它們,但你能夠通過測定它們的位置和分析它們射來的光來掌握有關它們的情況。當我懂得了太陽系,并在晴朗的夜空里把自己設想成旋轉的地球上的一粒微塵,被地球帶著沿著它的軌道觀察天空時,我認為這的確給我上了一堂科學課。
不久,我開始對化學感興趣。在學校里,化學老師的講課非常有趣,并且鼓勵我們思考和做實驗。那時,可以少量地買到多種普通化學試劑,我就在家里建了一個很小的實驗室,用改進過的儀器研究化學反應。我很快就發現有機化合物是最有趣的。在實用有機化學教科書的幫助下,我合成了很多制劑,用廉價的化學原料配制出我買不起的東西。這比天文學更加令人興奮,因為你可以用自己的努力來改變事物。那時,我的聽力正在迅速衰退,所以,我認為化學能吸引我的另一個原因是:它能刺激人的其他感覺功能。這里有美麗多姿的晶體、色彩斑斕的染料、好聞和難聞的氣味等。
我了解到每一種物質都有自己的特性,而且可以加工處理,其難易程度視所選擇的處理方法而定。于是,我認識到實驗不僅是回答問題或制造化學物質的一系列操作程序,而且是我們觀察所發生的事情和從錯誤中學習的良好機會。直到今天,我對實驗的這種認識也沒有改變。
進入悉尼大學后,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有機會去化學文獻圖書館。當時,我已經聽不見講課了,所以要從各種雜志和書籍中去學習。這其中有不少書刊是用德文寫的,我看不懂,就找了一本德文字典,逐個查找生字,直到完全弄懂為止。閱讀文獻幫助我成為了一名科學家,因為它向我展示了隱藏在事物表面現象后面的奧秘(這是我必須了解的),并揭示出某些表面現象并不能正確地反映事物的本質。于是,我把科學看成是不斷發現和改正的連續過程。那段時間,我常和朋友去澳大利亞未開墾的土地上散步。一天早上,我們正在河邊休息,我伏下身去使我的臉更靠近草地,然后查點我所能看見的不同種類的植物,總共有二十多種。它們形態各異,每一種都有自己獨特的動人之處。這是我第一次對有生命的物質感到好奇。許多次散步我都帶回一些果實,其中有野葡萄和帶苦味的漿果。我還在實驗室里提取這些果實中的成分,并將其提純。盡管這并不是研究生物化學的最好辦法,但這使我對生命科學發生了興趣。我還閱讀了一些生物學的教科書。這些書對當時人們還不了解的事物做了最詳盡的描述和分類,這使我后來與生命科學家一起工作時,能理解他們的觀點,并用我的化學技能去解決我們都感興趣的問題。
那時,我學習了化學的多個分支學科,我現在仍想堅持這么做。盡管各門分支學科的知識你不可能都牢記于心,即便如此,掌握查找它們的方法也是很有用的。你能做的就是在頭腦里形成一個概念化的模型:在化學上哪些事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的。這可以幫助你制造出新的化合物,理解新的化學反應和結構。當化學文獻或你做的實驗給你提供了新的事實,你把它與自己頭腦里的模型做一比較,通常這新的事實與模型是比較容易吻合的;但有時它們也不一致,那你就要核查一下。有時,你會發現你已經犯了錯誤,你就必須改變你的模型,使之適合新的事實,而且這會使你學習到比任何時候都多的科學知識。
我相信,許多人成為科學家的道路與我是大致相同的,從好奇開始,提出疑問,閱讀別人寫的書,然后尋找能回答自己疑問的方法。你決不能停止學習。任何事情,如果你對它懂得越多,它就會變得更美麗更有趣。而且,更重要的一件事是:你已成為由全世界人民組成的巨大公司里的一個成員,他們分享你的好奇和對真理的探索,并且每當他們被允許和你一起分享時,他們都將這樣做。
(選自《全球100位大師給青少年的人生忠告》,滕剛主編,花山文藝出版社2007年,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