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俊英 王在芳
摘 要:結合多年的實踐以及與多位評委老師和眾多看課者交流所得,筆者認為:拍攝者巧妙設計、科學地選擇拍攝技巧,既要完整地呈現出這節課的整體過程,又能巧妙地凸顯課的閃光點、新穎處,將更有利于觀看者對課的理解與認識,有利于提高評審者對課的關注度。
關鍵詞:體育錄像課;攝像技巧;實踐經驗;體育信息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3)08-0039-02
一、拍攝前認真備課,合理設計拍攝方案
筆者認為:體育優質課不同于其他的靜態課堂教學的錄制,錄制前一定要先學習課的教案、指導思想,要結合教材特點以及課的組織形式與教學手段,多與授課老師、學習活動中的學生接觸、交流,合理設計拍攝方案。
例如:在一節韻律操課的錄制工作中,筆者根據授課者設計思路與教師特點,設計了雙固定機位拍攝方案:俯拍機位處于學生斜后方(主機位),平拍機位置于教師側后方,且互不干擾(不進入對方畫面為準)。在課的后期制作中,采用畫中畫的制作技巧,使主畫面與畫中畫互為補充。這種方案,有效地解決了一些以隊形變換為主題的課程中,授課者的活動、學習者的活動(學習態度與所掌握技術動作的完成度)、隊形的變化三者不能兼顧的矛盾。完整地記錄了整節課的過程,有效地突出了課的亮點與主題。使評課者與觀課者猶如身臨其境,并可多者兼顧。
又如,在一節籃球課中,筆者結合課的指導思想與組織形式,設計了三個機位拍攝的攝制方案:平拍固定機位負責整節課圖像畫面的拍攝(主機位);俯拍固定機位負責隊形變化、整體活動場面等特寫的拍攝;平拍運動機位作為平拍固定機位的補充,負責教師授課、個別技術糾正、個別指導、學生活動等特寫畫面的拍攝。通過與上課班級學生的接觸,特意安排俯拍固定機位和平拍運動機位的兩臺機器多注重對籃球基本技能較好、活潑、聰穎的學生活動狀況的特寫。這樣平拍固定機位作為主機所錄制的畫面,給看課者以親臨課堂的視角的同時,也能較直觀地讓觀課者欣賞到課堂中活動的隊形變換,并能突破現場看課只能看到課的部分而不能較全面地觀看到整個活動場景的局限,使觀課者能選擇性地欣賞到本次課的全景。
二、與體育專業知識結合,合理運用技法
推、拉、搖、移是攝像技法中常用的手法,在不干擾整節課的完整性與真實性的前提下合理地運用各種手法,將能更加完美地記錄課堂教學過程,使其藝術性地展現在觀課者眼前,給看課者以美的熏陶、愉悅的感受。但在體育優質課的拍攝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明確拍攝工作的目的是為了將一節課堂教學完整、清晰地記錄下來,然后才是藝術性。工作中要依據授課教師的教案、課的主導思想、生發性資源以及對學生的了解,有目的、有預見性地使用各種手法,但動作一定要平穩順滑,使拍攝到的場景畫面平穩、流暢,中間無停頓,盡量避免因圖像效果的晃來晃去、忽快忽慢,直接導致觀課者頭暈、眼花等不愉悅的欣賞效果的形成。建議;主攝像機作為固定機位盡量通過使用三角架等輔助設備,拍攝過程中也要做到寧缺毋濫,不要單純地為“推、拉、搖、移”而“推、拉、搖、移”。
以一節初中跨越式跳高的準備活動和結束部分兩個片段為例。授課者選擇了東北大秧歌為課的導入,拍攝過程中,筆者以記錄授課教師為基準點,記錄下了授課者的動作展示后,跟隨著音樂的變化緩慢地將鏡頭推遠,直至所有學生活動的場景完整地進入鏡頭。這樣,造成了一種觀課者也成為了一名學習者的心理假象,使其跟隨著場景不自覺地進入了課堂教學。課的小結則拉近鏡頭,清晰地記錄授課者與學習者學練交流的過程。以牢牢抓住觀課者的眼球,達到仿佛這種交流就在身邊的效果。下課后以學生的集合隊形為基準點伴隨著學生的離開將鏡頭拉到最大化,直至整個的活動場地。這樣就將看課者從場景中拉了出來,使其目送學生離開,恢復了一個欣賞者的身份。整節課中筆者只用了三次“推、拉”鏡頭的手法,堅決不用“搖、移”,一些學生討論、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個別指導等特寫鏡頭則交給另外一臺攝像機(輔助機位),在后期制作中以畫中畫的形式簡單介紹即可。
以一節田徑課的放松活動片段為例,整節課中筆者僅在放松活動前后用了一次“推、拉、移”的手法,把每個學生在放松活動前后面部表情清晰地記錄下來,以達到突出放松活動的有效性,和學生沉浸在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的目的。
三、關于拍攝機位選擇的幾點思考
筆者認為“一節好的體育錄像課應該讓評課者、看課者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又要多者兼顧,達到猶如親臨現場的感覺”。故此攝像機位的布置將是一節好的錄像課的重中之重。我們認為攝像機位的選擇可以考慮以下幾點因素:
1.根據課的性質
一般情況下,以體操、田徑等技術性教學為主要教學內容的課,為了突出學生掌握技術動作的能力、教師教授示范的效果,我們選擇以側面平拍機位為主;球類等以活動為主要教學內容的課,為了突出學生活動場景、多數學生活動能力,我們選擇以側面俯拍機位為主;以突出教師教態及教育教學能力為主要教學內容的課,我們選擇以教師正面,學生背面平拍或微俯拍機位為主;以突出學生學習情況和學習情緒為主的課,我們選擇以教師背面,學生正面平拍或微俯拍的機位為主。
2.根據課的組織形式
以集體組織為主要教學形式的課,為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整齊劃一和學習態度、學習情緒的變化,我們多選擇以學生側前方平拍機位為主;以學生多點活動為主要教學組織形式的課,為突出活動場景的積極、活躍,我們多選擇以俯拍機位為主;以多樣化的隊列或者是隊形變化為主要組織形式的課,為突出隊列、隊形變化的新穎和變化過程,我們多選擇側面的俯拍機位。
筆者認為在機位的選擇上要兼顧課的性質、組織形式等多種因素,所以要錄制完整的一節錄像課,我們要以不影響課中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和機位互不干涉為基準,合理選擇多個機位同步搭配錄制。
當然,筆者的這些淺薄認識不能與專業的攝影技能與技巧所媲美,但我們仍希望能為廣大同仁在實際的體育錄像課錄制工作中提供些許幫助,更希望拋磚引玉,使各位同仁能通過體育錄像課的錄制工作,拓展性地開辟體育信息化教學的一番新天地。
參考文獻:
[1]李承華.“穩”字當頭話拍攝[J].大眾攝影,2004(10).
[2]羅伯特·凱普托著,趙永華譯.運動中的人們[J].大眾攝影,2005(3).
[3]徐紹欣.拍攝和制作體育錄像課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中國學校體育,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