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方忠
石景山的成功背后有怎樣的必然邏輯?下一個十年,石景山又能否保持中國數字娛樂第一區的江湖地位?
時間回溯到2003年。
石景山在全市率先提出重點發展數字娛樂產業,同時開始軟課題研究,并于當年制定出臺了《石景山區關于鼓勵支持數字娛樂產業發展的辦法》,積極引進數字游戲、數字動畫等企業。
數字娛樂產業所需的土地資源少、環境友好度高、產業附加值高,如此種種均符合石景山區域面積較小、且當時可建設用地只有2.74平方公里的實際情況,但是對于一個基本上不具備數字娛樂產業基礎的區縣而言,外界仍無法打消疑慮:政府能否憑一已之力讓這個輕資產的產業填補因首鋼停產搬遷而被縮水的全區60%的經濟總量?
然而,攜帶2012年底全區3700余家文創企業240億元的年收入,以及占北京54.8%、全國1/7總產值的近86億元的網絡游戲規模,“中國數字娛樂第一區”石景山重新回歸大眾焦點,昔日的“鋼城”以另一種姿態在高歌中猛進。
石景山的成功背后有怎樣的必然邏輯?下一個十年,石景山又能否保持中國數字娛樂第一區的江湖地位?
十年磨一劍
對于石景山而言,打造中國數字娛樂第一區,僅僅用了十年時間。
2003年,面對首鋼即將進行的搬遷調整,石景山決意從鋼鐵重工跨界到數字娛樂,這曾一度被認為是異想天開的行為。
在很多人看來,數字娛樂產業屬于現代服務業范疇,石景山作為傳統的工業大區,轉型服務業困難重重,相關資源要素的集聚更不具優勢,沒基礎、零起點的石景山轉型數字娛樂產業并無多大勝算。
而十年后的今天,石景山顯現出了以網絡游戲、影視動漫、數字媒體為支撐的數字娛樂產業發展雛形,該產業發展的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帶動文化創意產業占據了地區GDP超過12%的比重,成為了真正的區域支柱產業。其中尤以網絡游戲最引人注目,幾年間,完美時空、盛大無線、搜狐暢游、巨人網絡等全國排名前列的網絡游戲總部或分支機構先后落戶石景山。
其實,在2003年前后,由于有韓國、日本等借助數字娛樂產業短時間內實現工業到文化創意成功轉型的前車之鑒,嘗試發展數字娛樂這一文化創意產業細分領域的區域不只石景山一地,國內的廣州、成都、杭州等地不僅比石景山起步略早,并已經在國內小有名氣,而分析石景山能夠快速后來居上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還應歸功于產業培育發展背后強有力的政府推手。
石景山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十年間,由于政府的強力引導,幾乎每一年對石景山的數字娛樂產業而言,都是一個重要的發展節點”。
2004年,《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年)》賦予石景山“一區三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其中文化娛樂中心的明確提出,使得石景山發展數字娛樂產業有了落腳點。同一年,北京市科委將“北京數字娛樂產業示范基地”稱號正式授予石景山,不足百家相關企業悄然來到石景山扎根。
在接下來的三年間,石景山于2005年同時斬獲了“國家數字媒體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網絡游戲動漫產業化基地”、“中國電子競技運動發展中心”等三塊國家級品牌;2006年北京數字娛樂產業示范基地成為北京首批市級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2007年,規劃3.45平方公里的石景山園,被納入中關村科技園區,成為中關村“一區十園”中的文化創意產業特色園和數字娛樂產業示范園,入區的文創企業在享受石景山有關文創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同時,還可享受中關村的特有政策,這也再次對數字娛樂產業向石景山集聚產生了積極影響。
但若站在企業層面,石景山真正顯現出數字娛樂產業領導地位的“實質性進展”,還在于2007年網絡游戲巨頭搜狐暢游的落戶,當年搜狐暢游開發的網絡游戲《天龍八部》正式上線,當年實現創收達15億元,石景山“北京數字娛樂第一區”和搜狐暢游“網絡游戲巨頭”雙雙因此一鳴驚人。
伴隨此后“國家動畫產業基地”的應聲落地,和中國動漫游戲城項目的啟動,后發的石景山不僅僅是“趕上”,其在數字娛樂產業的影響力已然聞名全國。
再加之第十二屆世界漫畫大會暨2011北京國際動漫周,和2012首屆“動漫北京”活動在石景山陸續舉辦,今天,石景山在數字娛樂領域的影響力和地位已無法撼動。
一個成熟版的“中國數字娛樂第一區”呼之欲出。
服務也能成品牌
要探尋石景山數字娛樂產業的成功路徑,放到十年的跨度內,有案可查的是,各級政府強力推動之下的石景山扶持文創產業發展的政策迭出,石景山前前后后大致出臺了20多項產業發展政策措施支持數字娛樂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在一些體制機制的創新方面,石景山始終與市政府保持一致,如成立以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各相關職能部門為成員單位的文創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設立文化創意產業專項資金,成立區級文促中心等等。
而翻看石景山針對文創產業發展的具體扶持政策,也足以證明其“小區財政辦大事”的決心,如于2009年出臺了《石景山區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試行辦法》,每年安排1億元專項資金,扶持區內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再比如,自2010年起,中關村石景山園開始每年投入5億元資金,作為“中關村石景山園發展專項資金”,促進文創產業集群發展。
其實,政策效應僅僅是石景山保持最初領先的砝碼,隨著近幾年北京市各個區縣相繼將文創產業作為發展的重點,數字娛樂產業在北京市也不僅僅是石景山一枝獨秀,而各區縣針對包括數字娛樂在內的文創產業發展支持政策也已基本趨同,此時若再依靠政策集聚某一產業的空間已經非常有限。
“必須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石景山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在這種背景下,石景山仍然能夠保持領先的核心秘笈是,“石景山服務”品牌的建立。
將服務當作品牌戰略去打造,是2010年之后石景山政府確立的工作重心,具體到數字娛樂產業的發展上,便是為相關企業提供最需要的服務。
“規模小、資產輕、發展快是文創企業的普遍特點,融資是制約其發展的頭等大事,除了政府的財政資金支持之外,石景山聯合金融機構積極為企業開辟新型融資渠道。”上述負責人舉例說,2010年11月,石景山在全國首發了“石景山區文化創意中小企業票據”,三浦靈狐動畫設計公司、超炫廣告公司、麗貝亞建筑裝飾公司三家小型企業成為聯合發行人,共同發行票據4800萬元,緩解了企業的融資難題。
“當時,公司要同時制作三部各有26集的動畫片,總成本約400萬元,公司由于發展較快尚有部分資金缺口,集合票據一次性解決了三部動畫片的200萬資金。”回憶當時親身經歷的三浦靈狐董事長陳功了告訴記者,集合票據融資成本并不比銀行低,但對企業的固定資產抵押或擔保要求比銀行寬松,放款時間也較快,對文創企業而言,真正具有“及時雨”的功效。
創新了多種融資渠道之后,便是知識產權的保護問題。其實,對于文創企業而言,如果沒有知識產權的保護,再好的創意也難以轉變為財富。
為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石景山法院率先于全市設立了知識產權廳,中國互聯網協會在石景山設立了調節分中心,石景山律師協會為文創企業搭建了一個法律咨詢平臺等等。如今,石景山已經針對知識產權的產生、轉移、保護等全過程,撐起了一把保障的大傘。
服務意識增強意味著政府工作效率和執行力的提高。一個“一周解決三個月才能辦完的手續”的故事在石景山數字娛樂企業中廣泛流傳,趣游網董事長玉紅至今仍對這一切身經歷難以忘懷,“趣游網決定將總部遷至石景山時,一方面是因為需要擴大辦公面積,另一方面是急需拿到文化部的網絡文化許可證以滿足企業擴張需要,如果按正常程序申報,拿到許可證大概需三四個月時間,石景山政府最大限度壓縮區內的審批程序,并積極協調上級部門,最終幫企業拿到許可證僅用時一周,對比常規時間,這種效率若非親身經歷,簡直就是傳說。”
類似的一些頗具傳奇色彩的服務故事還有很多,如區內203家企業獲得的CRD綠卡,可以在區內31個行政部門的綠色通道享受全方位、個性化服務,還可以通過電話預約辦理各項業務,甚至可以享受相關政府部門的上門服務等,僅此一項,大部分行政審批事項便可壓縮20%以上的辦事時間。
“氛圍很重要,服務更重要。”上述石景山相關部門負責人對“石景山服務”的解釋是,其實就是政府從最初的產業主導者回歸到服務者的本位,為數字娛樂企業發展全過程保駕護航。這在石景山已經成為企業交口稱贊的現實。
當記者問及數字娛樂企業為何樂意到石景山發展,除了地處“中國數字娛樂第一區”帶給企業的自豪感之外,“石景山服務”是大多數最為看重的一點。
期待再一次“無中生有”
數字娛樂所屬的文創產業發展,如同一場此消彼長的持續戰爭,第一代的產業集聚區域或者創業精英,稍有不慎便會快速走下神壇,而新興的區域和精英,可能會在極短的時間內成為焦點。 進入到2013年,石景山也開始對持續了十年快速發展的數字娛樂產業發展模式進行評估總結。
事實上,現在是石景山轉型數字娛樂產業以來,各種數據最搶眼的時刻,又是什么讓石景山意識到了發展危機的迫近?
其實,縱觀各地文創產業發展的競爭格局便知,危機也并非危言聳聽。
從石景山最為得意的網絡游戲發展格局看,最早是客戶端游戲,這一時期以搜狐暢游的《天龍八部》為標志,其在影響力和收入上長期一枝獨秀,但其他一些企業重金打造的同類型題材游戲卻出現不溫不火的現象,市場的“用腳投票”,似乎表明客戶端游戲開始步入下行趨勢。
在沉寂一段時間之后,網頁游戲開始崛起,以趣游公司年收入近10億元并成為目前國內最大的網頁游戲運營平臺為節點,在這一平臺上線的游戲谷開發的網頁游戲《爭霸天下》成為了國內第一款月收入過億元的國產網頁游戲,也再次創造了石景山網絡游戲發展的新神話。
盡管客戶端游戲、網頁游戲依舊風光,但伴隨智能終端的普及,移動終端游戲正在快速分流前者的大批用戶,而能夠引領這一趨勢的游戲巨頭企業卻至今難尋,面對這樣一個隨時在變的市場,石景山在網絡游戲累積的優勢能夠持續多久,確實無法給出準確答案。
很顯然,提及近十年的網絡游戲發展,石景山雖不時閃現亮點,但更多的是依賴一些公司新產品的推出,而對于其他區域隨時有可能冒出一個能夠引領網絡游戲新趨勢的行業領導者,石景山區正在密切關注并積極探尋“殺手锏”。
面對諸多的不確定性,未來何以制勝?石景山面臨著一個全新的轉型關口,這一次比轉型初期的產業選擇更為關鍵。
“從鋼鐵之都化身數字娛樂第一區,石景山依靠政府自上而下的強勢推動,締造了數字娛樂產業在石景山‘無中生有的傳奇,而要在未來的競爭中保持不敗金身,接下來便是政府再造一個‘無中生有。”上述石景山相關部門負責人說。
該負責人解釋說,石景山圍繞二次轉型的選擇還在繼續摸索中,但有一點是比較明確的,就是區別于產業發展初期依靠政策集聚企業的傳統模式,而要謀求從一點或從一個產業環節切入,核心則是競爭力的再造,要做到的是,不論市場如何變換,也不論適合市場的創新型企業從哪里誕生,最終都會向擁有產業發展核心競爭力的石景山匯聚。
事實上,擺在北京各個區縣文創產業發展面前的挑戰都是如此,只是各自的意識是否到位,而這也決定著各自的打法不同。
石景山已經意識到,與上一次轉型不同的是,當時文創產業剛剛在全國萌動,懂的人少做的人也少,而能夠堪與石景山匹敵的對手更少,但現在的文創產業已經成為了一個當下最為時髦的名詞,蜂擁而上者大有人在,競爭更是無處不在。
下一個十年,誰能成為新的領跑者還是一個未知數。但石景山已經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