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焱
物聯網產業聯盟、云計算產業聯盟、智能交通產業聯盟……繼高科技企業、高校院所之后,產業聯盟已經成為了中關村創新的“第三極”。記者日前從中關村管委會了解到,截至目前,中關村產業聯盟及成員單位共實現核心技術突破1185項,取得發明專利16511項、實用新型5443項,促成國際標準23項、國內標準54項。產業聯盟在中關村創新體系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
十年間從無到有
記者從中關村管委會了解到,目前在中關村較為活躍的產業技術聯盟有70家,成員單位近4000家。
從誕生中國第一個產業聯盟——“TD產業聯盟”,到目前70多家產業技術聯盟在中關村集聚,中關村用10年時間探索出一條中國產業聯盟的發展之路。
10年內,活躍在中關村的約70家產業聯盟,在整合資源、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增強產業集群的聯動效應、促進產業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近4000家成員單位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等各個領域,其類型也逐步趨向多元化,既有技術研發聯盟、產業鏈聯盟、市場聯盟,也有技術標準聯盟、服務聯盟等。
產業技術聯盟是介于企業和市場之間的中間組織,是整合創新資源的新型產業組織形式。中關村管委會產業處副處長徐劍告訴記者,中關村產業技術聯盟具有發展快、數量和規模大、覆蓋產業領域廣、成員實力強、類型多樣等特點。相比較國內其他聯盟,中關村產業技術聯盟的構成主要以企業為主體,其中聚集了行業領軍企業且企業會員超過70%的聯盟約50家;聯盟在行業內具有較強的凝聚力和輻射力,能夠廣泛吸納國內外創新資源,其中京外(含境外)成員超過50%的聯盟有35家。
徐劍認為,產業聯盟帶動了中關村乃至全國產業的創新發展,成為中關村創新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并為全國其他地區產業聯盟發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中關村產業技術聯盟已經成為企業共同投入解決技術、市場、資本、知識產權、品牌等共性問題和獲取外部資源的有效工具,在整合資源、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增強產業集群的聯動效應、促進產業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企業間協同創新
在通州竹木廠的一家鍋爐房,足有幾人合抱粗的大煙囪,幾乎看不到白煙的蹤跡。而一年前,這里冒出的滾滾白煙,大老遠就能看得見。
中關村國家環境服務業發展聯盟成員、北京源深節能總經理滕樹龍自豪地告訴記者,大煙囪的變化背后,是公司煙氣余熱深度回收技術的功勞。除了看上去白煙少了,更重要的是節能、減少排放?!皣馔幸话阒荒馨讶細忮仩t煙氣從120攝氏度回收余熱至70攝氏度,我們的技術卻實現了將其熱量深度回收至20多攝氏度的紀錄。單個項目每年能幫企業節省100萬立方米天然氣。”
據了解,該技術將應用于“北京未來科技城高效煙氣余熱回收利用能源系統建設項目”,預計在對未來科技城內50%的換熱站進行大溫差改造后,將提高電廠整體供熱能力約25%,增加供熱面積約120萬平方米。
滕樹龍說,這項世界領先技術的產業化落地是公司與清華大學共同進行合作的成果,合作平臺則離不開產業聯盟的支撐。
中關村是我國創新資源、高技術產業的集聚地,也是標準化活動相對活躍的區域之一。經過多年的發展,中關村標準化工作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具有相對的國際化、領域集中、研發優勢明顯等特點。
中關村有較強的標準創制能力,并主要集中在電子信息、新材料、節能環保等領域;中關村企業主導制定的國際標準數量增多,ISO/IEC國際標準提案占我國總數的近五分之一;以閃聯(IGRS)、非結構化操作置標語言(UOML)標準、基于租用電路業務的端到端QoS測量與監視的基本框架、地面數字電視DTMB標準、Linux相關標準、下一代通信(TD-LTE-Advanced)標準、下一代網絡(IPv6泛在綠色節能網絡和傳感器網絡協議等)為代表,一批具有自主研發技術的標準從中關村走向全國、實現國際化;中關村積聚了全國乃至國外的研發資源,標準的研發優勢明顯。
中關村國家環境服務業發展聯盟負責人向記者透露,由聯盟組織成員單位共同打造的新型綠色建筑產業鏈,已經成功為園博會主展館綠色建筑示范工程提供了技術支撐,節能效果達60%以上,實現污水零排放,成為國內大型公共建設中系統性應用節能環保技術的典型。
“光伏發電、冷熱源、綠色建筑……這些構成整個綠色建筑的產業鏈,絕不是單獨某家企業能完成的。在成員單位的合作過程中,還會碰撞出不少協同創新和市場合作的火花。”該負責人說。
“相比原來企業的單打獨斗,聯盟通過承接項目,能夠帶領企業直接進入與需求方的技術配套設計階段,降低了企業進入市場的門檻,為聯盟成員創造發展機遇,也為企業間的協同創新創造了極好的機會。”中關村管委會負責人對記者說。
除了開拓市場,協同創新,中關村各大產業聯盟的創新輻射力和影響力還體現在其對國家、國際標準制定主動權的逐漸掌握上。
近幾年,中關村數字電視產業聯盟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已成功推動了在老撾、柬埔寨、斯里蘭卡落地的中國地面數字電視標準;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成立國內首個依托聯盟的標準化委員會,以自主技術支撐標準制定,基于聯盟技術規范基礎制定的幾個標準中,有4個已經作為國家標準正式發布。
政策扶持破冰前行
產業技術聯盟從無到有再到蓬勃發展,凝聚著中關村人的不懈努力和付出。2006年,中關村在全國最早出臺了支持產業技術聯盟發展的專項政策《促進中關村產業技術聯盟發展的實施辦法》。2009年,在中關村管委會的推動下,10個產業技術聯盟自發形成了中關村產業技術聯盟聯席會,產業技術聯盟第一次有了自律組織。2012年,中關村針對產業技術聯盟出臺了《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產業技術聯盟專項資金管理辦法》。
據中關村產業技術聯盟聯席會秘書長杜朋回憶,“聯席會成立不久就遇到了一個最大的難題,因為產業技術聯盟這種組織形式,在國內以前是沒有的,產業技術聯盟無法注冊成為獨立法人,這阻礙了產業技術聯盟的發展,幸好中關村先行先試讓我們在很多政策方面取得了較大突破。2011年,中關村管委會和北京市民政局社團辦,共同協商后決定給產業技術聯盟進行備案并且可以注冊成為獨立法人”。
2012年3月,中關村數字電視產業聯盟正式注冊成為獨立法人,秘書長歐陽書平對此深有體會。他告訴記者,“是否是獨立法人對聯盟的發展影響非常大。以前就相當于是一個非法組織,去國外洽談項目都得以企業的名義,想見一下哪個國家政府相關部門領導是非常難的,談一個項目需要很長的時間去做很多努力?,F在聯盟成為獨立法人后,去國外洽談項目在很多國家都直接是總統接見,讓我們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資金成本,而且也更有效果”。
基于產業聯盟在研發、技術標準、產業鏈、市場等方面的組織機制優勢,中關村管委會始終將產業聯盟作為有助于解決產業薄弱環節和瓶頸問題的資源配置手段,并予以大力支持。
在組織管理上,支持產業聯盟按照“自發、自愿、自主、自治”的原則,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進行組建和日常運作,政府不進行任何直接的干涉。在推動聯盟發展上,支持聯盟以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為目標。一方面,通過鼓勵產業聯盟不斷開展行業交流、市場推廣等創新活動,提升其行業凝聚力、影響力和話語權;另一方面,通過鼓勵聯盟開展產學研用合作、產業鏈協同創新,培育優勢產業集群,推動中關村產業發展。
中關村管委會負責人介紹說,一是著眼于促進產業發展、培育優勢特色產業,支持領軍企業牽頭,以解決產業發展需求為目標,積極組建產業聯盟。二是政策上不斷創新,大力促進產業聯盟發展。三是發揮產業聯盟在創新體系中的作用,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支持產業聯盟開展產業研究、組織示范應用、展示推介、市場對接等產業促進工作,不斷提升運營服務能力、影響力和競爭力。四是重點支持產業聯盟開展新技術和新產品應用示范、承接國家重大產業化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公共服務平臺等,并對產業聯盟的運營、舉辦產業論壇、產業研究、展覽展示、區域合作進行補貼。
放大中關村競爭力
在技術服務方面,中關村有10家產業技術聯盟建立了共性技術研發和測試等服務平臺。其中,半導體照明產業聯盟、中關村數字電視產業聯盟等6家聯盟牽頭組建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他們在整合產業創新資源、推動中國創制的技術標準產業化、形成產業集群、提升中關村競爭力和輻射作用、探索科技管理機制創新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承建了科技部惟一批準的依托聯盟建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TD產業聯盟搭建了完整的TD-SCDMA移動通信標準產業鏈,成員企業擁有的專利占到行業標準的75%;中關村數字電視產業聯盟組織成員開拓DTMB標準海外市場,已在老撾等境外8個國家實現應用推廣。
中關村產業技術聯盟組織開展重大科技成果應用的示范效果尤為顯著。2011—2012年,由產業聯盟牽頭組織開展的應用示范項目超過270項。其中,在城市管理方面,由智能交通產業聯盟組織,掌城公司等企業在京共同實施的“綠翼”智能交通系統項目,在緩解區域交通壓力、節能減排方面的效果得到驗證,預期將降低17.1%的尾氣排放和18%的油耗。在民生方面,由物聯網產業聯盟組織,時代凌宇公司等企業共同實施了東城區電梯物聯網綜合管理項目,有效地解決了智能監控和安全隱患問題,提高了電梯的使用效率。
在品牌宣傳和行業交流方面,53家產業聯盟建立了展廳、會刊、網站等推介平臺。近三年,中關村產業聯盟主辦或承辦的國家級產業年會或論壇約61場,國際性產業論壇約58場。如TD聯盟承辦了海峽兩岸信息技術論壇,閃聯承辦了第16屆電力通信及其應用國際研討會。
在市場推廣和對接服務方面,近三年,聯盟組團主動對接重大活動或重大工程約87次,開拓境外市場的區域對接活動98次,對接行業示范應用的活動約85次,組團參加的全國性展覽推介會超過147場,組團參加的國際性展會超過77場。例如,WAPI產業聯盟對接了中國移動WAPI試點項目,軌道交通視頻與安全產業聯盟組團參加了第十一屆中國國際現代化鐵路技術裝備展覽會,中關村資源節約與能源管理服務產業聯盟組團參加了法國水展。
加快重點領域布局
目前,中關村產業聯盟已經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政產學研用單位參與,以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為目標,以契約關系為保障,具有明確的資源整合、合作運營、利益分享的運行機制。
記者了解到,為實施“中關村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工程”,聚焦中關村優勢產業和重點領域。中關村近期將重點推動成立未來制造業產業聯盟、應急管理產業聯盟、中關村物流產業聯盟。
圍繞民生、公共安全、城市運行管理、新農村建設等重大科技需求,中關村將繼續支持產業技術聯盟組織成員企業聯合產業鏈上下游單位、開展協同創新,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并組織實施,積極與行業應用部門、典型應用區域和市場的對接、推介等活動。
為此,中關村還將與相關部門會商,在重大科技政策決策、科技項目方面,發揮產業聯盟的代表性、專業和平臺作用,建立聯盟建議渠道、推薦項目、參與評審和監督管理的工作機制。其中重點包括,在科技規劃和重大專項的編制論證過程中,建立與產業聯盟的會商制度;允許以聯盟形式申報和承擔國家科技項目,特別是國家工程技術中心等科技平臺類項目;在相關科技計劃資金中,設立支持產業聯盟等新型產業組織發展的專項資金,用于開展知識產權、國際市場開拓、技術轉移等工作。
有專家指出,面臨新的發展形勢和發展需求,中關村產業聯盟標準化工作也存在一些待完善的方面,重點表現在:產業內標準分布相對分散,標準之間缺乏有機聯系,集聚效應不強,不能滿足產業鏈整體發展的需求;標準制修訂周期過長,不能適應產業技術創新的速度;按照“先進標準創制引領輻射區”的目標要求,中關村仍需強化企業的主體作用,持續推進一批具有市場影響力和國際主導權的重要標準研制;再有就是標準化人才的相對缺乏。
針對這些問題,從標準化工作機制、支撐服務平臺、政府扶持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相關專家提出推進建議:一是創新標準化工作機制,為中關村企業設立標準化綠色通道。一方面,采用市場認可的原則,設立專門的標準化工作組織和“中關村標準”的市場化推進機制。另一方面,繼續推進產業聯盟標準的市場認可,確立產業技術聯盟的地位,通過政府的政策引導,推動產業聯盟標準快速轉化為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二是搭建專門的標準化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培訓、信息、交流等全面的支撐服務。三是繼續強化資金與政策扶持力度,根據產業特點和企業需求分類推動企業標準化工作,推動重要標準的產生。針對國際引領模式,注重對標準前期研究的支持,重點推動有國際影響力的標準產生并引領產業發展;針對聯盟推進模式,重點扶持產業聯盟的標準制定與實施,著重推動聯盟標準的市場認同;針對產學研合作模式,重點引導具有市場化應用前景的研發技術轉化為標準;針對自主技術驅動模式,注重企業在標準制定的扶持和引導,并為企業標準化活動的全流程提供平臺服務。四是持續吸引并培養中關村產業發展需求的標準化人才,逐步完善重點產業領域的標準化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