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堅持多元化投入,做大資金總量和規模。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確保國家立法的嚴肅性、強制性。通過股份合作、政府優惠政策等市場和經濟手段,積極拓寬籌集支農資金的渠道,建立起“上級補助,集體出資,個人投入,地方配套”等多元化投入新機制。按照“渠道不變、用途不變、統籌安排、集中投入、形成合力”的原則,加強支農資金整合,把資金性質基本相同、用途基本一致的農業專項資金,實行捆綁使用,深挖資金整合潛力,集中財力辦大事,實現資金效益最大化。
二是推進部門協作,明確資金投向和重點。牢固樹立“既抓加大投入,又抓整合統籌”的理念,不斷加強財政支農政策之間的有機銜接。通過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強化部門間協調溝通,協商整合和統籌安排使用支農資金,有效規避資金使用的重復和交叉。要規范資金分配制度,在資金分配中,首先要明確支農資金投入的重點,其次是建立資金分配約束機制,再次是引入專家評審機制,最后是對資金分配過程和結果進行公示,確保資金投入方向和重點科學合理。
三是實施監督評審,強化全程跟蹤問效。成立縣級支農部門聯合執法檢查機構,建立財政聯合執法檢查制度,充分借助財政監督檢查、投資評審、審計等方面的力量,定期對支農項目和資金運作環節進行監督評審,審核各類資金。評價支農資金扶持項目績效,建立以考評結果為導向的資金分配管理機制,將資金管理責任落實到具體單位和具體人員,堅決查處資金使用管理中的擠占、挪用、截留、貪污等違紀違規違法行為,確保財政資金安全、合規、高效使用。
四是調整農業結構,充分發揮資金效應。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效應,積極推廣新技術,提高農業現代化、科學化、機械化程度,基層政府和農財部門直接面對廣大農村農民,更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結合當地經濟發展,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確定一些切實可行的重點項目,拉動龍頭企業,發展現代農業,有效改變財政支農資金重點不突出的局面。
五是實行預算管理,保證資金配套到位。將支農配套資金納入財政預算管理,每年初,縣鄉兩級要根據上級有關政策規定測算好所需配套資金,列入同級財政年度預算。財政部門必須按照預算要求預留配套資金,專款專用,確保配套資金按時足額到位。
(湖北省云夢縣財政局)
責任編輯:宗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