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廷勝
國有企業的職務消費一直以來都是國家比較關注的問題之一,如何加強對于職務消費的控制以及審計已經成為國企監督的重點。加強國有企業領導人員職務消費監督與管理,能有效地減少腐敗、鋪張浪費及各種不正之風的發生,促進國企領導人員廉潔履職,提高國企領導人員履職的效率和效果。提高國企領導人員職務消費的透明化和公開化,能較好地規范職務消費行為,保證國有資產安全和完整。
國有企業職務消費問題的表現
國有企業職務消費就是指國有企業的領導人員在職務的履行之中以及與工作相關的活動中所發生的相關費用。雖然國家以及國有企業自身都制定了一些相關的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但是還是存在著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國有企業職務消費名目繁多,且很多都名目不符合規定的:其次招待費的開支過多,很多“招待”費用并非真正的屬于職務消費發生的招待費用:再次差旅費出現虛報的情況比較多,很多實際上并沒有發生的費用也拿到企業來報銷;最后公車用車方面,存在公車私用,虛報亂報車輛使用費,致使車輛使用費逐年攀升,超出車輛正常使用水平,這些都是國有企業職務消費比較突出的問題。
國有企業領導職務消費所產生的問題由來已久,在國家和相關部門的規范和治理之下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想要徹底解決職務消費的問題就需要深入地發掘國有企業職務消費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只有找到原因并且采取相應的辦法去解決,才能凈化企業職務消費的環境,規范國有企業管理者的職務消費行為。
國有企業職務消費原因
職務消費與非職務消費的界限模糊。所謂的職務消費就是履行與工作相關的活動所發生的有關費用,反之與相關工作沒有關系的費用則不屬于職務消費,這樣劃分界限似乎很容易區分職務性消費與非職務性消費,但是在實際中卻并非如此。在實際的業務發生的過程之中,職務消費的用途界定存在很大的模糊性,消費是否符合規定以及其合理性大小的判斷等都存在著一定難度。所以,國有企業的職務消費與非職務性消費是否能夠很好的區分往往卻決于管理者個人的自律意識以及自身素養。很多國有企業的管理者自律性較差,利用職務消費的名義來拉攏各種私人關系,甚至中飽私囊卻并沒有得到相應的處罰以及制約,這樣使得不合理的消費行為越來越嚴重,導致國有企業的職務消費行為失去控制和腐敗的產生。
職務消費約束力不強。雖然很多的國有企業都采取了職務消費的預算以及相應的辦法進行控制,但是這些制約的手段往往缺乏力度。企業很多時候制定的消費預算不合理,一般情況下大都采用增量預算方式,按照上年或是前幾年的標準來進行確定的,并沒有根據實際情況發生的變化而調整,這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就一直延續下來,使得職務消費從預算開始就處于失控狀態。除此之外,預算制約力度比較弱,國有企業對于職務消費一般情況下都是實行總量控制,未落實到人頭的進行控制,所以一旦出現超支的情況發生,往往無法也未進行責任追究,這樣對于費用的控制以及約束都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制度不健全也是導致約束力不強,費用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因素,由于職務消費與權力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所以制定出來的制度實施難度較大,甚至有些制度形同虛設一般。
職務消費缺乏有效監管。國有企業領導職務消費缺乏監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企業的管理者不允許相關的部門以及群眾來監管,國有企業的領導對于職務消費的具有絕對的掌握權力,很多管理者對于職務消費諱莫如深,不愿公開,至于花費多少以及如何花費等等更是不愿意接受群眾的監督。其次內部審計的作用很難有效的發揮出來,內部審計人員一般情況下都是由企業自己任命的,所以在職務消費審計方面很多時候不敢過于嚴格,如果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定進行監督,往往會導致打擊報復甚至有被撤職或調離的危險,所以內部審計在職務消費方面也是流于形式,起不到監督作用。最后,很多監管人員自身也存在著很大的問題,相當一部分監管人員認為過于認真的監督會得罪領導,出于明哲保身的思想,所以在很多時候敷衍了事。
以上是職務消費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我們可以根據出現的問題來找到控制消費以及加強審計的辦法,通過這些辦法來凈化職務消費環境,加強職務消費控制。
控制職務消費及加強審計的措施
實行職務消費貨幣化。實行職務消費的貨幣化是解決職務消費失控比較有效的辦法之一,所謂的實行職務消費貨幣化就是將職務消費所要發生的費用以貨幣形式一次性的撥付給個人,節約歸公,超支自付。過去國有企業一般情況下對于職務消費都是采取實際花費多少錢就給報銷多少錢的方式進行,這樣難免在監管上出現漏洞。實行職務消費貨幣化管理之后,將職務消費所需要的費用轉變成為了看得見摸得著的貨幣,這樣使得由原來“花公家的錢”不心疼轉變成為“花自己的錢”要控制,強化國有企業的管理者在職務消費過程中的成本意識,這樣可以有效地控制職務消費失控情況的發生。
實行職務消費公示制度。國有企業的職務消費要采取公示制度,建立全面的制約及監管機制。在職務消費總量的控制方面,要加強預算管理,預算要經過黨政領導聯席會、股東大會等批準,一旦經過審核通過的職務消費標準就需要嚴格地執行。于此同時,在確定國有企業職務消費標準的時候要參照當地的消費標準,標準要合情合理,既不能偏高也不能偏低;職務消費的過程要受到群眾的監督,要做到信息透明公開。除了以上幾點之外,還應該定期的公開職務消費的賬目,國有企業的管理者要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以及審計部門的審計,國企的上級紀檢部門應定期或不定期地對所屬單位領導職務消費情況對群眾進行調查,了解職務消費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通報和處理。
加強對于職務消費的審計。加強職務消費內部審計是對職務消費監督的的重要手段。首先對于內部審計人員要進行嚴格的選拔和任用,審計人員的政治素質、業務能力要嚴格要求,只有達到要求的人員才能進入審計崗位。其次國企的審計部門要獨立于其他部門之外,保證內部審計地位的獨立性,從而使內部審計結果公平、公正,更具有效力。在加強職務消費內部審計的同時,從國家保證國有資產安全完整的角度出發,還應加強職務消費外部監督檢查,如政府審計、財政部專員辦、國家紀委等其他的外部監督檢查部門還會定期不定期的對于國企的職務消費進行檢查和審計,從而形成完整有效的監督網絡。即使內部審計監督環節出了問題,但有效的外部監督機制作用的發揮,也能有效地對國企領導人職務消費起了威懾作用,從而規范合理地進行職務消費,減少浪費和腐敗。
加強國企領導思想教育。通過加強對國企領導思想教育,使其從思想上意識到職務消費對保護自己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在職務消費中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企業規章制度,嚴格要求自己,規范和合理職務消費;另一方面敢于接受也愿意接受群和各種審計監督部門對職務消費的監督,從而使職務消費公開化和透明化。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國企管理者的職務消費失職行為也是越來越頻繁,除了由于職務消費以及非職務消費的界限不明確之外,約束力度不強以及監管制度的不健全也是產生問題的原因。所以想要加強職務消費控制以及審計就應該從制度的規范以及審計的完善等方面進行規范,只有這樣才能使得職務消費趨于合理,不規范的職務消費行為才能夠徹底的被杜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