畬田 李晶

肥皂是我們身邊很常見的家庭用品,也是我們的生活必需品。無論是古埃及人,還是古羅馬人,都曾用他們的智慧發明了肥皂,雖然從制造規模和制造方法上顯示出了中西方的差異,但這些嘗試卻為肥皂的發明帶來了不可多得的經驗與技術,成為肥皂發明史上永遠值得紀念的一頁。
然而,你知道最早的肥皂是怎么誕生的嗎?
五千多年前的一天,古埃及國王胡夫正在設宴招待客人。這時,廚房里忙得熱火朝天,可是在忙亂中偏偏出了差錯,一位粗心的廚師不小心踢翻了油燈,油灑了一地。伙夫們都趕來收拾場地,他們用手將沾有油脂的灰捧到廚房外扔掉,再到水盆里洗手。這時他們意外地發現手洗得特別干凈。當國王知道這件事后,就吩咐手下人做出沾有油脂的炭餅,放在洗漱的地方,供客人使用。這也許就是肥皂的雛形。
無獨有偶,古羅馬人的肥皂也經歷了同樣的命運。起初,古羅馬人用羊油脂和山毛櫸炭灰制成了一種稱作“薩波”的物質,用來把頭發染成淺棕紅色。后來,有一次羅馬人在節日里忽然遇到大雨,頭發被淋濕了,人們卻意外地發現頭發比以往洗得更干凈了。從此,羅馬人便將“薩波”作為清潔劑來使用。
公元70年,羅馬帝國學者普林尼第一次用羊油和草木灰制取塊狀肥皂獲得成功,羅馬開始了肥皂生產。其后,這種制皂方法傳到了希臘、英國等地,俄國的皇帝彼得一世也學到了這門技術,他規定只有貴族才能使用肥皂,農奴如果使用的話會受到懲罰。
后來,這項技術在歐洲逐漸傳播開來。到了公元2世紀,肥皂已成為專門用來清洗的物品。8世紀,大多數的南歐國家已經開始生產肥皂了,法國的馬賽和意大利的熱那亞、威尼斯、薩沃納等都是生產肥皂的主要城市,因為這些地方有橄欖油和苛性堿,原料來源非常方便。
公元1000年后,西班牙的肥皂制造業已成為一種重要的行業。但是,盡管在當時肥皂已被廣泛使用,但仍屬價格昂貴的奢侈用品,普通家庭是買不起的,他們一般還是在自制“軟皂”,把動物油和樺木灰混合起來,就制成了簡單的肥皂。
直到1791年,法國化學家盧布蘭通過用電解食鹽的方法制成燒堿,木炭洗手的秘密才被揭開,肥皂的成本大為下降,肥皂才逐步進入了普通百姓家庭。19世紀初,合成堿被發明出來,這就使大規模地廉價生產肥皂成為可能。到了19世紀20年代,大規模的制堿法出現了,從此肥皂價格下跌,成為普通家庭的生活必需品。
如今,日用洗滌劑花樣很多,尤其洗衣粉廣告使得洗衣粉的位置與日俱增。肥皂雖然古老,但是仍不過時,而且有它的獨到之處。這一點在日常生活當中,人們還是深有體會的,它不僅不會被其他洗滌品所替代,反而會有更大的發展和更廣泛的運用。
(本文摘自《化學的故事》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