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瀅
摘要:“陌生化”是通過對傳統的解構和翻新,使欣賞者和作品之間產生距離美的一種創作方式。藝術中實現“陌生化”的一個關鍵問題在于不斷創新,不斷地翻新出奇,出奇制勝。結合高等院校藝術設計教學的實例,可以具體分析“陌生化”理論在創意設計素描教學中教學思路、教學方法方面的具體運用。
關鍵詞:陌生化;設計素描;創意;課程改革
“陌生化”理論是20世紀初俄國形式主義文學的一個重要內容,通過對傳統的解構和翻新,使欣賞者和作品之間產生距離美的一種創作方式。藝術中實現“陌生化”的一個關鍵問題在于不斷創新,不斷地翻新出奇,出奇制勝。而這一點也正與設計素描的教學目的和教學改革的意義相吻合。
意念是創造的起點,創意是對平庸的超越。作為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設計素描一方面延續了包豪斯“感知的教育”這個原則,試圖建立一個與現代設計概念和方法相一致的視知覺基礎,另一方面以視覺思維的整體為線索,發展了一套集成式的和結構有序的獨特訓練方法。通過引導學生研究物體空間與造型,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拓展創造力和想象力,豐富設計表現方法,手段和設計語言,為增強創意表達能力開辟一個廣闊的空間。在“陌生化”理論指導下,設計素描課程進行了許多新的嘗試,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新教學思路,引導學生主動地觀察客觀物象
魯道夫·阿恩海姆在他的《藝術與視知覺》中對“觀察”是這么定義的:“‘觀看中究竟還包含著哪些東西呢?……對于藝術觀察來說,就遠遠沒有這么簡單,這種觀察不光是簡單地看,而是要不斷地體悟和發現,要用心去尋找和捕捉常人不能看到的東西。”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觀察意識,養成多角度觀察事物的習慣,這將為日后成功的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超現實性的觀察與理解
“陌生化”理論的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在《作為技巧的藝術》中曾舉例說明語言的陌生化是一個“摘掉招牌的工作”。 在設計素描教學中,毫無新意的照本宣科難免令學生陷入“在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的尷尬境地。因此,也應不斷打破常規,勇于創新。
物體與空間的關系既可以是真實的存在關系,也可以以非真實的面貌存在,這種非真實的存在也稱為超現實,如夢境、幻想、海市蜃樓景象等。人眼觀察物體總是不自覺地要帶有主觀色彩,在特定情況下,根據具體的訓練目標,焦點透視法則的背離也是有必要的。對物體與空間的不同存在方式的理解狀況決定了學生的繪畫觀念和將要采用的表現手段。
(二)重構式的體會與思考
點、線、面、色、形、體的構成是現代美術的產物,在遵循形式美基本的構圖法則基礎上,有意打破物象的自然秩序,按繪畫者主觀審美意識進行重疊組合能使畫面具有一種超然脫俗的裝飾趣味。20世紀初的立體主義畫家就是研究物體的不同角度在同一畫面中的同時性效果,其實質就是將構成物體形象的幾個典型角度(基本形)重組并置到同一個平面上來,從而使其作品產生強大的視覺沖擊力和藝術感染力。構成式的表現信息量大,能夠使學生不受時空的限制,加強內在邏輯方面的綜合想象力。
二、改進教學方法, 加強課程訓練科目的改革與探索
(一)重視形體表象訓練
造型理念問題是設計素描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即通過用素描手段分析與空間存在的合理性和偶然性,當然在此基礎上素描者還可以提出自己對物體新的修正方案。盡管和傳統素描相似,需要表現物體造型和素描關系,但是在表現物體的搭配與選擇時則需要改變既有的固定模式。例如,在形體表象訓練中,任何有形的結構與較有節奏的物體,如樹葉、玻璃碎片、干果球莖、帶甲殼的動物、廢舊機器零部件等都可以作為表現對象。
此外,在意象素描表現中,素描的過程應該是先有意念然后再選擇內容。表現夢境是一種訓練學生用形象化的手法表現抽象的造型理念和設計理念的能力的具體方法。夢境中出現的內容往往是飄忽不定的,尤其人物形象經常十分模糊,因此不能用寫生的方法重現,而必須通過理性的分析,然后將形象具體化。當然,創意設計素描也可以用別的內容訓練。例如,通過哈哈鏡里反映的形象進行扭曲變形練習;借助物體結構、明暗、肌理等諸多因素的綜合應用手段進行物體形態的轉換練習;借助電腦進行物態之間透明和不透明的轉換練習等等。
(二)強化空間結構訓練
與結構素描基本相同,這種訓練方法要求學生打破時空與構圖法則,表現物體的基本形體結構。首先在對物體表象結構認真的觀察,然后再多角度的對物體的內外結構進行比較分析,在頭腦中大致構建出一個全方位的立體造型,通過二位平面上“真實的”的再現三維造型,得到一個全新的三維立體效果圖。
正常情況下,同一空間中的物體會產生前后遮擋的現象,這種現象能幫助人們準確判斷和表現物體的前后位置關系。但是也有例外的情況,如地表上大裂縫常會使人產生另一個空間世界也同時存在幻覺。有意強化幻覺空間與真實空間的同時性,就能生成第二個空間效果,以此類推還可以再生第三、第四空間等。在素描練習中,可通過把幻覺空間具體化從而改變畫面原來單一的空間結構。
相對于包圍物體的空間來說,現實中無法成立的空間關系,利用解構、重構素描語言形式可以創造出“合理”的空間存在關系。例如改變物體與周圍的正負(虛實)空間等等。設計中經常使用的“矛盾空間”就屬于空間的解構和重構的行為。
(三)豐富藝術表現手法
如今,數字化技術是一種便于操作的全新表現工具,它以其先進、準確、表現力豐富的特點,對手工繪畫提出挑戰。它最大的特點是可以根據需要輸出相關的造型、肌理、不同的視覺等方面的信息,制定不同的方案。作為一種創新和試驗的教學,設計素描和數字化表現的結合有著過去傳統素描教學無法比擬的優勢,也使我們從單一的手繪技法中解放出來。可以幫助我們節省時間,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藝術構想和創意上,從而使設計手段與設計語言更加豐富,設計風格與形式更加多樣化,以往手繪無法完成的創意構想能用數字化表現而輕而易舉地完成。然而如何使設計素描教學與數字化表現更完美的結合,仍需要我們在實際的教學中不斷地進行認真研究與探索。
(四)加大思維拓展訓練
不斷開拓學生的思維疆域,是設計素描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伴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在工業產品造型、建筑、服裝、包裝等領域,新技術新材料不斷得到應用,任何奇思妙想的設計在這些領域都可能得到實現。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從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心理特點出發,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天文地理、自然生物等學科領域,引導學生能從宇宙萬物中獲取創作靈感。
需要強調的是,盡管創意設計素描的側重點在于創新之上,但是素描創意的造型也要避免脫離基礎語言的“瞎創”,盡量多地創造出相對穩定、有意義、意境和特色的形象和作品。
三、嘗試階段教學,分層次凸顯教學的針對性
由純粹的直接寫生改為“寫真—默畫—創意表現”教學三階段.并在每個階段明確教學的重難點,有的放矢的展開設計素描教學。
第一個階段是寫真。即照著物體客觀寫生,這是素描教學最基本的環節,它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使畫者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和注意范圍,維持注意的持久性。第二個階段是默畫。在直接寫生的基礎上,默畫是對物象充分觀察之后憑記憶繪畫,在充分把握原形態進出上進行“形”的變化,變化后的形態在結構、內輪廓方面仍與原形態有明顯的邏輯性和聯系性。第三個階段是創意表現。它是在直接寫生和默畫基礎上進行的想象性再創造,是素描與藝術設計結合最為緊密的環節。一般可以分為寫實創意表現和抽象創意表現幾個課題進行教學。創意表現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在最大程度上展示創作者的個性特征。
作為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寫真、默畫、創意表現是藝術設計素描教學的三個階段,是缺一不可的,它們互有聯系又相互交錯,不能截然分開或孤立進行。寫真是基礎,默畫是橋梁,創意表現是最高層次的體現,三者之間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四、落實創新素質教育, 提高人才培養的模式和水平
“陌生化”理論的精髓在于敢于突破,敢于不斷的推陳出新。而創新素質教育的根本也正是在于不斷的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它包括對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三個方面的培養和塑造,使學生不墨守成規,敢于提出問題和探索新的問題,充分彰顯和發揮自己的個性。
高校的設計素描教學不能以統一的標準和模式來要求學生,而是要積極鼓勵學生創新,使之學會不同于它人、不同于己的新的思維方法。學生在課堂內的寫生,經過教師的啟發,擴展延至課堂外,使學生在學習中不僅獲得了精神上的快樂,而且親身經歷了一種不同以往的審美活動。與以往的機械的、純客觀的傳統設計素描教學不同,它更注重人與物交流,非常易于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情和積極主動的生活態度。因此,對其進行全面的創新素質教育,必將有助于他們建立和完善健全的人格。
【參考文獻】
[1]孫宜生.意象素描[M].武漢:華中工學院出版社,1986
[2]單德林.設計素描[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05
[3]王中義,許江.從素描走向設計[M].杭州:浙江美術出版社,1992
[4][美]艾德華.像藝術家一樣思考[M].張索娃譯.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06
[5]宋建明.設計造型基礎[M].上海:上海書畫社,2000
[6][瑞士]約翰·伊頓著,造型與形式構成—包豪斯的基礎課程及其發展[M].曾雪梅,周至禹譯.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0
【作者單位:鄭州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