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莉
自然界中,可供人類食用的食品種類繁多,每一種天然食品中都含有人體所需的一種以上營養素,但除母乳以外,還沒有發現有任何一種天然食品能夠滿足人體的全部營養需要(母乳也只能在嬰兒出生4個月內滿足其營養需要)。如糧谷類食品,其營養特點是含有較多的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但蛋白質營養價值較低;蔬菜水果能提供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食物纖維,但蛋白質、脂肪含量極少。因此,為了全面滿足人體的營養需要,我們應將多種食品配合食用。如果食品利用得當,搭配合理,就能使膳食中所含的營養素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比例適當,從而保證正常的發育與健康;反之,就可能造成某些營養素不足或缺乏。
而在便捷、“懶人”文化的驅使下,對于營養攝入,不少人也在尋求一種方便簡單的方式,試圖通過“營養組合食品”來一次性地攝入多種甚至全面均衡的營養。所謂營養組合食品,便是將多種食物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工而制成的食品。比如,酸奶里加入水果粒,面條中添加蔬菜、雞蛋或者鈣,燕麥片里加入紅棗、枸杞、核桃等,牛奶里加入燕麥、黑米、蜂蜜等。營養組合產品不僅品類繁多,讓消費者眼花繚亂,而且普遍比單一食品價格高。那么,它們是否物有所值呢?
組合食品,營養未必豐富
按照平衡膳食理論,營養組合食品經過科學調配,將多種食品組合起來搭配食用,比單一原料的食物營養更加豐富,符合“飲食多樣化”的膳食原則,可以彌補單一食品營養素的不足。特別是針對一些特殊人群設計的食品,如嬰兒奶粉和航天食品等,可以完全滿足這類人群的營養需求。但是一些普通的營養組合食品,并不一定營養豐富,主要原因有以下3點:
1.營養組合食品和其他加工食品一樣,需要食品添加劑。在加工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把不同食品原料混合,需要食品添加劑的調和,以改善組合食品的感官性狀。比如添加果粒的酸奶,需要添加增稠劑減少酸奶分層。
2.營養組合食品的營養物質添加量沒有標準。有些組合食品雖然有所宣傳的營養成分,實際上的添加量卻很小,甚至屢屢出現添加量不足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情況。微量食品成分的添加很難起到豐富營養的作用。由于營養成分含量極低,只能起到調味的作用,顯然不值得對其有過高期待。
3.某些營養成分不是來自天然食品原料。比如,組合食品中添加果醬而不是新鮮水果,所含的水果成分顯然無法和新鮮水果的營養價值相媲美。即便添加的是新鮮的果蔬,經過加工后,其中所含很多種類的營養素也會流失,以至于營養大打折扣。消費者若需要購買營養組合食品,也應該根據營養配料表,選擇性價比高的組合食品。買加工食品要養成讀配料表的習慣,看清添加成分的比例后,對食品的營養價值做到心里有數。
購買新鮮食品,自己搭配更營養
因此,與其花高價,吃營養并不豐富、成分未必可靠的所謂“組合食品”,還不如根據自己的口味和營養需求,購買新鮮的單一食品后自己進行搭配組合。比如購買原味酸奶,食用時根據口味添加新鮮水果;吃天然核桃、喝牛奶;新鮮雞蛋搭配掛面吃,這樣才更有營養。
天然食品的合理搭配、食物多樣化才是科學的膳食理念,這是“組合食品”不能替代的。最好的方法,是在日常飲食中做到葷素搭配、糧豆混食、主副食混合搭配等,還要注意按照一定的比例搭配,方能使營養平衡。
讀者朋友,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懶”主意打不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