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足跟痛了幾個月,我老伴在報紙上看到一個偏方:用艾葉60克、烏梅10個放入水中煎出藥汁,倒入腳盆中,患足趁熱放于蒸汽上熏蒸,并用衣服遮蓋。待藥液溫度適當后,將患足跟放于盆中泡洗,每日1~2次,連續7~10天為1個療程。不知道這個方子有沒有效果?
云南大理 楊啟梅
點評:
足跟痛可由跟骨增生(骨刺)、足跟脂肪墊炎、跟腱炎等引起。中醫認為,本癥與肝腎陰虛導致筋骨失養,寒濕侵入引起經絡不通或淤血阻滯有關。中醫煎藥泡足,是緩解足跟痛常用而有效方法之一。
烏梅性酸澀,具有斂肺、澀腸、生津、安蛔功效,可治肺虛久咳、久瀉久痢、虛熱消渴、蛔蟲癥等。據《本草綱目》載,烏梅能“止肢體痛……去痹,利筋脈”。臨床應用發現,烏梅還有活血散淤、止痛作用。艾葉性味辛溫,芳香溫散,可升可降,主要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降濕殺蟲等功效。單味艾葉煎湯泡腳便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研究表明,艾葉具有鎮痛、抗炎功效,用艾葉湯浸腳(或洗澡),對防治關節炎,寒溫侵襲所致的周身酸楚、肌肉疼痛、麻木等,都有較好治療效果。
上藥煎湯,通過熏蒸和浸泡,能起到較好的活血散淤、除濕止痛作用。對于因骨刺、炎癥等引起的足跟痛,本方有軟化跟骨刺、改善血液循環、減輕水腫和疼痛的效果。足跟痛患者不妨試試。
(點評者:成都中醫藥大學副研究員 蒲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