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碩
我平時不善運動,加上常年坐辦公室,退休后身體逐漸發福,體質每況愈下。有心想參加社區的合唱團吧,但五音不全,去了幾次就不愿再去;上健身房吧,那都是針對年輕人的,再說那昂貴的年卡讓人吃不消。左想右想,就去跟鄰居學習打門球。
門球可不是僅僅打球過門的簡單游戲,是需要運用知識和智慧的競技游戲,這點與象棋類似。在500平方米的“棋盤”上,紅白各五球展開“廝殺”。決定戰局勝敗的因素,60%在于戰術,而戰術的運用需要審時度勢,臨場應變,還要時刻動腦筋,隨時注意球場上的變化,不斷思考著球的去向和目標,追、守、躲、撞,趣味無窮,在斗智、斗勇中掌握主動,把握局勢,這才是門球趣味之所在。經常打門球既能享受到臺球運動之妙,又有高爾夫球之趣,還有棋類運動之精。考慮戰術時,實際上是對大腦的鍛煉,能增強腦細胞的活動,改善大腦的功能,增強記憶力延緩腦萎縮,避免老年癡呆。打門球只要有一小塊空地就可以活動,不需要特別設備。初學的人,聽上十幾分鐘講解,便可投身打球,三五好友,帶著簡單的球具,便可以玩一個下午。
剛開始學打門球,我覺得擺弄這小球還不小菜一碟。帶著這一想法在開球區站定,瞄準了4米遠的1號門,只聽“當”的一聲,球撞在了門柱上。雖然門有20厘米寬,可是連打了6次才得以通過,頓覺這門球雖小,“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的深奧學問卻寓于其中。
經過半年的不斷練習和比賽,我的水平大有長進,體重減輕了,人也更加精神了,而且每天不打門球,還總覺得渾身不舒服。每天聞到美妙的擊球聲,猶如一場音樂會,將一切煩憂盡拋九霄。
對門球的熱愛,已經讓我放棄了其他娛樂活動,一門心思鉆研門球。我不斷摸索打球的規律,掌握打球的要領,例如進門球要瞄方向、擺正桿;擦邊球主要定薄厚,要找一個擦球點;帶球時踩球站成90度,3球一條線,揮桿要擊正。由于有了這些要領,我的臨場技術發揮就有了明顯的進步。門球活動節奏慢,總的要求是準、細。我場上打球的做法是:揮擊認真,接送嚴謹,用足時限8秒鐘,掌握要領和環節,求穩求準求精細。我愛打擦邊球,擦球機遇多,威力大,又能活躍場上的氣氛。由于我常練基本功,成功的概率就比較大,一次比賽中,我多次打擦邊球,從二門擦到了三門,控制了對方,扭轉了形勢,使己方由敗局變成了勝局,受到了鼓勵和表揚,心中感到無比的高興。
門球雖小,卻融入了我的晚年生活,每天都能給我帶來快樂和健康,趨走煩惱和疾病,這真是“每天打門球,夕陽無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