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技術與醫學的神奇結合:第三代血泵
隨著神十的發射和順利返航,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帶動和引領了相關領域的基礎科學與應用研究深入開展。近年來,越來越多不同領域的機構也開始主動與航天部門展開合作,航天科技中的火箭技術甚至在醫學領域也有了用武之地。在天津的一家醫院里,一只叫“天九”的綿羊牽動著醫學專家和航天科技人員的心,因為它的體內裝著結合我國航天科技和現代醫學技的最新一代人工心臟。醫學專家表示,晚期心衰唯一的辦法就是心臟移植或者人工血泵,在研究了兩代血泵以后,深感沒有前途,于是從2009年開始和航天科技合作,采用火箭技術的磁液懸浮技術,醫工轉化,產生了第三代血泵,它和世界上最好的血泵幾乎并駕齊驅。
目前,這只叫“天九”的羊健康成活的時間遠遠超過國內類似實驗的最高紀錄。按照現在的狀況,這只羊有可能會長期存活下去。
夫妻常吵架會折壽
一項醫學研究指出,夫妻吵架不僅會傷害彼此的感情,還會影響雙方的身體健康。
研究人員對1700名已婚成年人進行了20年的跟蹤調查,檢測他們的身體健康狀況,并詢問他們有關爭吵、幸福和生活質量的問題。結果表明,夫妻雙方吵架次數越多,他們的健康情況就越差,也就是說幸福的婚姻是長壽的關鍵因素。
研究人員表示,婚姻幸福的夫妻互相照顧,有益于夫妻的身體健康。不吵架的夫妻會共同做飯,一起用餐,還會一起做戶外活動。這樣的夫妻壓力較小,睡眠質量也會更好,還會督促伴侶戒掉惡習,定期做體檢等。
事實上,之前也有研究表明,不幸福的婚姻與沮喪、焦慮和吸煙等惡劣習慣存在關聯。此外夫妻失和還會導致人體血壓不穩、免疫力下降等問題出現。
新技術提升試管受精成功率
一項新的低成本基因缺陷篩查技術可能提高試管受精的成功率,使用這項技術檢驗胚胎的第一例試管嬰兒已經出生,是一個男孩,而且很健康。
科學家稱,這證實了新一代基因組篩查概念的可行性,但這一方法在廣泛應用前還需要更多臨床試驗。
新技術采用了現代低成本DNA測序,在胚胎植入子宮前可以發現整個染色體異常和具體的基因缺陷。試管受精的胚胎中只有約30%能成功植入子宮,染色體缺陷是失敗的主要原因。
過去十年中也出現了其他基因篩查方法,但研究者相信這套新方法要廉價得多。
不孕不育問題并不少見,據歐洲人類生殖和胚胎學會統計,在全世界,每6對夫婦中就有1對夫婦會遇到不孕不育問題。
科學家稱,如果進一步的隨機試驗證實了這一點,就有了有力的經濟依據推廣這項技術——今后,它也許可以用于大部分試管受精者。
目前,試管受精的胚胎篩查主要用于高齡產婦,因為她們出現染色體異常的風險更大,此外還應用于復發性流產的女性。
艾滋病患者有望治愈
兩名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患者在接受干細胞移植治療其血液癌癥淋巴瘤后可能已被治愈。近日,他們的醫生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的國際艾滋病協會會議上宣布了這一消息。
其中一位患者于3年前接受干細胞移植以取代其產生血細胞的骨髓,另一位則是在5年前。他們使用的療法類似于“柏林病人”Timothy Ray Brown接受的治療,后者擺脫HIV已經6年,并且是唯一一位宣稱艾滋病痊愈的成人。去年7月,醫生宣布,這兩位患者血液中似乎檢測不出HIV的存在,不過當時他們仍舊在服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
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布里格姆婦女醫院的HIV專家Timothy Henrich曾幫助治療這兩位患者,他表示,患者目前已停止抗逆轉錄病毒治療,且沒出現不良反應。停藥后,他們的血液中都沒有HIV的DNA或RNA存在的痕跡。
如果這兩位患者能保持健康狀態,他們將成為第三位和第四位艾滋病痊愈人士,前兩位分別是“柏林病人”Brown和密西西比州一個出生后就迅速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的嬰兒。
3D打印骨骼植入患者體內
在醫學領域,北大第三醫院正研究運用3D打印技術治病救人。截至目前,已有50多位患者在簽署知情同意書后植入了3D打印出來的鈦合金“骨骼”。這些打印出來的人體骨骼,目前已研發了幾十個品種。它們代表著骨科手術治療即將進入一個新時代。
北醫三院并未擁有3D打印機器,他們與廠家聯手開展合作研究,醫院方把脊椎設計圖樣傳送給廠家,幾個小時之后就可以拿到打印產品。
專家介紹說,骨骼打印流程主要包括:將設計圖形輸入到計算機里面,然后將金屬粉末注入機器、高溫熔化、成型、凝固、冷卻。
與傳統技術相比,3D打印的鈦合金“骨骼”有兩大優勢。一是想做什么形狀的“骨骼”都可以。第二個優點是,該類植入物帶有可供骨頭長入的孔隙,相鄰骨頭在生長的過程中會進入孔隙,使真骨與假骨之間結成一體,患者骨骼能盡快康復。”
有患者擔心,3D打印鈦合金骨骼價格肯定不菲。對此,專家表示,目前3D打印骨骼還沒有確切價格,因為它是一個全新的工藝,定價會涉及方方面面,如機器成本、產品生產時間、設計、手工等。以人工椎體為例,現在臨床使用的人工椎體價格從1萬到3萬元不等。這意味著,3D打印骨骼的價格大概也就是這個價位。
通過驗血或可知道自己能活多久
英國科學家研究發現一個革命性的成果:通過驗血,可以判定一個人能活多長,以及衰老的速度是多快。該科研團隊發現了人體血液中的一種化學“指紋”,可以借此判斷一個人的健康狀況以及衰老速度。
據報道,研究人員鑒定出血液中含有的22種代謝分子與人體衰老速度、以及老年可能患上的疾病有關。在這22種代謝分子中,有一種被命名為C-glyTrp的分子,與一個人的肺功能、骨密度、血壓和膽固醇水平等有密切的關系。他們認為,C-glyTrp代謝分子的等級,將決定一個人長大后衰老的速度。
此外,該代謝分子還被認為與嬰兒出生時的體重有關。嬰兒出生時的體重此前就被認為是一個人能否健康衰老的重要因素。這一研究成果或許能夠讓醫生對新生兒采取相應的措施,避免其在老年時患上相應的病癥。基于這一發現,針對骨骼問題、心臟疾病等與衰老有關的疾病也可能研發出新的治療藥物或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