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吳倪娜
本期專家
李軍 醫學博士,江蘇省人民醫院感染病科主任醫師,感染病科科主任。現任中國免疫學會感染免疫分會委員、江蘇省感染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西醫結合學會肝病分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興衛工程”領軍人才。1982年自南京醫科大學畢業后,一直從事感染病學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對各種肝臟疾病和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以及發熱、黃疸待查等疾病的診療有豐富的經驗。
眾所周知,我國是世界上乙肝病毒攜帶者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近年來,我國各級政府和醫務工作人員一直努力,希望早日摘掉這個“乙肝大國”的帽子。目前我國的乙肝人數依然很多,但通過多種措施的改進,乙肝發病人數已經有了明顯下降。
此種改變,最大的功勞是我國執行了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根據普查的結果,從1992年到1995年,我國乙肝患者表面抗原陽性率為9.75%,到2006年,表面抗原陽性率下降到7.18%,5歲以下嬰幼兒表面抗原陽性率只有0.96%,由此也說明了疫苗的有效性。
乙肝疫苗接種有效、安全
父母乙肝病毒都是陰性的普通新生兒,經正常程序接種乙肝疫苗后,均能不同程度地產生抗體。而如果父親或母親是乙肝病毒攜帶者,新生兒的乙肝疫苗接種問題就會讓很多家長擔憂,特別是新生兒出生后發現HBsAg陽性時,父母都特別焦慮。
其實,不必過于擔心。因為早期母嬰阻斷的效果和有效率還是很高的。對母親是乙肝患者或者乙肝病毒攜帶者的新生兒,嬰兒出生后24小時內(最好12小時內)應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普通嬰兒則只需注射乙肝疫苗。注射的劑量也有所不同,一般新生兒的注射劑量為用5微克或10微克酵母或10微克 CHO乙型肝炎疫苗免疫,但是HBsAg陽性母親的新生兒需要接種10~20微克疫苗。
乙肝疫苗需要接種3次,既出生24小時內1次,1個月時第二次,6個月時第三次。如果3次接種后乙肝表面抗體(抗-HBs)為陽性,說明免疫成功。如果抗-HBs仍陰性,則可以再次接種乙肝疫苗,或提高疫苗劑量接種。目前認為疫苗免疫成功的保護效果一般可持續5~10年,有的可達10~12年,如抗-HBs<10 mIU/ml(毫國際單位/毫升),可給予加強免疫。
很多人都擔心疫苗的安全性,這種擔憂是不必要的。從我國近十年的乙肝疫苗使用結果看來,疫苗是非常有效安全的。主要用國產疫苗免疫接種人群的HBV感染率顯著下降,而且也沒有發生嚴重不良事件的報告,充分說明國產乙肝疫苗的安全和有效性。
很多人會問,在打疫苗的時候醫生會問是選擇進口的還是國產的。國產疫苗是安全和有效的,不必盲目追求進口疫苗,可以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疫苗。
抗病毒、保肝需避免過度治療
乙肝抗病毒治療的時機是病毒復制活躍,并且伴有肝臟炎癥損傷的時候進行。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不是抗病毒治療的最佳時間,應避免長期用藥的過度治療。對于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建議3~6個月檢查一次肝功能,40歲以上男性、50歲以上女性患者,每年最好能夠進行2次肝臟B超和甲胎蛋白的檢查。如果肝功能以及相關檢查都是正常的,所謂的長期保肝治療往往會導致過度治療,反而對患者不利。
乙肝抗病毒藥有新進展
乙肝治療的藥物近十余年有了里程碑的進步。上世紀90年代初期我們僅使用干擾素抗病毒治療,療效約30%。90年代末隨著核苷類抗乙肝病毒藥物的問世,改變了慢性乙肝患者需要經常住院治療的歷史,大多數的患者只要堅持接受規范的口服藥治療,定期進行門診隨訪即可。
這兩年新的治療藥物也在不斷更新,干擾素從需要隔日注射的普通干擾素發展為每周注射一次的長效干擾素;核苷類藥物從拉米夫定1個品種增加到了阿德福韋酯、恩替卡韋、替比夫定和替諾福韋5個品種,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
最大的誤區:盲目追求治愈
在臨床上,常碰到一些乙肝患者陷入誤區,其中最大的誤區就是盲目追求治愈。比如在我這里就診的一位27歲的女患者,從小患病,之前一直規范治療,效果很好。談了男朋友后,怕男朋友得知自己是乙肝患者,對感情不好,就到處查詢有否治愈乙肝的方法。近期她從廣告上看到某種藥效果很好,可以治愈,就聽信其言,自己買藥服用,原來的藥物也停用了,服藥期間也沒有到醫院定期檢查。大約吃了三四個月的藥,出現厭食、惡心、尿色深黃等癥狀,到醫院一查,轉氨酶很高,黃疸值已經超過200(正常值為成人<17.1),成為重型肝炎。
慢性乙肝尚不是短期就能治愈的疾病,需要醫生根據患者的治療效果不斷調整、優化治療的方案。從治療理念來看,現在的治療更加提倡個體化、規范化治療。患者也應配合醫生,定期隨訪、做一些必要的檢查,以便于醫生了解患者的情況后,選擇科學的治療方案。
規范治療、定期檢查才是科學之方
很多患者重吃藥輕檢查,患者愿意省錢吃藥卻不愿意檢查,其實這是不對的。正如前面所說,患者在治療期間,也應該定期隨訪檢查,做一些必要的檢查。因為根據檢查的結果,醫生才能正確判斷患者治療效果和后續的治療方案。因為即使在抗病毒治療期間,病毒也有可能因為產生耐藥而發生反彈,進而導致病情復發和進展。同時,耐藥情況也是復雜多樣的,醫生需要根據患者體內病毒的耐藥狀況選擇合適的治療藥物和方案。如果不能對耐藥后病毒有效治療,不僅達不到治療目的,還有可能病情反復和加重。
慢性乙肝患者長期的疾病負擔會增加心理壓力,而社會上的歧視則更使他們“雪上加霜”。消除歧視,讓乙肝患者快樂生活是文明社會的責任。我們常常看到乙肝患者不僅找工作時受到歧視,而且有很多乙肝患者甚至不敢交朋友、不敢結婚,這些對患者的康復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乙肝患者應該這樣想,自己只是患了一種疾病,就像其他人患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一樣,不必過多想什么。況且,事已至此,任何的擔憂、沮喪都是徒勞,還不如心情陽光地享受自己的美好生活!
治療性乙肝疫苗
還在研究中
疫苗的研究已經從預防疾病為主,逐步發展既能夠預防疾病,也可以治療疾病。發揮治療作用的疫苗又稱為治療性疫苗,這是疫苗發展的趨勢,但是還沒有像預防性疫苗一樣廣泛用于臨床。
大三陽和小三陽孰重孰輕
對于大三陽、小三的問題,這個不單單是患者的認知問題,應該是整個社會對疾病的認知問題。從HBV-DNA(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檢測結果來看,如果小三陽患者血液中HBV-DNA仍然復制活躍的,說明這種病毒為了逃避機體的免疫清除發生了變異,比大三陽患者的病毒更狡猾。因此,患者身體中病毒的多少不能以大、小三陽確定,而是要依據HBV-DNA的檢測量。另外,肝臟受損的情況是依據肝功能的指標,大小三陽也不是判斷肝臟損害的指標。鑒于小三陽患者的病毒更狡猾,如果病毒仍然活躍復制,并且伴有肝損害,則患者的治療難度更高,治療的療程也更長。因此,孰輕孰重都要看具體的病情,不能光看“疾病名”來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