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鄒蜜
我要獨立財務權
程卓左手拿著剛出爐的身份證,右手攤在陳瑜面前:“媽,我是大人了,我現在要求收回財務權?!?/p>
和父母小時候沒有私人財產概念、乖乖交出所有壓歲錢相比,程卓趕上了“財商教育”的好時代。
陳瑜這一代人童年飽受“壓榨”,不想再把這套教育放在兒子身上,“培養孩子財商要趁早”的早教理念正好迎合了他們的需求。但父母的慣常做法也就一招:不動孩子的錢,幫他們存起來。
偏偏這代孩子接觸網絡早,維權意識也覺醒得早,同學間一交流,小程卓就有自己虧了的感覺:壓歲錢、沒有花光的零花錢、獎學金,那都是屬于自己的合法收入,“不能納入家庭財務系統里”。
2005年春節,陳瑜照常要幫兒子把兩千多元的壓歲錢存起來時,11歲的程卓突然發出嚴肅抗議,要求媽媽“給我單獨開戶,以前存你賬戶的錢都要取出來存到一塊,做到??顚S?,而且每次使用必須獲取我的同意”,小大人樣的話把當媽的嚇了一大跳。
“真不能把孩子當孩子了,他要行使股東一票否決權了?!标愯ぐ堰@事當個小趣談給辦公室的女同事說,語氣有點酸溜溜。以前覺得孩子至少要結婚了才叫長大,現在還沒進入青春期翅膀就開始撲棱了。
如今有了身份證,行事更方便,程卓對要回財政權也更有底氣。陳瑜雖然沒有馬上把存折還給他,不過這是遲早的事。當媽的其實也反省了,私心里,她一直是把兒子的錢算在公賬里的——16年的各種“收入”日積月累也有七八萬塊錢了,她是打算和夫妻倆存的錢一起湊足三十萬元投資一個朋友開的有機農場,股東名字就寫兒子的。
千算萬算,就是沒算到股東他不同意,他有自己的規劃:旅游,創業,投資,無需父母操心。
什么時候起,他們必須重視兒子的意見了?也許是初三暑假那年,小伙子的身高從一米六五猛躥到一米七八,父母都必須仰起頭和他說話;也許是從升入初中起,兒子開始了六年班長生涯,說話做事頭頭是道,常常讓父母折服。也許更早。
這代孩子的確和過去不一樣了。陳瑜是看《讀者》、喝心靈雞湯長大的一代,她會很驕傲主動地把壓歲錢交給父母,表達為提高家庭生活質量添磚加瓦的決心。她依附于父母,從未想過可以有這樣那樣的權利,更不敢去要求得到和行使權利。
可看著《小時代》長大的孩子們,卻無比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能得到什么,不能失去什么。
隱形HR
連麥俊他爸都當眾承認,兒子的情商比自己高,“至少高兩倍。”
麥俊聞言只是撇撇嘴。父母離異,但還一起開五金連鎖店;繼母進門,多了個沒血緣關系的哥哥和同父異母的弟弟;再有兩對外公外婆和一堆關系復雜的親戚,就憑他爸的直脾氣,沒人幫忙處理亂七八糟的后院事,家里早就雞飛狗跳了。他有次就忍不住給親媽吐槽:“我長的是17歲的身體,操的是71歲的心啊。”
現在離異家庭多,麥俊班里就有17個“父母婚姻破裂受害者”。他們不像80后,知道父母要離婚了只會哭,勸父母不要分手。麥俊班里有個女生,知道父母要離婚時就說了一句話:“你們離婚了還是我爸媽,婚姻是你們自己的事?!?/p>
多灑脫。
父母離婚那年麥俊才15歲,但在母親的授意下開始接觸家里的生意。公司管理中最麻煩的就是人事,家族企業,從來企業和家事不分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都有私心,何況自己家的成員關系如此復雜,以致越簡單的事越容易讓人多心。
比如這次麥俊的高考成績下來了,念西安交大沒問題,麥俊爸第二天就扔給兒子一張存有5萬塊錢的卡。
拿到錢,麥俊的腦子轉得像CPU風扇,他習慣性地進行分析:錢是爸的私房錢,一時沖動給自己的?還是長輩們討論通過后一塊給的?這筆錢不算少,繼母和兩個兄弟會不會多心?要不要提醒爸有所表示?還有謝師宴,父親家和母親家,誰做東?費用是否包含在5萬元里?檔次是和繼兄的持平,還是更高?持平會不會讓親媽不高興,更高又該怎么高才不會讓繼兄有芥蒂?
麥俊爸起初很不習慣兒子想這么多,還埋怨過前妻給兒子帶來不好影響,可后來發現這種性格其實也有好處,兒子幫自己避免了不少人際關系的麻煩。麥俊媽更不覺得兒子是思慮太多,她是管人事的,恨不能抓住一切機會教會兒子如何處理公司人事。
回想女同學說“你們的婚姻你們做主”的灑脫,其實是95后把傷心藏在假裝不在意里,他們覺得這是一種很酷的早熟。麥俊有時也會羨慕故事里肆無忌憚和繼母一家作對的孩子,但站在哪個位置上,就該有相應的行為舉止。他覺得自己是男人,有責任維護這個家不會再次分崩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