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廣玉 王蒙
對于普通人來說,打開自來水管,就會有水源源不斷地嘩嘩流出,但這些水的來源是不是能夠令人放心,地下水污染到底和我們生活有什么關系?這些問題或許是如今人們最希望知道的。對此,本刊記者走訪實地,采訪多方專家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科學權威的解答。
用污染地下水澆灌的蔬菜不能吃?
山東壽光市以“蔬菜之鄉”聞名,這里生產甜椒、黃瓜、西紅柿等蔬菜,銷往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甚至出口俄羅斯。
為了深入了解農業對地下水污染的現狀,2月24日,記者來到了壽光進行調查。
壽光市北洛鎮劉家莊村、沙埠屯村到楊莊一帶,記者從農戶了解到,澆灌用水一般都打井取地下水,井深在100米左右,就在大棚外面。農戶稱,自家喝的水也是打深井抽上來的,對于地下水是否有受到污染,大部分農戶都表示不清楚。
不過,壽光市作為有20年歷史的蔬菜主產地,由于長期使用農肥,地下水中硝酸鹽濃度較高。根據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李季教授2005年的一項調查研究,對壽光市主要蔬菜種植區兩次地下水取樣的284個水樣監測結果進行統計后得知,60%左右超標,地下水中硝酸鹽的平均含量為26.3mg/L(飲用水標準規定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供水部分硝酸鹽含量應低于20mg/L)。
當年參與該項調查的研究生宋效宗,目前在山東省農科院工作,宋效宗告訴記者,近年來對壽光的地下水污染仍然在跟蹤,總體來說,數據顯示是降低了一些,但監測的前提是水位越來越深,原來樣本的水位可能是50米以下為主,現在是100米以下的水為主,也就是說更深層的地下水也受到了污染。
李季說,由于氮是營養元素,這種地下水澆灌蔬菜相當于“肥水”,但它的濃度高了,同時又施大量氮肥,蔬菜中殘留的硝酸鹽含量就高了,不管是果菜還是葉菜都會富集,而硝酸鹽在蔬菜中又會轉化為有毒性的亞硝酸鹽。目前,關于蔬菜的相關國標中并沒有硝酸鹽的殘留規定。不過,中國農業大學朱毅副教授認為,考慮到轉化率的問題,地下水硝酸鹽含量對蔬菜種植的負面影響遠不如施用氮肥本身。
2月25日,記者采訪壽光市自來水公司,公司負責人稱壽光市集中供水已達71%,自來水也全部取自深井,且監測到的水源中硝酸鹽含量大致為12mg/L左右,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對地下水源限制的要求。宋效宗認為,自來水公司的說法應當是可信的,因為自來水打井更深,而且要進行檢測。
不過,宋效宗也表示,壽光作為經濟發達地區,能夠通過集中供水來解決這個問題當然很好,但從整個山東來說,存在很大的地區差異性。事實上,壽光并不是地下水污染最嚴重的地區,因為土壤條件相對更差,果樹區的污染最重,其次是陸地蔬菜區,排在其后的是設施農業區和特色農業區、水稻種植區。這些地下水受污染地區的農村,仍然是各家各戶自己打井取水。
李季認為,農業造成的地下水污染,還遠沒有引起全社會的重視。“我們查了很多資料,地下水硝酸鹽污染,美國集約化農業地區占到10%左右超標,歐洲是1%左右,發達國家控制得很嚴。為什么我們存在60%左右超標?這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如果在國外,一旦60%超標,就會列為風險區,因為環境已經惡化了,就應該停下來治理,不能再生產了。”李季提到,目前當地政府并未開展類似的防治工作。
此外,李季還很擔憂,現在這些地區減少了施化肥,改為施有機肥,但有機肥污染更為嚴重,如果其中抗生素含量高,污染到地下水中就更可怕了。
地下水受污染就危害健康?
北京師范大學水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丁愛中向記者介紹說,我們所說“污染”,本來就是從對人體有害的角度來評價的。按照我國的《GB 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砷的含量只要超過0.01mg/L,就算是超標了,長期飲用砷污染的水,可能會導致癌癥和皮膚損傷,還有一些伴生疾病。
不同的污染成分其危害性質是不一樣的。例如重金屬鉛、鎘、銅,它會影響人的中樞系統;而有機物污染比如化學制劑、石油中的揮發物質,最常見的是三致——致癌、致畸、致突變;而地下水中的硝酸鹽含量過高,會引起嬰兒的變性血紅蛋白血癥。
不過,丁愛中也表示,地下水污染是否致病,跟污染物的具體含量、飲用時間都有關系,不能籠統地說喝了受污染的地下水就一定致病。
“從病理學上來說,濃度很大時,會達到急性中毒,但長時間低含量的也有危害,也許一兩年看不出來,但十多年就不一定了。”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馬春萍老師告訴記者,要從整體上告訴公眾,地下水污染對健康有什么危害,這是非常困難的,“我們可以說某個局部地區,比如南方的某個農藥廠,它造成的地下水污染后有什么危害。但直接通過一個點延伸到一個面,這樣是不科學的。”
“比如東北老工業基地,很多農藥化工場地就存在‘五毒——四價鎘、汞、砷、氫化物、揮發酚,這些物質有什么危害是確定的。”馬春萍表示,范圍過大不好一概而論。
環保組織自然求知社的發起人馮永鋒長期關注水污染,他告訴記者,中國目前關于地下水污染的流行病學調查非常少。在采訪中,多位業內人士都表示,因為這種調查費時費力,大部分研究機構都不愿開展,除非是國家項目。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生態科學與工程系主任李季教授以地下水硝酸鹽污染為例,分析了這一調查的難度,“這種水對人體的危害,要選個附近地區做對照,要查閱醫院里所有數據,作十年二十年的對比,還得兩個地方的人習慣基本一致,但醫療系統只管醫院,而環保系統只管環保,做這種樣本對比太難了,所以這種工作一般很少人做,國家也做得不多。”
“癌癥村”是地下水污染造成的?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政策與環境規劃研究所長宋國君表示,致癌一定要有致癌的污染物,比如化學工業、石油煉化,這類有機污染物確實會致癌,但一提到地下水污染就說致癌,這就太不科學了。
“在發達國家,什么物質溶解到水中會有致癌作用,都是有清單的。我們一般人都喝的地下水,總體來說都是安全的,不必盲目擔憂。”宋國君說。
而在現實中,雖然媒體報道過不少所謂“癌癥村”,但從流行病學上得到確證的并不多。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林景星研究員告訴記者,2001年,媒體上報道,陜西華縣發現了一個“癌癥村”,后來他去這個位于秦嶺北坡的村子進行了3年的調查,最后發現是土壤中的重金屬污染富集到食物中,再轉到人身上,“首先是土壤被污染了,而由于土壤層很厚,這種污染不會滲到地下水中去。”
淮河流域的眾多“癌癥村”曾一度被中外媒體所關注,而這可能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從流行病上得到確證的案例。2005年,受國務院委托,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牽頭,歷時5年,對淮河流域及沿線居民的腫瘤發生與當地污染的相關性進行了調研。記者聯系到該項目負責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楊功煥,他告訴記者,最近馬上要發布“淮河流域污染和腫瘤”相關結果,這一調查證明了80年代以后,至90年代污染嚴重地區,確實是從癌癥低發區變成了高發區,證明了癌癥高發跟污染是有關系的。
不過,楊功煥也表示,誘發腫瘤的原因是非常復雜的,而淮河地區的污染也非常復雜,要具體定位到哪種物質導致什么腫瘤是不太可能的。“因為環保部的數據,從80年代就有污染的基本指標,但那是一個綜合指標,只能確定那個地區存在嚴重的污染,這種污染確實增加了風險,但不能把哪種污物物質與腫瘤直接對應起來。”楊功煥說。
我們喝的自來水是地下水嗎?
北京自來水集團官方網站資料顯示,北京的自來水水源分為地表水和地下水兩種,地表水水源主要以密云水庫、懷柔水庫為主,近郊區地下水水源地集中分布在永定河和潮白河沖積洪積扇上。
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博士生導師、我國著名水專家王占生告訴記者,地表水源是自來水廠的主要水源,以北京為例,密云水庫、懷柔水庫加上河北三個水庫是北京的地表水源,這些水庫為北京提供了60%的水,而另外的40%使用地下水源。
就北京而言,普通老百姓喝的自來水,沒有什么所謂的來源于地下深井還是來源于地表水庫,因為我們喝的都是地表水與地下水的“混合水”,換句話說,我們都在喝地下水。
自來水集團現有地下水井260余眼,由于北京地下水水質良好,地下水原水絕大部分屬于碳酸鹽型水質,水溫恒定,水質澄清。
雖然受污染較輕,但是地下水的硬度和硝酸鹽是超標的。為了降低硬度,自來水集團采取使用地下水與地表水勾兌,以降低硬度。凡是在國家標準范圍內的硬度,對市民的健康有益而無害。所以經過處理后的地下水與地表水要混在一起,沿著輸水管網送往千家萬戶。這就是說,我們每個人喝的水中都含有地下水。
王占生也表示,民眾不必擔心自來水的水質,因為無論是地表水還是地下水,在進入送水管網之前都是要經過各種消毒、殺菌處理的。
首先,地表水的凈化處理采用常規處理與活性炭聯用技術。除經過加藥、澄清、過濾這些常規水處理工藝外,還采用了活性炭吸附,再經氯化消毒的深度凈化工藝,進一步將水中的澀、嗅、味以及各種有機質去除掉,最后將生產出來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清水送入城市配水管網。
北京市自來水集團發言人介紹,北京的飲用水及水源地是國內最好的水,北京市自來水集團供應出的水質符合國家106項標準,是安全的水,請市民放心飲用。
自來水集團也建立了全過程的水質監控體系,對水源水、出廠水、管網水、用戶終端水進行全過程的水質監控,保證自來水水質達到國家標準。
我可以自測地下水水質嗎?
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或許不用過于擔心自己飲用的水是否存在質量問題,但對于很多還在使用井水的農村地區來說,那里人們的飲用水安全存在很大隱患。
“對于檢測來說,確實會有一些現象,比如六價鎘污染很重的話,它提取出來的水是綠的,油污染嚴重的話會漂浮在水中,如果是鐵錳含量高,一泡茶就會變黑。不過,大部分地下水污染是無法憑肉眼觀測的。”丁愛中說。
王占生告訴記者,根據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85),要檢測飲用水水質是否合格,需要進行物理指標、化學指標、非專一性指標無機物指標、非專一性有機物指標溶解性氣體、生物指標、放射性指標等六項指標的檢測,其中每項指標又分為若干細小的檢測項目,這些項目幾乎都要涉及非常專業的領域,而且整個過程復雜而漫長,對于普通的農民家庭來說,完成這樣的試驗是不可能的。
其實在國外,水質檢測工作也是由政府部門主導的。
在美國,地下水是重要的飲用水資源。大約50%的飲用水來自地下水。正是鑒于地下水資源的寶貴及其特殊性,《美國資源保護和回收法》專門作出規定,要求在地下水污染最嚴重的地區——填埋場必須設有地下水監測系統。為了獲取地下水的準確信息,法規中首先要求填埋場旁要有足夠數量的地下水監測井,而且監測井的位置必須準確選定以避免提供錯誤數據。
當經過證實,地下水中污染物含量的升高的確是由填埋場的滲漏所造成的,下一步的監測就被稱為執行性監測,意即執行特定標準的監測。這類監測的目的是要發現那些已經滲入地下水中的污染物含量是否會超過一個特定的標準。如果在以上的監測中發現污染物確實超過了最高允許含量,業主必須在7天內書面通知環保局。然后呈交修改經營許可的申請并開始進行清理污染行動。清理污染的地下水有兩個要求:一個是把地下水抽出后運往另外的地點進行處理;另一個是在原地點抽出處理后直接注入地下。
隨著中國民眾對于飲用水水質的持續關注,中國政府也在加快全國水質控制的步伐。全國政協委員、水利部副部長胡四一近日透露,中國官方投入19億元人民幣建設的全國水資源信息管理系統,預計將于2014年底建成并初步投入應用,主要監測取用水、水功能區、省界斷面及重要的飲用水水源地。
胡四一表示,目前,要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對“三條紅線”的實施進行量化考核,亟須一個完備的監測系統,一套完整的監測信息。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通過該系統,中國將重點加強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主要是加強取水、用水和排水以及重要的飲用水水源地的監測,能夠使得全國取用水總量的70%和80%的重要水功能區的水質狀況,都得到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