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赫斯特

大腦是醫學研究中尚待探索的最后一塊領域,我們仍然不知道大腦系統是如何協調運作從而支配我們生活的。大腦的平均重量只有3磅(1.36公斤),約占人體總重量的2%,卻消耗了身體能量和吸氧量的20%,遠遠超出了其他器官。
大腦最為神奇的奧秘就在于它有性別角色的區分。比如,女性更容易患上老年癡呆癥和抑郁癥,而一些神經系統疾病(如帕金森癥)更容易侵襲男性。為什么存在這樣的差異呢?多項研究表明性別不僅會影響到大腦的健康狀況,還決定了大腦在處理不同任務時的有效性。
一、男性的大腦稍大,但運行起來不夠活躍
平均來看,男性的大腦比女性的要大出8%-10%;這不足為奇,因為男性的頭部就比女性大。
男性大腦和女性大腦中一些區域的大小也存在區別。哈佛大學的研究者發現:女性大腦額葉中的部分(控制決策制定和解決問題的部位)要大于男性大腦中的相應部位。對于男性來說,他們大腦中的頂葉皮層(負責空間知覺)和杏仁核(引發“戰斗”還“逃跑”的反應)所覆蓋的范圍要大一些,這就意味著男性的方向感稍強,還能較快意識到危險。
男女大腦的活躍程度存在差異。英國神經心理學家安妮·莫伊爾博士說:“女性大腦從未靜止不動,始終保持警覺狀態。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女性要時刻關注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危險,這就決定了她們的大腦會額外警覺。”
美國神經科學家丹尼爾·阿門對2.6萬張男女志愿者的大腦掃描圖片進行對比后發現:在被測量到的128個大腦區域中,女性的大腦有112個區域的活性(用血流量的增加得以體現)強于男性;即女性的大腦活動更為活躍,而男性的大腦活動稍顯平靜。
二、女性更容易感受到疼痛
男女大腦中疼痛的機理存在差別是由性激素的差異造成的。男性胎兒從一開始就浸泡在睪丸激素中,以至于男性的大腦對于疼痛不是那么敏感。
倫敦醫學和牙科學院的研究人員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術對女性的大腦進行掃描后發現:女性的大腦會用完全不同的方式來處理疼痛,女性更容易因為疼痛而影響到情緒,這就會影響到她們對痛感的表達。例如,有些慢性疼痛疾病(如腸易激綜合征和纖維肌痛)更常見于女性。
三、女性容易激動興奮,所以會偏頭痛
女性偏頭痛的發病率比男性高出三倍,一般解釋認為這要歸因于激素水平的波動。然而,美國加州大學頭疼研究和治療中心的主任安德魯·查爾斯博士認為另有原因,即與偏頭痛相關的腦電波在女性大腦中更容易被激活。在他用動物進行的研究中,對男性施加的刺激(如光線)需要比女性強三倍才會引發相似的偏頭痛效應。盡管偏頭痛更常見于月經期女性,但查爾斯博士認為女性的大腦具備一種內在的興奮性,它使得女性更容易患上偏頭痛,而與月經周期無關。
四、女性更容易患上老年癡呆癥
女性記住信息的時間要長于男性,這是因為她們大腦中海馬體的活性較強,該部位有助于人們從長期存儲空間中尋找相關信息。然而,統計數字顯示:75歲以上的老年女性中有7%的人會患有某種形式的老年癡呆癥,而這一比例在男性中只有5%。在老年癡呆癥患者中,女性患者認知功能的衰退速度快于男性,死于老年癡呆癥的女性比男性多出了20%。
專家認為這種現象的原因也在于雌激素和睪丸激素對大腦產生的效應不同。更年期來得較早(48歲以前)的女性患上老年癡呆癥的風險會增加70%。雌激素對女性起到了防止神經退行性病變的作用;而對于男性來說,睪丸激素也具有保護神經的功效。從生理特征上來看,睪丸激素的下降速度并不如雌激素那樣急劇。因此,絕經后婦女患上老年癡呆癥的風險要高于男性。
此外,女性傾向于待在家里做家務和照看孩子的特性也是女人易患老年癡呆癥的原因。一種理論認為男性的“認知儲備能力”要強于女性,即由于男性需要外出工作,他們的大腦保持活躍程度的時間更長,因而能更好地抵御這種疾病。
五、誰更善于同時處理多項任務?——不確定
關于同時處理多項任務的研究并無確切結論,有些研究發現女性在這方面的優勢稍強于男性,而另一些研究發現男性略占上風,這要視具體任務而定。在現實生活中,女性同時處理多項任務的現象更為常見。發表在《美國社會學評論》的研究選取了500個家庭,統計結果發現男女雙方都花了大量時間用于同時處理多項事務,然而女性每周所花的時間為48小時,男性為39小時。
六、女性更容易患上抑郁癥
女性患上嚴重抑郁癥的可能性是男性的兩倍。由于男女在大腦的邊緣區域或大腦中負責處理情緒的部位存在一些差異,使得女性更容易對不利情境產生消極想法,更有可能為不確定的情況而擔憂。這就會擾亂到睡眠模式,睡眠狀況不好就很容易引發抑郁癥。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就在于激素,女性大腦中能識別出雌激素的神經感受器要多于男性;她們體內的一種生化酶的數量也更多,這種生化酶能將睪丸激素轉化為雌激素。
相應地,男性容易出現更為嚴重的精神分裂癥。因為抗精神病藥物與雌激素的相互作用更為強烈,所以女性因精神分裂癥而住院治療的病例較少,病情得到徹底恢復的可能性較高。
七、女性對身體健康更敏感
女性更愿意遵循健康忠告且稍有不適就會及時就醫,因為她們的大腦對健康狀況擁有更好的規劃技能,對于照顧自己的身體也更為勤奮。
女性前額皮質中的大腦細胞數量更多,這個區域控制著判斷、規劃和責任心等功能,還能克制沖動,這也是女性喜歡三思而后行的原因。
八、對吃甜食的反應不同
男性和女性在吃巧克力時會用大腦的不同部位做出反應。詳細來說,女性下丘腦部位的活動性會減弱,這個部位負責控制饑餓感,所以她們需要吃更多的甜食才能像男性那樣獲得相似的飽腹效應。男女兩性在食物偏好方面的差異很明顯,女性更渴望吃甜食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而男性更渴望吃肉食。存在這種差異的原因與人類進化過程有關,男性需要更多的蛋白質來構建肌肉,以達到在艱苦的生活環境中存活下來、在與競爭對手的斗爭中取勝、并把自己的優質基因傳遞給下一代的目標。女性則承擔了繁育后代的重任,她們需要儲存更多的脂肪來孕育嬰兒和分泌雌激素,這種激素進而影響到她們的飲食偏好。
九、壓力讓男人憤怒,讓女人愛閑聊
壓力情境會激活大腦中的杏仁核,這個部位負責恐懼感、攻擊性和采取行動。男性大腦中的杏仁核在壓力情境下會被引發“戰斗還是逃跑”的反應,而女性大腦中的杏仁核會被引發“照顧和結交朋友”的反應。
研究者發現,男性杏仁核的右側部位活性更強,而女性杏仁核的左側部位活性更強。杏仁核的左側部位與控制情緒和自我意識的大腦部位相連接,因此,壓力會讓男性想出去跑步、采用各種方式發泄怒氣或一個人獨處。壓力情境會讓女性大腦中的杏仁核與負責情感的大腦部位取得連接,釋放出后葉催產素,這種激素與愛意、鎮定、保護和安全感相關聯,因此她們會通過與朋友聊天來獲得安慰。
十、不同的性反應
在性生活過程中,后葉催產素是大腦產生愛意和安全感時釋放出來的一種重要激素。女性的大腦中會生成數量更多的后葉催產素,而男性的大腦中會釋放出多巴胺這種讓人感到快樂的激素,它會讓人上癮。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者發現:經常進行性生活有助于男性和女性的大腦中生成新的腦細胞,性生活的次數越多,生成的腦細胞數量也就越多。
在性高潮到來時,大腦中的神經細胞的活性最強,這意味著腦細胞從血液中提取到了更多的氧氣,充滿氧氣的血液能向大腦提供更多的營養物質。
[譯自英國《每日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