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威

夏季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也是陽氣最旺、陰氣最弱的時候,晝長夜短,驕陽似火,雨水充沛,萬物生長茂盛。夏季最突出的特點是光照強,氣溫高,降水多,天氣變化劇烈,生命機能旺盛,情緒激動不穩。如何度過這個濕熱的夏天,來聽聽中醫怎么說。
1、初夏重養心
夏令對應的是心火,所以人的心火在夏季最旺盛。但是,在剛剛入夏的時節,心火還不夠充沛,常常顯得心火不足,所以要適時調補。動則生陽,在初夏時節,要帶孩子在戶外多做游戲,跑跑跳跳,曬曬太陽,就能養足心氣。另外,在飲食上,可以適當給孩子增加些溫性食物的攝入量,少吃苦味、涼性的食物,比如做菜時可多放些蔥、姜調料,用補心養血的桂圓加米煮粥等。
2、勤洗澡,勤換衣
孩子的皮膚嬌嫩,活動又多,常常汗流浹背的,甚至睡覺時也不斷出汗,弄濕床單、枕頭。如果衣服和床上用品汗濕了又干,干了又汗濕,會在織物上積存汗斑,影響皮膚健康。所以,要給孩子穿柔軟、透氣、寬松、清爽的衣服,衣服和床上用品要經常換洗。
孩子出汗后要經常洗洗澡,保持皮膚清潔。但給孩子洗澡或擦汗都不能用涼水,要用溫水洗澡,或用熱毛巾擦身,以適應人體降溫的節律。因為洗溫水澡能夠使皮膚的血管擴張,有利于機體的排泄。
如果孩子大汗淋漓后用冷水擦身或洗浴,不僅容易感冒,而且會因為汗出不暢而生痱子。
睡足覺
充足安穩的睡眠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長,夏天晝長夜短,孩子相對來說比其他季節要晚睡早起些,這也是符合自然規律的。夏季炎熱,溫度過高,孩子活潑好動,會大量出汗,各種微量元素,尤其是鉀元素會隨著汗液缺失,如果得不到及時補充,孩子就變得容易倦怠,精神不振,而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心神寧靜。為保證孩子的睡眠時間,讓他保持充沛的精力,中午讓他睡好午覺很重要。午睡時掛上清淡素雅的窗簾,保持睡房安靜清爽,但不要把空調溫度調得太低。
清涼飲食因人而異
夏季炎熱高溫,心火旺盛,往往容易情緒激動,煩躁不安,所以,孩子常常會亂發脾氣,睡中驚動,或哭鬧不休,舌尖紅嫩,小便黃赤。這時要注意多給孩子喝些涼白開或清涼飲料,可以清火安神。夏季的膳食調養也要以低鹽低脂、富含維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飲食為主。夏季孩子出汗多,食欲不振,可以用各種營養粥來開胃、調理身體,比如鮮荷葉、葦葉清香養心運脾,可與米食、面食同蒸煮,清香之氣會融入米、面之中。另外,荸薺、蓮藕、冬瓜、西瓜等清涼爽口,盛夏適當多吃些,同時也有清心安神的效果。
別貪涼
盛夏時節,陽氣充沛,而孩子屬純陽之體,不能耐受暑熱,經常會面紅身熱,所以特別喜歡喝涼水、吃冰棍、吹涼風、光腳丫。但是,孩子畢竟年幼,臟腑嬌嫩,如果一味貪涼,容易出現腹痛、腹瀉,或發熱、咽痛,引發感冒。中醫講究“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夏天適當飲用一些清涼飲料,有助于消暑清熱。但是,一定要控制冷飲的溫度和食量,不能太冷,也不能太多。冷飲只能暫時解暑,不能持久解熱、解渴。喝一些溫熱的飲品,反而能刺激機體的毛細血管舒張,體溫會明顯降低,不失為簡便易行的清涼妙方。
防暑濕
俗話說,熱在三伏。三伏天雨水多,濕氣重,要注意祛除暑濕。因為濕熱會損傷陽氣,影響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和機體的抗病能力,所以,在暑熱時節宜多吃綠豆粥、蓮子粥,可滋陰、清熱、解暑,米粥還有補益滋養功效。還可以用烏梅、山楂、冰糖煮成酸梅湯給孩子喝,可以清暑滋陰。
另外,家中要常備一些防暑、解暑的常用藥物,例如藿香正氣水、清涼油、薄荷膏,或菊花、金銀花、荷葉、燈芯草等,以備不時之需。
防曬傷
夏天日照強烈,直射的陽光中有更多更強的紫外線。
如果孩子曬太陽的時間太長,或陽光過于強烈,容易引起曬傷,暴露部位的皮膚發紅、水腫、脫屑,痛癢難耐,嚴重時還會發熱、頭痛、惡心、嘔吐。為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夏天帶孩子外出時,要選擇陽光明媚但不充沛的時間,最好在上午10點前或下午4點后這段時間外出,避開中午太陽直射的時間,如果這段時間外出,要在陰涼處活動,此外還要注意防曬,給孩子戴上寬邊的遮陽帽,涂抹防曬乳液,以保護皮膚。
你知道嗎?
一件普通T 恤的防曬值大約為15~30,可以隔離大部分的紫外線,而且衣物編織密度越高,紫外線的防護性
能越高,如果長時間外出,可以選擇合適的衣服幫助防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