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de



看川貝母的畫,像是走進了一個故事。即便是輕輕一瞥,都能預感到精巧的架構,要是看得認真些,細節多得簡直要溢出來:雨林里藏著憂傷的臉,皮膚上延伸出樹枝,一整個世界放進狹小容器里。這些畫中,人和物比例奇特,寫實與抽象以拼貼狀呈現,充滿造型與裝飾性。與之相對應的,他喜愛文學,認為詞句是充滿想象的,可以讓插圖更豐富,更令人振奮,結合生活中的種種體驗,他能更精準地抓住故事的重心。他說過,不管下雨天的陰冷顫抖或者大熱天的熱氣漂浮,只要停下來仔細看周圍的世界,滿滿的都是故事。對于敏感的人來說,去接納、珍惜任何經歷,想象力是可以被現實賦予的。
ARTY:川貝母是一味中藥,為什么起這個名字?
川貝母:這是學生時期在翻閱中藥植物書籍的時候所看到的名字,當時覺得很喜歡,覺得字形很美,簡潔又中性,所以就想把它拿來當作名字來使用。后來常聽到有人說我的圖很有靈性,我很喜歡這樣的說法,也許冥冥之中也和川貝母做了一個連結,作為中藥是一種療效,而畫畫對我來說是很好的抒發情緒的管道,也是一種自我療愈的方式,所以就順其自然的使用川貝母到現在了。
ARTY:你的每幅插畫里都有很大的信息量,靈感是從哪里來的?
川貝母:由于目前的作品大多是跟文學有關系,所以靈感就是從文字里去推敲出來的。在讀完文字后會消化文章,較少直接描繪文字里視覺性的構圖,比較喜歡加上隱喻之后來表現,這樣就可以延伸出文張沒有的趣味性。
ARTY:目前為止最得意的作品是哪一件?
川貝母:這很難說,因為目前還是屬于變動的時期,常常今天畫完很喜歡,隔沒幾天就又不喜歡了,可能看到了缺點,或者在畫新圖的時候又發現了新方法。若必須要說一個的話,大概是前陣子幫紐約時報畫的插畫,在短時間里想出草圖和執行,結果自己還算滿意,想象的都有達到,也算是克服了一件難事。
ARTY:你如何安排一天的作息時間去平衡畫畫和生活?
川貝母:我屬于早睡早起的類型,早上對我來說很重要,是靈感發揮的最大值,若有新的案子需要想法,就得利用早上來構思草圖,通常這樣的結果都會是很好的。偶爾晚上雖然也是創作的好時機,但現在都拿來運動,所以也較少會畫到深夜了。最近夏天了,晚上喜歡喝點小酒,冰冰涼涼的很棒。
ARTY:你是電影發燒友也是養貓人,二者在你生活中占多少比重?
川貝母:是的我還滿常看電影,類型也很廣,大概周末就會想去戲院看場電影,迅速切換角色、融入故事,這是個很好轉換心情的方法;貓就是生活的全部了,工作和生活都在一起,對單獨作畫的人來說,貓的安靜陪伴發揮了很大的舒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