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



去年一場上海博物館的“寶光璀璨——法貝熱珠寶藝術展”帶來的“喀山圣母像” 出自上世紀初的莫斯科,以鍍銀黃金材料作外框,其上裝飾著琺瑯、鉆石、珍珠和祖母綠。它以令人驚嘆的技藝展現了古書的經典之美。在這個紙質書似乎必趨消亡的時代,再次以觸摸甚至親造一本書的方式去感受還在殘喘不息的經典文化,既為要事,也為樂事。
裝幀的緣起
回顧文學史的誕生以及初期,那些古老的手稿們是一片片滿載文字的羊皮紙或埃及莎草紙,大多時候只能被卷起擱置;那時“裝幀師”也只是在為這些“卷筒紙”打造一個圓筒形狀的儲藏空間。究竟是從何時開始、又是由誰首先想到將羊皮紙們折疊成頁并縫制在一起?
在中古時期,如同許多其他產業一樣,書籍裝幀大多是服務于宗教事務的,所以修道院和寺廟是進行各類關于書的手工印刷、裝訂和裝飾的主要場所。書籍裝幀工藝的發源地至今仍不能確定,但從現有記錄來看,似乎是從阿拉伯或波斯逐步傳至君士坦丁堡、意大利、法國以及歐洲全境。
現存最早的歐洲傳統裝幀工藝的書是公元7世紀的St Cuthbert Gospel(《圣約翰福音》)——包含封面彩色加工和凸印的手抄口袋福音書,于去年被大英圖書館以900萬英鎊從耶穌會買下。
一般來說,用于重要禮拜儀式的抄本都以金屬制品裝飾封面(這通常被叫做Treasure/Jeweled Binding),往往鑲嵌著寶石、象牙和法郎。由于這些珍貴的石頭很容易從封面上被掠走,故這類書籍很少完好的保存下來,但仍有相當數量的以象牙浮雕鋪設封面的書幸存,皆因其較低的可回收性。其中最著名的是公元8世紀Codex Aureus of Lorsch(《奧利斯法典》)。實際上在這段成型時期還是比較青睞木頭、銀、天鵝絨、鑲金布料和各種刺繡品。這種書裝樣式到后期已脫離書籍媒介獨立發展為一種裝飾品。
到了15世紀,隨著印刷術的引進和發展, 書的生產變得更容易,沒有了木質刻板,穆斯林式的固定金葉技術流傳到歐洲,鑲金皮革開始成為高檔書裝幀的首選;沒有了金屬扣環,取而代之的是圓形的硬書脊。第一位系統地發展出一種特殊裝幀風格的是法國的一位藏書家Jean Grolier (1489~1565)。多年間他光顧多個工作室及當時知名的裝幀師,為他自己所擁有的圖書館里的書籍做裝幀,從而有了一種叫做Plaquette Binding的裝幀風格——勛章狀大浮雕紋飾居中于書封。
他會根據不同書的主題作不同的裝幀變幻,比如更改封面皮革的顏色,且都力求藝術感。這些經他裝幀后的藏書法國風靡起來。不僅如此,有一種以幾何圖案裝飾的裝幀風格也以“Grolier”命名。
之后,紙張與印刷產業的發展使得書籍裝幀進入到一個批量、快速、制式的時代;我們審美的變化以及藝術、設計的不斷創新也豐富了裝幀風格的可能。我們如今常常在書店見到的那些書的裝幀方式主要分為以下四類:精裝(Hardcover Binding)——厚紙板封皮和可見縫線的書脊,比如新華字典;打孔裝(Punch-bind Binding)——打孔的書頁和將其聚合的金屬/塑料線,現在常用于活頁筆記本;熱激活裝(Thermally Activated Binding)——無線膠狀是其中最典型的一種,是書店中最最普遍的;線裝(Sewn Binding)——即在書頁折中處打眼穿線,是中國最傳統的一種裝訂方式,如電視劇里的《葵花寶典》之類的武功秘籍。
現在,書籍的手工裝幀或作為一種設計的創新或對裝幀的復興,已愈發成為一項動人的藝術。甚至在一些歐洲國家,有開設涵蓋此項的“書籍藝術”的碩士課程,并頒發書籍裝幀師的資格證書。現代的書籍裝幀師們往往將裝幀的傳統與創新結合,不惜耗時耗工耗材,竭力完美地呈現書本的主題。
經典裝幀的封面設計風格
做書的最后一步實是最體現個人審美的一步。書封的設計實在太千變萬化,從材料到色彩到圖案,每一類都有很多選擇。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當時那些讓人驚嘆的經典封面設計。
Grolier風格:
如前文所述,作為最早的一種裝幀風格,由叫Grolier的藏書家從意大利引進法國。十六世紀許多書封裝幀師被指定要做Grolier風格的裝幀。其早期多含意大利阿杜斯出版社(Aldine Press)風格,后期則逐漸受到法國風格影響。這些風格的書的封皮大多是從東方采購的最好的摩洛哥羊皮。這里有必要說一下阿杜斯出版社,它于1494年建于意大利威尼斯。它在印刷術的歷史上非常著名。它不僅引進了斜體字(Italics),還最早印制了便于閱讀的小八開開本(和現在的普通平裝書差不多大小)書籍。
意大利風格裝幀:
路易十二(Louis XII)期間,藤蔓圖案從意大利流傳至法國。渦卷形圖案和藤蔓裝飾鋪成的面板是意大利文藝復興的特征之一 。另一種威尼斯風格,即中心留出一塊可以安置盾形紋章的面板。
弗朗西斯一世(Francis I)時期:
弗朗西斯一世期間,散點狀的圖案對法式風格影響最大。
馬賽克風格(Mosaic Binding):
由于一些裝幀師們依舊想保持Le Gascon的傳統,于是在路易十四去世后不久,由一位叫做Nicolas Padeloup的人所引領的一種全新的關于皮革的裝幀風格突然出現,即馬賽克風格。它主要的特征是不同顏色的皮革彼此鑲嵌。我們知道在Grolier時期,雖然也有彩色的裝飾,但往往來自沉悶的染色琺瑯。Padeloup的這種多彩風格也是他個人的標志。
Fanfares風格:
是在藏書家De Thou的藏書中發現的一種裝幀風格。查理九世(Charles IX)時期,Le Gascon和De Thou兩個名字幾乎統治了法國所有的書籍裝幀,是Grolier時代的后起之秀。Le Gascon是為De Thou工作的裝幀師,他最著名之處在于成功地開發了虛線輪廓的印花工具,制造出不同于阿杜斯出版社風格的極為細膩的圖案。
The Deromes風格:
Derome兄弟是Padeloup的同代人。最年輕的一個Derome是其中的佼佼者。Derome的風格非常輕盈活潑,其封面的邊框常常繪制著帶葉片花邊,就像是鑄鐵花紋,但這無疑是從十七世紀法國鼎盛的鍛冶極易中得到的靈感。
裝幀風格如同其他任一事物一樣,從一種演變到另一種:首先在意大利,作為裝飾先鋒的阿杜斯出版社引發了“Grolier”,其傳到法國后發展出來一種法式風格;之后是散點狀風格和絕妙的Le Gascon的想象力的蓬勃,但這反而又給了Padeloup的馬賽克和Derome的邊框一席之地。其實縱觀全局,每種風格的關鍵都是裝飾工具的風格,以及關于這些工具特點的知識。不管是如今去用這些工具做仿古裝幀,還是學習古代裝幀去研究和定義時代,那些知識本質上都極其重要
經典手工裝幀流程簡述
在工業大批量生產和數碼時代的沖擊下,手工裝幀被普遍認為是一種夕陽產業。但是傳統手藝仍具個性的魅力,香港的小月(Siuyuett)就是一名這樣的全職手工裝幀者,實踐傳統并推行著這門手藝。讓我們跟著她一起看看紙張是如何變成書本的。
裝幀基本步驟包括:折疊內頁、量度畫圖、材料切割、布料裱褙、封面制作、紙脊打洞、編織內頁、各部整合、設計潤飾。
第一步:布料裱褙:在宣紙上平均上漿,裱在已打濕的布料背面,風干備用。
第二步:封面制作:將裱褙好的布料裱在切好的板上。
第三步:編織內頁:在織架上穿好經線,將內頁逐一縫上。
第四步:書脊設計潤飾:應用織布及刺繡的概念,在書脊上細心織上小布段,獨一無二。
當代書籍裝幀情結
溯源當代藝術的發展,當代書籍裝幀幾乎已完全擺脫復古式的審美,不再簡單地尋求固定樣式下的可變性,而是從更寬泛的維度去理解書籍裝幀。讀者對書籍需求的變更與拓展和制作者更加個人化語言的表現,使得書籍裝幀從過去作坊作業式加工的單一功能轉變為比擬多種媒介的藝術體裁之一。 “書籍”不僅是以前我們所了解的“書籍”,不僅是用來閱讀的媒介(通過文字和圖像傳遞信息),還可以通過形態、五官感受來表述一本書,一個故事給人們帶來的感覺,是一種很特別的存在。書籍裝幀雖是古法傳承而來,但打破常規的創新設計巧思相信會給紙質書帶來一縷光明。
卜卜所創作的昆蟲系列“insect 觸”,通過紙張和綜合材料的結合運用,表達了昆蟲在森林里的屬性和食性。紙的延伸空間很大,不同的媒材和紙結合會出現很意想不到的效果。 “書” 的表現方式千變萬化,作者卜卜著重的是這個“書” 能夠給人們傳達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在“insect 觸”中,把昆蟲的食性和書籍聯系起來,將十大食性獨立分開,重新進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