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嫻
濃郁的時代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蘊、生動的原創精神、精湛的技藝……在南通·1895文化創意產業園內,近300件當代金屬藝術精品帶領人們神游萬里、浮想聯翩,藝術家們的靈心巧手為觀眾帶來一次美的享受。
6月26日,“中國當代金屬藝術展”在1895文化創意產業園開幕,由此正式拉開了“1895中國當代工藝美術系列大展暨學術論壇”的帷幕。
接力:匯聚中國當代工藝之美
從2013年6月到2014年3月,歷時8個月之久的“1895中國當代工藝美術系類大展暨學術論壇”,將在1895文化創意產業園舉行,近千件當代工藝美術優秀作品將輪番亮相。
繼開幕首展“中國當代金屬藝術展”之后,1895文化創意產業園還將陸續迎來“中國當代漆藝展”、“中國當代陶瓷藝術展”、“中國當代玻璃藝術展”、“中國當代纖維藝術展”以及1895中國當代工藝美術學術論壇。
由南通市政府、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聯合主辦的“1895中國當代工藝美術系列大展暨學術論壇”,以創新國家建設為歷史背景,旨在通過展覽推出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領域具有創新性、示范性的學術成果;以建設美麗中國為目標,凸顯工藝美術在服務人民生活“衣食住行”的重要作用,引導人民生活方式的轉變;以工藝美術教育體系轉變為目標,引導建立開放式的人才培養模式。
“在南通·1895文化創意產業園這散發著中國最早輕工業氣息的古老建筑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主持并薈萃國內50余所藝術院校工藝美術專業和行業的一件件工藝美術精品使我們既能感受到中國工藝美術的古老魅力,也能體會到當代美術觀念和技術為中國工藝美術注入的活力和生機。”評委會主席、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馮遠說。
首展:呈現金屬藝術的新風尚
在中國,金屬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品種繁多,技藝精湛,風格獨特。隨著時代的變遷,通過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進行跨學科、跨門類構思與設計,金屬藝術為當代的藝術創造、大眾審美和創意產業服務。
作為“1895中國當代工藝美術系列大展暨學術論壇”第一個亮相的系列展,為期兩個月的“中國當代金屬藝術展”匯集了中國高等院校和產業行業領域最優秀、最前沿的金屬藝術作品。
今年4月開始,“1895中國當代工藝美術系列大展暨學術論壇——中國當代金屬藝術展”組委會面向全國征集作品,共收到了來自全國藝術院校、研究機構及行業企業等51家單位,311位參展人各類金屬藝術作品共計618件,作品涵蓋陳設品、小型雕塑作品、首飾作品等諸多門類。最終,大展評委會選定210人的286件作品入圍本次展覽。
金屬藝術展組委會秘書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周尚儀介紹,本次展覽是國內迄今為止涵蓋最廣泛而全面的當代金屬工藝美術展示,作品富有時代美感、工藝精湛、風格多樣。展覽將給社會大眾帶來一場當代工藝美術的精品視覺盛宴,為全國金屬工藝界藝術家和研究者提供交流的平臺,促進當代金屬工藝美術的不斷發展和繁榮。
當你走進1895文化創意產業園,你會發現它深邃空靈的展示空間內,金屬不再是一種冷冰冰的材質,而是一種感動人心的藝術語言。它的魔力在于通過美的形式表達藝術家的所感所思。你不禁會在作品前駐足良久,試圖與之對話。
梳理:探討中國當代工藝新成果
“作品讓人眼前一亮,有很強的時代特點,傳統工藝美術‘用的元素越來越少,‘美的元素越來越強。另外,當代金屬藝術在材料的運用上越來越廣泛,傳統藝術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給我們帶來更豐富的藝術享受。這是一個很好的新氣象。”金屬藝術展評委、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主任張夫也這樣評價到。
6月25日,由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曉凌、北京工美集團總工藝師、北京工藝美術學會會長郭鳴、輔仁大學(臺灣)藝術學院副院長、應用美術系主任、副教授陳國珍、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杭間、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主任張夫也、中國《裝飾》雜志主編方曉風等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對參展作品進行了評選。最終誕生了金獎1名,銀獎2名,銅獎3名,優秀獎50名。
每一件作品的后面都有它的奇思妙想。本次金屬藝術展金獎作品是《花器系列》,由南京藝術學院的劉東制作。作品的獨特之處在于采用來自日本的工藝——木紋金,此工藝十分繁復。作品器型之大,工藝至成熟,很好地填補國內這塊工藝上的空白。
金屬藝術展評委、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曉凌說,我們在評選時,主要依照創新性、工藝性、材料性等三個方面來評審。我們看中作品是否有語言的創新,是否達到一定的工藝高度,在材料上有無突破等。
作為中國當代工藝美術系列大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系列展都會同金屬藝術展一樣,成立專家評選委員會,對所有參選作品進行專業性的評選。
在舉辦“1895中國當代工藝美術系列大展”期間,以“正在改變的傳統”為主題的學術論壇將同期舉辦。屆時國內工藝美術行業代表、院校專家、學者等,將就工藝美術的原創價值、技藝傳承、融合創新、發展前景等方面進行探討。
作為策展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趙萌認為,展覽是實踐性的,學術研討會和獎項評選就是將實踐進行理論化,從而更好地指導實踐。“1895中國當代工藝美術系列大展暨學術論壇”采取展示與學術研究、獎項評選相結合的形式,將對當代中國工藝美術創作風貌和學術研究進行一次最為全面的梳理和檢閱,對當代工藝美術作出主流學術判斷和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