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意時代,開創文化發展模式
大約在兩個月以前,趙萌等一席人與朱晉副市長談論時聊起了南通的1895文化創意產業園,這成為了此次工藝美術展覽的起點。
趙萌說,現在是一個文化創意的時代,創意就是想法,有了想法就有了可能,有了可能并且抓住它,創意就能夠呈現出來。這個時代靠的是想法,而想法靠的是經驗,而經驗靠的是判斷。文化創意產業是一個新興的產業,它很可能在未來在中國是一個較長歷史時間的內容。它不光是引領發展,也是為國家經濟、文化建設提供資源,提供發展活力的產業。
目前全國有一百二十多個文化創意園區,發展速度之快,出乎我們的想象,但也面臨一些問題。趙萌覺得,文化創意產業在一定程度上規模有了,條件有了,但自身發展模式欠缺,一定程度上基本還延續著開發區的概念,以科技園區的概念進行文化創意園區的建設,這是有誤區的。
趙萌解釋說,以往的科技工藝園區,諸如深圳,是在小平同志提出的特區概念下形成的。何為特區?即為特定的空間里的特定的政策,一切都是基于相對條件下所形成的。如今的社會更強調公平,不能僅靠特殊政策活著,文化創意產業需要解決些問題,在平等的競爭條件之下,如何去實現對市場的占有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開發區和近代文化創意園區有一個質的不同,在這一方面,不能有效地在文化創意園區上尋求規律,形成發展模式,這對于整個國家發展來說會帶來一定的遺憾,甚至或許會影響這段歷史發展的過程。
傳統優勢,形成創意文化產業
南通·1895文化創意產業園保留著難得珍貴的文化遺產,南通是一個人文資源極其豐富的地方,它有人杰地靈的一面,文化底蘊的一面,產業形態的一面。文化創意的核心資源是人文資本,絕不是對自然資源的占有。趙萌說,南通沒有名石,但是南通有文化;南通沒有所謂的技藝精湛的技術,但是南通有藝術。于是,趙萌認為,南通很適合工藝美術產業的發展。
工藝美術是一個傳統的手工制作行業,而張謇正是中國民族輕工業的奠基者。南通也因他有了傳統文化積累下來的優勢,加之南通的工藝美術也有過一段輝煌歷史。趙萌提出,如果把這些資源加以整合利用變為優勢資源,那么會為1895文化創意產業園帶來很重要的基礎支撐。
工藝美術缺乏明晰的產業的模式,重復設置是不可取的。趙萌以北京的798藝術區為例,798的發展是因為北京容存著大量藝術家,其他地方缺少這一因素就難以實現第二個798。尋求和當地資源契合的,發展一個以工藝美術為品牌,未來可以形成產業的文化產業,南通工藝美術完全有這個可能性。
改革開放之初,工藝美術為當時的國家提供了重要的外匯資源,十幾年的好風光之后,發生了重要的體質轉型,國有轉為私有,通過工藝美術大師推動了工藝美術的市場化,這是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市場化的方式卻使工藝美術與生活的聯系越來越少。工藝美術如果僅以無可復加的精湛的工藝作為唯一的價值評判,那么工藝美術的危機就在面前。趙萌認為,在國家轉型的過程中,工藝美術也面臨著轉型。他希望利用南通1895的平臺,做出些富有歷史意義,具有推動性影響的事情。此次工藝美術展覽歷時八個月,維持這么久的展覽不多。策展人正是希望通過一個一個不斷的展覽,一次次激活人們對工藝美術的關注,讓更多人認識到工藝美術、工藝美術行業。
追源溯本,用于衣食住行
趙萌說,清華美院將工藝美術簡義為衣食住行用。人們的生活、方式、條件,許多物質化的東西都是通過工藝美術來呈現的,如果工藝美術變得很有品質,那么人的生活就很有品質。工藝美術在未來人們生活品質提升中將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這個角色直接會影響到中國人的幸福指標。
精工和用材是工藝美術的兩大要素,越是名貴的材料,價值越高;工藝做得越細致,價值越高,所以工藝美術就變成精工藝和名材料的結合。趙萌說,這兩個要素對應的是價值最大化,推動工藝美術進入收藏,這其中更多的是開發它自身的經濟價值,實用、文化價值被大大的弱化。
趙萌以北京的象牙雕刻為例,這是北京十分有名的傳統工藝美術門類。然而中國進入世界保護組織以后,中國象牙沒有了,象牙雕刻也就消失了。又例如和田玉、翡翠,當這些材料都沒有了,這些門類也就沒有了。一味地只辦工藝美術,不斷地擴大擴大再擴大,工藝美術就畸形了。趙萌對此不敢斷言是有利于還是不利于,但卻肯定這樣的發展至少是不可持續的。
那么工藝美術如何才能取得好的發展?趙萌認為工藝美術潛在的附加值除了它自身所具備的材料特征和工藝屬性特征,還有它的文化水平和藝術水平,如果不能在這個方面提升它的附加值,它在未來市場上只會越走越小。文化是靠積淀完成的,不同的積淀對應的是完全不同的資源特點,它能夠大大地提升工藝美術的附加值。
本質上,工藝美術還是個民生問題,核心是要解決人的生活品質問題。一種模式的生活很單調,兩種模式的很多樣,三種以上模式的很豐富精彩。衣食住行用是構成生活樣式的最核心要件,而主體是工藝美術。趙萌強調,工藝美術需要回到它本來應該的生活的范疇內。別讓工藝美術最后只在博物架上,只成為收藏的東西,收藏很重要,但不是工藝美術的唯一,更多數的工藝美術屬于生活。
這次展出的作品,沒有什么名貴的材料,可卻讓趙萌等專家眼前一亮,他們喜歡參賽作品中極其豐富的差異性,給人帶來愉悅、幸福,打開了一種能夠獲得生活美感的空間,極有意義。
尊重傳統,學院創新獨特
趙萌覺得工藝美術有著自身先天的缺陷,這來自于它整體的知識結構。工藝美術是需要勞動力的行業,從業人員有很好的工藝技能,對材料有很好的鑒別能力,但他們做的一切都基于過去式,自身的創新能力比較弱,原創少。這是他們的知識結構決定的,他們的文化是通過承傳而來的。
學院是培養人才的地方,青年是最具活力、最富理想、最具想象力的年齡段的人,是人類未來的希望,是國家的未來。他們獲得老師系統的知識點,而老師和學生本身也具有創新創作能力。他們基于創新基礎上實現知識更新,而不是一味地傳承保護傳統。
趙萌認為這兩者是完全不同文化價值系統下形成的模式。學院在創新上更具有獨特性,傳統的工藝美術具有傳統的技藝技能的優勢。他們之間缺乏一個平臺讓他們有機結合,如果互相形成互動,可能可以促進彼此的進步和發展。而南通1895此次的展覽恰好就為工藝美術人提供了這樣一個交流溝通互相學習的發展平臺。
清華美院的工藝美術是學院的強項,出了許多優秀的老師和學生,為工藝美術理論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趙萌說這其中對藝術的理解和認識很大程度上有南通人的眼光和南通的文化特色。正是這樣的影響力使得50多個院校在兩個月時間內集中了這么多優秀的作品,無論在高校還是行業,給予了1895文化創意產業園高度的關注。
國內目前設計院校和專業有1700多個,其中至少三分之一以上有工藝美術專業,但趙萌說這樣一個龐大的團隊在設計領域還不是特別理想。他說,今天,工業化和商業化的背景下,設計和商業化結合緊密,在平面設計領域,工藝美術形態和方式更具備傳統的某些色彩,學生選擇設計更多,選擇工藝美術相對少一些。如果沒有人才,工藝美術就不能發展,學院在工藝美術方面擔當著非常重要的責任。今天工藝美術在他們手中與他們的生活發生關聯,明天中國工藝美術就能和所有人的生活發生關聯,由于他們的努力,能使人們的生活選擇更加多元化。
彰顯特色,技藝技術超凡
談及此次策展,趙萌十分自豪。他說,此次展覽不同以往,一般策展都很學術性,策展人往往是一個藝術家或是批評家。而這次展出是一個創意園區的品牌建設,需要藝術、管理,除了學術藝術方面,還要策劃整個運行、市場、品牌、未來形成的經濟、發展模式、機制建設,這不僅僅是展覽,需要綜合地系統地可持續地從各方面進行配置。
趙萌說,這次展覽作品超出了他的想象。他詫異學院作品可以把工藝做得如此精致,也驚嘆參賽者用單一的金屬材料表現出的豐富效果,他看到了如此之多的創新性技術,并且大多作品都具有非常強烈的個人特點,很少雷同,而工藝美術店千篇一律。這里風格風貌獨特,它們所呈現出的藝術的想象力難得,許多參賽者充分利用金屬特點,包括某些局限性也成為他們施展自己藝術想象的條件。這些都使得這次展覽具有很大的實驗性的意義。
白色的基調,晶瑩的感覺,整個展覽高調而華麗,趙萌這樣形容此次展出。百年的建筑的韻味,造成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產生了奇特的展示效果。歷史的濃重,今天的璀璨,在一個時空中展示出了完全不同的視覺效果和工藝美術發展富有的活力。
在金屬作品展之后,1895文化創意產業園還將繼續進行漆藝、陶瓷、玻璃藝術等展覽,策展人之所以選擇這幾類,源于它們都是國內較大且對今天中國產生比較大影響的門類。所有展覽之后還會進行綜合的理論學術研討會,集各大專家、學者、從業者,實踐出真知,展覽是實踐的,需要最終理論化。
趙萌看好工藝美術在南通的發展,他說,南通有潛力成工藝美術偉大振興的發源地,也有能力成為當代中國工藝美術的展覽中心、學術中心、交易中心、收藏中心,讓人們在這里看到這個時代最好的工藝美術作品。這一切,正在來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