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的泰山北斗 注重創新的教學理念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是中國藝術院校中實力最強,影響最大的設計學院。56年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開創了中國設計,是中國設計的奠基者和開創者。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是中國唯一連續三次入圍“世界60佳設計學院”的院校,曾位居“世界最佳設計學院”第七名。連續多年位居中國設計專業排行第一名,代表中國設計的最高水平。
學院一貫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在加強專業基礎教學的同時,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注重學習中外各民族和民間藝術的優秀傳統;注重學術交流,關注和研究國內外美術與藝術設計學科發展動向;提倡嚴謹治學、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的良好學風;強調設計為生活服務,設計與工藝制作、藝術與科學的結合;培養學生敏銳觀察生活的能力和為國家經濟和文化建設做貢獻的意識;創造活躍的學術氣氛和良好的育人環境。
學院歷史沿革
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時期
1956年5月21日,國務院批準成立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抽調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實用美術系、中央美術學院實用美術系、清華大學營建系等人員。
1956年11月1日,舉行建院典禮。下設染織美術、陶瓷美術和裝潢設計三個系和眾多研究所、研究室。位于北京馬神廟白堆子。
1957年,遷入朝陽區東三環中路34號,劃歸文化部。
1957年,增設室內裝飾系。
1961年,文化學院印刷工藝系并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
1977年,招收“文革”后第一批高考生。
1980年,成立“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設計中心”(后改為“環境藝術研究設計中心”)。
1980年,創辦服裝設計專業。
1983年,增設工藝美術史系,為國內唯一博士點。
1984年,增設工業設計系和服裝設計系。
1998年9月,劃歸北京市。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時期
1999年11月20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并入清華大學,更名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2000年,獲美術學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3年,獲美術學博士學位授予權。
2003年,設立藝術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2004年,在全國高等學校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中,綜合得分排名列藝術學第一位。
2005年9月28日,遷入位于清華校內的新教學樓,建筑面積達62000平方米。
2006年,獲藝術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
大師云集 情系南通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大師云集,包括吳冠中、張仃、常沙娜、袁運甫、白雪石等教授70名、副教授100名,擁有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3名、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3名、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主席2名、中國藝術最高獎得主6名、國家教學名師2名。
值得一提的是,曾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執教的范曾教授、在清華美院執教的袁運甫教授、袁運甫的弟弟袁運生教授都是南通人,他們無論是在藝術創作,還是在藝術教育方面都為工藝美術的發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南通籍的美術大師為我們今天的生活提供了各種藝術作品,在對藝術的理解和認識上賦予了南通人的眼光和特色。
當時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大師們與南通工藝美術研究所也有著不解的情緣。
1972年,南通工藝美術研究所恢復重建。當時的南通工藝美術研究所在國內外知名度很高,張仃、袁運甫、范曾等藝術大師就經常親臨研究所授課,提供了有力的學術支撐。
1983年,在張仃設計指導下,南通工藝美術研究所繡制了北京長城飯店大型彩錦繡壁畫《長城萬里圖》,首次將刺繡藝術引入現代公共藝術殿堂,載入中國現代壁畫藝術的史冊。一時間,南通工藝美術研究所彩錦繡精品迭出:1982年繡制了袁運甫設計北京建國飯店《巴山蜀水》, 1996年繡制了張仃設計北京華夏銀行壁畫《華夏雄風圖》,1997年繡制了袁運甫設計中央政府駐香港機構壁畫《遠古的回音》等等,其中由張仃教授設計的大型彩錦繡作品《哪吒鬧海》作為江蘇刺繡精品獲得“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杯獎”殊榮。
強強聯合 閃耀南通1895
南通·1895文化創意產業園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策劃改建。在保護歷史風貌的前提下,以唐閘工業遺址遺跡為載體,與創意產業有機結合,為實現城市的經濟振興與文化振興提供了新途徑。南通唐閘工業遺產復興規劃總策劃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蘇丹認為,工業遺產和創意產業往往是相互關聯的,兩者若是有機結合,便可催生出無限的力量。
2012年11月8日到12月15日,為期一個月的“從洛桑到北京”第七屆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落戶南通·1895文化創意產業園,開啟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與南通1895文化創意產業園的首次合作。從開幕式到研討會到頒獎典禮,本屆雙年展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一屆。
首屆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于2000年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拉開帷幕,成功舉辦六屆以后,雙年展發起人、策展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主任、纖維藝術研究所所長林樂成教授將展覽地點選在了南通。
作為中國最早的輕紡工業的誕生地之一,又是改革開放后中國最大的家紡產業基地,同時還是博物館最集中的城市,加之經過現代建筑技術改造的老廠房,將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放在南通舉辦再合適不過,纖維藝術與老墻、老梁對話,為大眾呈現出了古老而不失年輕,傳統而不失現代感的藝術視覺體驗。
南通人杰地靈,文化底蘊深厚,產業形態豐富,吸引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與南通1895的第二次合作—— “1895中國當代工藝美術系列大展暨學術論壇”。
2013年6月5日, “1895中國當代工藝美術系列大展暨學術論壇”新聞發布會在南通·1895文化創意產業園舉辦。該活動由南通市人民政府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聯合主辦、南通國有置業集團有限公司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承辦。大展共八個月,展覽日期為2013年6月——2014年3月,由“中國當代金屬藝術展”、“中國當代漆藝展”、“中國當代陶瓷藝術展” 、“中國當代玻璃藝術展”、“中國當代纖維藝術展”五項展覽以及1895中國當代工藝美術學術論壇組成。
本次系列大展策展人之一,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趙萌在新聞發布發布會上表示:“有眼光有膽識的領導、有實力的置業集團,加之我們學院有人才有創新的創意,這個組合是一個強強聯合的組合。”
南通·1895文化創意產業園保留著難得的珍貴的文化遺產,這里的建筑很有魅力,感染力十足。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在藝術領域有自己的強項和優勢。當藝術清華邂逅南通1895,將豐富的工藝美術資源和南通資源有效整合,能夠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打造提供清晰的發展模式和理念,形成以工藝美術為核心的產業品牌的新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