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宅市場 巋然不動
自“8.31大限”以來,地產調控浪潮接連不斷。十年來,政府密集發文規范房地產市場,調控力度甚為少見。
盡管如此,豪宅市場卻依然保持著良好的市場走勢,其中雖然也曾經歷過銷售放緩的階段,但富裕階層對于豪宅的趨之若鶩,促使豪宅市場保持良好走勢。同時,部分開發商也跟隨著政策走勢,調整著自己的豪宅營銷策略。
2006年國務院出臺政策規定,凡新審批、新開工的商品住房建設,套型建筑面積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積所占比重,必須達到開發建設總面積的70%以上。一些開發商為了應對這個被稱為“70/90”的政策,想出了建造“一房兩拼”接戶型的法子。
一位購買中關村某項目的業主告訴記者,他買房時,開發商特意告知,將兩戶型之間的承重墻換做非承重墻,以滿足客戶必要時收購鄰居家、二戶合一戶的潛在需求。高端項目拼接“拼接法”讓開發商規避政策可以說是鉆了一個空子。
而隨著2013年京版國五條細則落地,豪宅的金融杠桿再度發威。根據北京住建委的網簽數據統計,京版國五條細則發布一周內,北京全市新建商品住宅網簽總量為2845套,日均網簽僅為406套,比3月份下跌37%,二手住宅日均網簽量更是較3月份大跌83.2%。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二環內豪宅市場銷售穩定,根據區域在售某豪宅銷售人員透露,房貸新政對項目銷售并沒有明顯影響,與新政之前相比,近期項目到訪數量也沒有明顯變化。據了解,某豪宅入市以來,雖然歷經市場多次調控,但始終成交量穩定,目前已完成逾70%的銷售。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高端樓盤有非常明確的購買群體,購買人群對樓盤價格的變化幅度敏感度較弱,因而,這類產品的價格和成交一般不會因為政策調整而出現大的浮動。
“事實上,這正是豪宅成為投資品的原因之一。”中經聯盟秘書長陳云峰表示,類似的行情曾在之前的調控中多次上演。例如,2010年“國十條”提出“二套房50%首付、1.1倍利率”之后的一個月內,北京4萬元/平方米以上公寓成交未見明顯波動,均價甚至逆市反漲。
之所以,豪宅能夠不為政策所動,在于豪宅的增值屬性,給予了財富人群充足的資本安全感和信心,因為豪宅不被市場左右。“在每次的房產調控中高端市場都表現堅挺。縱觀豪宅市場發展歷程可見,豪宅供給市場受政策影響不大,在種種政策限制之下繼續發展。”東匯置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CEO 劉東指出。2003年“8.31土地政策”之后,2004年豪宅市場出現了供應放量的階段,高端產品成為市場主流。并保持了強勁的走勢,并使原本就占有優勢地理位置的高端住宅項目資源更加稀缺,價格不降反升。
“豪宅受新政影響有限,由于豪宅客戶的購買力比較強,樓市轉寒后雖然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但波動遠遠沒有普通住宅市場劇烈。”業內地產人士劉勛表示,目前北京高端項目購買者多為長線投資型業主。他們的投資趨于理性,不會受到市場恐慌氣氛左右,對其持有的房產絕不會輕易出手。尤其房產并非其投資的唯一途徑,即使房價出現一定回調,也不會很快撤出拋盤。豪宅作為一種資產,保值增值性突出,在通脹預期嚴重的情況下,對于豪宅購買者是一種非常好的抵御通脹的產品。
顯然,在當今的金融背景下保值增值能力較強的高端項目,再度成為頂級人士的資金避風港。調控也無從限制得住真正有需求的高端客戶的購買。
“北京真正的高端物業不會超過1萬套,”21世紀不動產負責人表示,“從需求量上來講,北京的千萬級富豪和億萬級富豪人數遠遠超過豪宅套數,一線城市中心區房價已經不能用本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來衡量了。未來北京乃至上海的豪宅的銷售不成問題,高端產品的江湖地位不可代替。”
此外,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高端項目的稀缺價值還將繼續發酵。
據了解,北京市住建委對新建商品房價格進行管理規定,“新盤取得預售資格的時候要報價,報價不能高于該樓盤此前的成交價,也不能高于周邊同類品質商品房的價格”,否則將“不發預售許可證”。這被認為是對北京國五條細則中“加強對開發商管理,提高商品房預售門檻”的北京“限價令”。而這一政策的實施將對高端市場供應構成致命影響,不僅新盤入市門檻大大提高,已入市項目后期也面臨同樣問題。相反,在售豪宅項目則有望獲得巨大的市場空間,尤其是可售房源本已十分稀少的市中心區域。
從目前二環內高端樓盤供應來看,二環內可供選擇的現房項目為個位數,除2012年現房入市的一個樓盤之外,其余項目均剩個位數尾房。“從今后樓市發展趨勢來看,高端樓盤供應還將受到進一步擠壓,但不能否認這一市場仍是樓市最堅挺的板塊。”業內人士表示道。
越禁越漲 豪者愈豪
“地產調控”執行十年間,全國主要城市的豪宅項目并沒漸趨“絕跡”。相反,豪宅項目的稀缺性引發投資熱潮,令豪宅項目越禁越漲。此外,土地稀缺與通貨膨脹使得一、二線城市開發商不得不按豪宅標準建造,使豪宅產品越禁越豪。
“別墅用地禁批十年,別墅產品未來的趨勢一定是減少的,存量的逐步減少使別墅的升值空間比較大。如老牌別墅項目麗宮單套總價由最初的1000萬元,已經賣到如今的4000萬~6000萬元。”亞豪機構市場部總監郭毅說。根據亞豪機構數據統計顯示,2013年上半年北京別墅市場成交均價為26198元/平方米,同比去年同期上漲7.5%。
土地稀缺為別墅創造“物以稀為貴”的市場價值的同時,也為高端項目提供了創造“被豪宅”市場空間。樓市傳媒董事長蔡鴻巖分析說,近些年土地競拍推漲中心城市地價,2010年限購政策之前,北京“地王”風起云涌一般出現。這也客觀上逼迫拿地企業不得不開發豪宅以應對成本高企的壓力。“被豪宅”在京城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實。從現有格局和城市發展趨勢上看,北京五環以內區域都被視為城市中心區,都具備豪宅供應相匹配的需求市場。京城豪宅遍地正在成為人們不得不接受的現實。
蔡鴻巖表示,北京市區內房價最具抗跌性早已為業界所共知。集全國所有最優質資源于一個城市,同時又是全國人民奢望向往的目的地,北京近十年來市區內新建樓盤始終受買家追捧,房價節節攀升。而隨著北京城市的快速擴充和功能區的擴大優化,原先意義的豪宅區域,已不再局限于CBD、金融街、中央別墅區等區域。只要是市區以內,特別是臨近商務區和機場區域,都已名正言順地算作了豪宅區。
如此“魚龍混雜”的豪宅市場,投資熱度從未消減。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指出,當前豪宅市場活躍主要依靠一次性付款類客戶的支撐。在改善型需求逐步釋放的同時,已經出現針對高端不動產的資產投資需求回暖。而此前,專門研究高端豪宅的麗茲行市場研究中心也有類似調查顯示,千萬級豪宅貸款率僅為15%,多選擇全款購房,這部分客群的貸款率遠低于市場平均貸款水平。
自2007年至今,高端住宅價格標準不斷提高,2007年價格在2萬元/平方米徘徊,2009年已接近3萬元/平方米,2010年成交均價更是突破4萬元大關/平方米,之后一路上漲。2012年1月~5月高端住宅成交均價達到50062元/平方米,與2011年相比上漲0.4%。2013年3月份以來,北京56個公寓豪宅項目平均報價為71630元/平方米,北京公寓豪宅成交中套均總價1000萬元以上的產品占比為39%,套均總價500萬元以下的產品占比為42%,頂級豪宅與經濟型豪宅同時受捧,兩類產品共占據了總體成交量的八成以上。
北京中原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投資顧問部總經理張坤昱對記者說,目前我國的投資環境一般,投資渠道單一,對于有大量閑錢的消費者來說,如何進行資產投資配比至關重要。股市、基金風險極高,不宜大額投入。房地產市場雖受限購限貸影響,交量萎靡不振,投資客離場,但對于房地產高端住宅而言,其稀缺性更加決定了它的保值性,投資性不言而喻。
張坤昱認為,高端住宅需求具有一定持續穩定性,主要是全國各地的富裕人群進京置業,雖然受限購影響,但這個需求基數很大,對高端住宅的需求持續不斷。這部分人群選購高端住宅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是滿足居住功能,包括一些追求身份象征的首次置業者;第二是一些為了追求生活品質的改善性需求者;第三是為了滿足部分人群的資產配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