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全市房價環比上漲1.5%,平均每平方米上漲1000元左右,其中學區房漲幅一馬當先,最高漲幅超過5000元/平方米,租金平均上漲5%左右。5月下旬以來,二手房門店咨詢客戶增多,其中學區房備受青瞇。由于學區房多為老舊公房集中的社區,免稅并獨具稀缺性,不僅總價高,優質的房源的議價空間也小。由于學位占用導致大約十年的循環期,使得流動換手率低,致使現有房源供不應求,不愁賣,價格漲勢兇猛。高昂學區房逐漸也成為資產保值增值率高的產品的代言,成為進入重點小學“接力棒”。
數據顯示,今年北京市小學入學適齡兒童比去年增加26421人,各區縣、各學校對學生入學資格的審查更加嚴格。在托各種關系仍無法解決上學資格問題后,部分家長們咬牙拼起了實力:購買學區房。然而,學區房背后,也隱藏著風險。即便是購置了學區房,也未必真有資格上“名校”。
據21世紀不動產調查顯示,由于受生源人數影響,每所學校每年招生區域也會適當進行調整,這樣勢必會影響到有就近入學需求的購房者,如果提前“打埋伏”所選擇的區位不準,很有可能會面臨“放空炮”的尷尬情形。普遍存在的誤區有:有些學生家長今年才買的學區房,但多數學校要求戶口遷入學校劃片所在地區在三年以上,因此這個孩子被阻隔在招生范圍之外。還有相當一部分家長反映,孩子戶籍及戶口都在片內,但與房主的關系為三代或四代親屬關系,孩子報名時被拒絕,只能接受就近調劑。有的學校只接收一手房的業主,這讓購買學區二手房的家長叫苦不迭。
對此,特別提醒消費者:第一,有學區房需求的購房者,必須將置業計劃前置,具體是提前三年還是兩年,一定要向目標學校打聽清楚落戶年限的規定,否則可能購買了學區房,卻發現為時已晚。第二,盡量錯開學區房交易的高峰時段,降低成本。有些家長總是要等到5月甚至6月才想到學區房,時間有些晚。第三,需要查明學校對生源的限制。有的學校只收一手房業主的孩子,不收二手房業主的孩子,有的則規定無論一、二手房,只有一次入學資格。所以要調查清楚原業主的小孩有沒有占用學位。第四,投資學區房,面積不宜過大,以舒適為宜,勿過度追求“名校”。
在購置學區房過程中一定謹防上述誤區,可通過多種渠道獲取較多的參考信息。其實,“高分高能”的孩子才是社會之所需,不是進了名校就等于通往了成功的橋梁,不能過分依賴學校,嚴父慈母不懈的愛和學子自身努力才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