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道榮
頭忽然痛,像一只手,在頭皮里到處扯,扯到哪,哪痛。頭痛欲裂。
妻子看出了我的異樣,關切地問:“怎么了?”我齜牙咧嘴地告訴她:“頭痛!”
妻子趕緊放下手頭的活,掏出手機,埋頭摁著鍵。我以為她要打電話叫120,忙阻止:“太夸張了吧,還沒嚴重到那程度。”妻子撲哧一聲樂了:“我不是打電話叫救護車,而是幫你百度一下,看看你得的到底是什么毛病。”
妻子很快找到了百度百科里的“頭痛”詞條。詞條說,頭痛的發病原因有三種……都是專業術語,不懂。
妻子忽然大驚失色地對我說:“百度上說了,頭痛的原因中,有一種是全身疾病引起的,其中最嚴重的是顱腦腫瘤。”妻子摸摸我的頭,楚楚可憐地說:“老公,你不會得了腦瘤吧?”
我冒出一身冷汗,頭痛越加劇烈。
妻子還要繼續百度,一旁的母親著急地說:“你們就別瞎查了,趕緊上醫院吧!”
去了醫院,一查,原來是頭皮發炎。懸著的心,這才放下。吃了幾天藥,頭就不痛了。
自從有了電腦,特別是手機可以上網后,身體哪里不舒服,我們總是習慣性地先打開電腦,或者掏出手機,百度一下,看看自己得的是什么毛病。你打上任何一個關鍵詞,在百度里面,都能搜出成千上萬條的信息,有的是詞條解釋,有的是別人的詢問,有的是他人的答復。這說明,不單我們喜歡百度,很多人和我們一樣,習慣上網查找答案。
百度一下,還真解決了一些小病小恙。有一次,忽然摸到脖子上長了個腫塊,趕緊百度下。翻看了幾十頁,查閱了幾百條網頁,最后得出結論,可能是淋巴結腫大。百度上說了,吃消炎藥,如果一周內腫塊消失了,就說明是炎癥引起的。于是,自行去藥店買了兩盒頭孢,吃了幾天,腫塊還真消除了。那感覺,就像自己瞬間成了神醫一樣,真是百度成醫!
后來一個醫生朋友提醒說,淋巴結腫大,除了炎癥引發的之外,還有一種可能是腫瘤的轉移灶,真要是那樣的話,病情可就給耽誤了。醫生朋友千叮嚀萬囑咐,今后遇到身體不舒服,還是得去醫院檢查,千萬別自己瞎琢磨了。
兒子也特別喜歡百度。假期里,學校布置了不少家庭作業,每天晚上,他都會拿著作業本,到電腦上查閱一番。我好奇地一看,發現這小子是拿著作業題,到百度上找答案呢。我打開他的作業本,隨便挑了一道作業題,百度上一搜索,答案就跳出來了。語文、數學、科學、生物,幾乎所有的作業題,竟然在百度上都能找到答案,即使有些題沒有現成的答案,發個征求答案的帖子,不一會兒,就會有人跟帖,公布“標準答案”。
我驚愕不已,這樣下去,他還會動腦筋嗎?還會獨立思考嗎?何況很多答案,未必是標準答案。百度成師,使很多孩子產生了嚴重的依賴心理。
搜索引擎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態度。它就像一根繩子,是你牽著它走,還是被它牽著鼻子走,區別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