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戰
[摘 要]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了私有財產和異化勞動的內在關系,并認為私有財產和異化勞動都具有歷史性,它們都具有積極意義和消極意義。私有財產和異化勞動經過歷史的、充分的發展,就為自身的消除創造了充分的物質條件,共產主義就是其揚棄的必然結果。
[關鍵詞]私有財產;異化勞動;共產主義
[中圖分類號]F091.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07 — 0007 — 02
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家認為勞動創造價值,但同時又認為私有財產是永恒的東西,這不能說不是一個矛盾。馬克思正是從這里出發,發現了私有財產、異化勞動和共產主義之間內在的聯系。
一、私有財產是異化勞動的體現和結果
古典經濟學有一項重大發現,即勞動是一切財富、財產的價值源泉,價值產生的唯一原因就是人的勞動。馬克思對這一學說表示了認同,但他同時又產生了新的疑問。既然承認了勞動是財富的唯一源泉,那么勞動產品從理論上來講就應該屬于勞動者,但實際上勞動者得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勞動者不僅不能占有他們的勞動產品,相反他們自身卻成了商品;他們生產了財富,卻得到了貧窮。這一現實和理論的矛盾使馬克思開始對勞動和人的本質關系進行了思考。
馬克思指出,勞動就是人的對象性活動,“勞動的產品是固定在某個對象中的、物化的勞動,這就是勞動的對象化。勞動的現實化就是勞動的對象化?!薄?〕P52人類的勞動就是對象化的、物化的、外化的活動,這種活動是一種感性的、客觀的物質活動。通過這種活動,人類創造出來一個對象化的世界,這個世界是人的意識、生活二重化的結果,它證實了人是一種特殊的存在。勞動是人的類本質,人需要在具有創造性的、自由自主的勞動活動中體現自己的類本質力量,確證自身的存在和價值。勞動就是人類對象化的活動,人們需要通過自己的勞動產品來證實和豐富自己。
很明顯,勞動產品是屬人的存在,它理所當然地應當屬于它們的創造者。但為什么現實情況卻是不勞動的資本家占有勞動產品,而工人卻一無所有呢?馬克思認為,這是因為勞動其實已經是異化狀態下的勞動了,而私有財產就是勞動異化的表現和結果。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社會條件下的勞動其異化發展最為嚴重,他認為古典經濟學所談論的勞動其實就是異化勞動,私有財產的真正主體就是異化勞動。私有財產其實就是異化勞動的產物和結果:“私有財產是外化勞動即工人對自然界和對自身的外在關系的產物、結果和必然后果?!薄?〕 P 61在資本主義的社會現實中,表面上看,私有財產表現為異化勞動的根據和原因,但事際上它卻是異化勞動的結果。私有制導致勞動的不斷異化發展,而異化勞動反過來也不斷地生產著私有財產。“私有財產只有發展到最后的、最高的階段,它的這個秘密才重新暴露出來,就是說,私有財產一方面是外化勞動的產物,另一方面又是勞動借以外化的手段,是這一外化的實現。”〔1〕 P 61異化勞動和私有財產發展到了資本主義階段,其關系已經發展成為一種相互作用的關系了。一方面是異化勞動直接產生私有財產,另一方面私有財產也不斷地強化著異化勞動。資本家又通過私有財產來對工人進行剝削,并進一步強化了勞動的異化。
財富、勞動產品是勞動的結果,而私有財產卻是異化勞動的結果,并且同時也是勞動異化發展的現實表現。私有制的產生和發展和異化勞動無疑有著必然的聯系。正是由于異化勞動的存在,才使私有財產制度化,如果沒有異化勞動,那么也就不會有私有制。異化勞動對私有財產的產生和運動發展有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有學者認為:“馬克思實際上把他對現實的批判歸結為兩個因素:異化勞動與私有財產。前者是他的獨立理論邏輯,后者是他有條件地接受蒲魯東等人的觀點。”〔2〕 P 241所以,私有財產只是異化了的人的類本質的對象產品,只是勞動異化的結果和外在體現,正是勞動的異化發展使人同人的本質相分離,因而異化勞動就是整個私有制社會下勞動人民苦難的根源。
二、私有財產和異化勞動的歷史性
既然異化勞動使人同人的本質相分離,那么如何才能消除勞動的異化狀態呢?馬克思從歷史的角度進行了思考,他認為私有財產和異化勞動都具有歷史性、是歷史的存在。人類勞動的異化導致了私有財產的產生,它使人與自身相對立,這其實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第一次否定;在經歷第一次歷史的否定之后,人同勞動的關系、人與其勞動產品的關系、與他人的關系等都被顛倒了過來,整個社會都出現了異化,私有財產不過是一種外在的表現。異化勞動和私有財產的消除必然要經過第二次歷史的否定來實現,也必須依靠其充分的發展來完成。為什么這么講呢?
馬克思認為,異化勞動和私有制的產生源于社會生產力的不發達,源于人的類力量的未充分展開。到了人一旦可以顯示自己全部的類力量的時候,異化勞動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必要性而得到揚棄,私有財產也就會消滅了。所以,要把私有財產理解為一種結果,理解了它的歷史性,也就理解了它的暫時性。勞動的異化發展也具有歷史性,異化產生的根源在于社會的物質條件,異化的揚棄也必須依靠物質手段來實現?!白鳛樨敭a之排除的勞動、即私有財產的主體本質,和作為勞動之排除的資本,即客體化的勞動,—這就是作為上述對立發展到矛盾關系的、因而促使矛盾得到解決的能動關系的私有財產?!薄?〕 P 78勞動和資本相互對立是私有財產的內在矛盾,這種對立是一種能動的對立。私有財產內部就包含這樣的能動關系。
而私有財產自身能動運動的結果就是自身矛盾的展開,在這種自身矛盾展開的過程中,人的類本質、類力量雖然采取了異化的形式,但是人的本質仍然得到了積極的發展。人類全部的類力量,首先只有通過異化的形式才能發展,也只有首先通過異化的形式才能最終得到發揮、實現。在這種異化發展的過程中,私有財產自身的運動在不斷地為其自身的消滅創造著經驗的和理論的依據,“自我異化的揚棄同自我異化走的是一條道路?!薄?〕 P 78作為異化勞動現實結果的私有財產,其矛盾運動一方面使自身對勞動者的奴役程度越來越深,同時也為自身的消除一步步創造著越來越強大的物質條件。
因此,要消除勞動的異化狀態,必須先發展其異化狀態,也必然首先通過異化的充分發展,才能促使其走向自己的反面并最終否定自己。只有這樣,人類才能重新占有自己的本質力量,才能成為真正的類的存在物、成為真正的人?!榜R克思對象性的活動的思想克服了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和哲學家關于私有財產的思辨理解,揭示了在資本主義現實條件下,人的本質在異化勞動中被否定的歷史性事實。馬克思這一思想的可貴之處在于,對象性的活動是根本不同于絕對理念或感性直觀的實踐范疇。它的提出標志著馬克思已經開始從歷史的人口處,發現了私有財產存在的根由及其通往理想的現實道路。”〔3〕自我異化的揚棄同自我異化是一個統一的歷史發展過程,這一方面表明了異化勞動和私有財產的歷史性,也同時表明它們與社會歷史發展的一致性、同一性。人的本質在異化勞動和私有財產的條件下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只不過這種發展是一種片面的發展、異化的發展。在這種異化發展的過程中,社會的物質基礎會得到不斷地、充分地加強,這就為共產主義的到來也就是私有財產和異化勞動的消除準備了物質基礎。
三、私有財產和異化勞動揚棄的結果就是共產主義
馬克思說:“自我異化的揚棄同自我異化走的是一條道路?!薄?〕 P 78這就是說,產生異化的社會物質條件、社會關系本身就包含著異化揚棄的條件,自我異化的發展必然導致自我異化的最終揚棄。這種異化越是發展,就越是為自身的揚棄創造了充足的基礎和條件。異化揚棄的結果就是人的解放、共產主義,共產主義就是異化勞動和私有財產歷史運動的最終結果。
馬克思從哲學的角度來分析人類的整個歷史進程,認為共產主義就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否定之否定的結果,“共產主義是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因而是通過人并且為了人而對人的本質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會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復歸,這種復歸是完全的,自覺的和在以往發展的全部財富的范圍內生成的。”〔1〕 P 81共產主義作為“對私有財產的積極的揚棄,作為對人的生命的占有,是對一切異化的積極的揚棄,從而是人從宗教、家庭、國家等等向自己的人的存在即社會的存在的復歸。”〔1〕 P 82人的自我異化即勞動的異化導致了私有財產的產生,它們使人與自身相分離、相對立,這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第一次否定;當異化勞動和私有財產的運動發展一定程度后,這種狀況就必然會得到第二次否定,當然這是辯證的否定。人類社會的第二次否定性的發展就會使勞動重新恢復其本來的狀態,使人重新復歸于自身、占有自己的本質,這種復歸是一種在更高的基礎之上的完成。由于共產主義是對私有財產的積極揚棄,所以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間、人與人之間矛盾的真正解決,而其經驗的和理論的基礎就在于經濟的私有財產的矛盾運動過程之中,它是私有財產自身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就是以共產主義即私有財產的積極揚棄為終結的。
共產主義實現的依據就在于私有財產的矛盾運動過程之中。這種私有財產的內在的能動運動,既為共產主義的實現提供了一個現實的、物質的基礎即“經驗的基礎”,同時也包含著理論的論證即“理論的基礎”。私有財產作為一種歷史的、辯證的存在,它不但奴役、支配著勞動者,也同時創造著消除異化的基礎和條件。所以,私有財產的辯證運動最終為共產主義創造了實現的基礎,又最終使自身消滅,這也就是它的“積極的揚棄”?!皬漠惢瘎趧訉λ接胸敭a的關系可以進一步得出這樣的結論:社會從私有財產等等解放出來、從奴役制解放出來,是通過工人解放這種政治形式來表現的,這并不是因為這里涉及的僅僅是工人的解放,而是因為工人的解放還包含普遍的人的解放。”〔1〕 P 62工人解放是使整個社會擺脫私有制、奴役制的必由之路。共產主義不但要消滅私有財產,而且更重要的是從人的需要的本性出發,真正完成人向自身的復歸。只要理解了什么是人的本質、并且全面理解私有財產的消極的和積極的意義以后,就能夠異化勞動和私有財產的歷史性、共產主義的必然性,也必然能夠理解共產主義是對私有財產的積極的揚棄而不是抽象的否定。
〔參 考 文 獻〕
〔1〕馬克思.1844年經濟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張一兵.回到馬克思—經濟學語境中的哲學話語〔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3〕劉國勝.馬克思對私有財產批判的真實意義〔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1).
〔責任編輯:張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