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宇
我們是傍晚到達的加賀屋。遠遠的,我們就看到一片燈籠散發出來的暖暖燈火,待到近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門兩旁懸掛的用白色宣紙糊制的燈籠,上面用楷書有力地寫著三個大字——加賀屋。我們此行的目的即是探訪“一人一藝”在加賀屋的秘密,沒想到才到門口,就感受到了日本傳統手工藝術——寫字燈籠帶來的深深暖意。仿佛在那一瞬間,旅途的勞累被這燈火一掃而光。
接待我們的客房管家金筑小姐穿著藍底印花的和服,站在我們面前,宛若古代美女圖上的人物。
金筑小姐:能體會被需要的快感
金筑小姐是加賀屋營業部入境科的職員。她學習的藝術技能是一門日本傳統手藝——穿戴和服。
和服是日本的象征,擁有十分悠久的歷史,穿在身上能讓人充分感受到東瀛女性的美麗。因此,在許多重要的場合,愛美的日本女性會穿上隆重的和服出席。
不過,和服的穿戴方法非常復雜。特別是和服沒有扣子,從里到外都是靠帶子來固定。金筑小姐特別強調,穿戴和服要特別注意遵照一定的順序和控制系帶子的松緊度,弄錯順序或是帶子系得太松,都有可能讓穿好的和服散掉。穿和服除了技巧性強之外,穿戴起來耗時很長。熟手可能半小時內就能穿好,生手一個小時也未必能成。
正是由于和服穿戴不便,耗時又長,所以在快節奏的日本,很多現代女性都沒有掌握這項手藝。當遇到重要場合需要穿和服的時候,她們往往需要請專門從事和服穿戴手藝工作的人來幫助穿。
金筑小姐告訴我們,她從小就覺得穿和服十分漂亮,日本女性穿上和服不但穩重端莊,還能充分展示日本女性特有的魅力。每當專業人員幫自己穿和服時,她心里不禁被藝術表演一般的穿和服程序征服,心想如果有一天,自己能掌握這復雜的手藝,那該是多么值得驕傲的事情。然而很長一段時間,因為種種原因,這個心愿只是埋藏在心底。直到自己成為加賀屋的職員,被鼓勵去學一門藝術的時候,她知道機會來了,于是果斷選擇了學習穿戴和服。
金筑小姐在剛開始學習的時候著實遇到了些困難。她經常把和服的穿著順序弄錯。有的時候把帶子系得太緊,害得自己無法喘氣,但是又擔心,如果系得太松,和服會掉下來。所以,一開始,每次穿一件和服,她都要花上一個半小時。可當她想到,如果學成這門手藝,自己就可以做到普通日本人所做不到事情,這讓她更有動力把這艱苦的學習過程堅持下去。
金筑小姐談到,自己至今還清楚地記得,自己第一次幫助他人穿好漂亮的和服后,那個人眼中表露出欣賞滿足的表情時,自己心中同時涌出的滿滿成就感。
除了給有需要的人提供穿戴和服的幫助,在加賀屋的工作中,金筑小姐也經常用到這個手藝。加賀屋有專門為客人提供穿戴和服服務的管家,可是當管家人手不足時,她會當即換上和服,來到一線為客人提供服務。這種被工作需要的感覺,讓金筑小姐覺得很滿足。
工作之余,穿戴和服的手藝也給金筑小姐的生活增加了許多情趣。在學這門手藝之前,她幾乎不穿和服。可是現在,如果要出席一些傳統的慶典活動和重要的場合時,她就會穿上自己喜愛的和服,去展現不一樣的自己。另外,在閑暇時光里,她的生活增加了一門新樂趣,那就是逛各種有特色的和服店。她偶爾也會買一些配飾,嘗試將它們與和服做出不同的搭配,體驗各種設計帶來的樂趣。
加賀谷小姐:能讓自己更安寧
加賀谷治子小姐是加賀屋營業部負責廣告方面的職員,她學習的是茶道。
日本的茶道由中國傳入,傳入日本后,融入日本文化,形成日本自己的民族特色。茶道有繁瑣的規程,茶葉要碾得精細,茶具要擦得干凈,主持人的動作要規范,既要有舞蹈般的節奏感和飄逸感,又要準確到位。茶道品茶很講究場所,一般均在茶室中進行。接待賓客時,待客人入座后,由主持儀式的茶師按規定動作點炭火、煮開水、沖茶或抹茶,然后依次獻給賓客。客人按規定須恭敬地雙手接茶,先致謝,爾后三轉茶碗,輕品、慢飲、奉還。
加賀谷小姐的姑媽是一位專門傳授茶道技藝的老師。她從小在姑媽家耳熏目染,深深被茶道的美打動。所以當自己成為加賀屋的職員,被鼓勵去學習一門藝術的時候,她毫不猶豫地選了茶道。
加賀谷小姐在加賀屋的工作,只是辦公室里的一些內部事務,相對比較枯燥。自己學了茶道后,當客人比較多,專門負責茶道的客房管家忙不過來時,她就會去一線幫忙制作茶道。
她說,學了茶道之后,她慢慢被“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感染,讓她學會在枯燥的辦公室工作中找到內心的安寧。
工作之外,她也經常用茶道感染家人。閑暇時,她會給家人制作茶道,慢慢地,她的孩子也對茶道也產生了興趣。現在,她的孩子也在和她學習茶道。她覺得十分驚喜,她沒有預料到,學習茶道,不僅讓自己多了一種和家人一起享樂的方式,而且把姑媽的手藝也給傳承了下來。
加賀谷小姐告訴我們,在加賀屋館內有一些陶器作品是員工制作的。員工學習陶藝雖然和工作沒有關系,但是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靜下心來,從繁忙的工作中尋找到不同的快樂。就像生活在都市的人,偶爾也會想去看一下鄉下的風光一樣。在制作中,他們會懷著一種不安而期待的心情,在擔心能否做出自己想要的作品的同時,又對即將誕生的作品充滿期待,并且制作之后還會思考下次要做什么樣的改進。
學藝何所求
手工藝在日語里被稱為“手作”,所講求的精神實質是要求手工藝者制作藝術品時,全神貫注,并將自己的心力情感全部融入進去。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自己對這項技藝深深理解,體驗的同時再加上自己的獨立思考。這樣做,手工藝學習往往能夠達到提高審美情趣和陶冶情操的作用。
通過和金筑小姐和加賀谷小姐的交流,我們能感受到他們對所學手藝的深深熱愛,并能感覺到她們學成后,手藝大大提升了她們的工作和生活品質,他們沉浸在這種良性改變帶來的滿足和欣喜之中。
試著想一想,一個身心愉悅并且深懂藝術的工作人員,并且這愉悅和藝術修養是自己所服務的企業給的。那么,為自己的企業,自覺自愿地給顧客提供高水平的服務,似乎就是不假思索的事情。
從另一方面來說,加賀屋鼓勵自己的員工學習的是作為特長的手工藝,而不是一般的旅館服務技術,也有其考究的地方。
加賀屋作為日本天皇5次光臨的百年老店,服務水平是經過了歷史的考驗,并被眾人認可的。因此,加賀屋的旅館服務技術具有傳承性,員工學習起來相對容易。
而每一種手工藝都是獨特的,并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松掌握的東西。并且,幾乎每一種手工藝都是經過了上百年乃至上千年歷史,最后被老祖宗留下的寶貝。
加賀屋的員工掌握這些手工藝后,絕對在旅館服務業中會是一個獨特的存在。
在處處講求個性的今天,什么能比得過“獨特”二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