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靜 張維劍
近年來,“三公”經費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焦點之一,社會各界對加強和規范公開“三公”經費管理的呼聲日漸強烈。2012年7月,國務院頒布《機關事務管理條例》,其中提到加強“三公”經費管理。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李克強總理記者見面會上也講到:本屆政府內,公費接待、公費出國、公費購車只減不增。今年地方各級審計部門將“三公”經費支出和管理情況列為審計的重點內容之一。
據近年來審計和審計調查所反映的情況,地方“三公”經費支出和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部分公款接待缺乏有效管理制約。目前,大多數部門雖然對招待費的管理采取了定額包干和統一管理的方式,但實際控制情況并不理想。(1)公款接待的隨意性較大。有些公款接待成了“公”字名義下某些人搭建的大到工作交往、小到私人聚會的平臺。上級來人檢查考核、向領導請示匯報工作、到上級爭取項目資金、兄弟單位前來學習取經、外出招商引資等各種名義下的迎來送往之風較為盛行。此外,同城吃請,干部為融洽關系,利用公款進行私人之間的接風宴、送別席、慶典酒、會議餐、工作餐等也是“家常便飯”,有些人甚至還存在將能夠使用公款接待看作是一種“面子”的思想。同時,部分單位領導在審核少數干部超定額、超范圍開支的招待費時也存在“老好人”的思想,把關不嚴,或者變通處理。(2)公款接待費用不斷增高。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物價上漲等因素影響,大部分單位公款接待檔次和費用也是“水漲船高”,普通一餐飯從兩三年前的三、四百元的標準,現在則五、六百元甚至上千元。大多數單位的接待費用支出遠遠超出了機關公用經費2%的規定比例,審計中發現個別單位的接待費用支出甚至超過單位總支出的30%以上。(3)部分單位公款接待費用報銷管理不夠規范。據了解,一些單位把諸如送禮、聯絡、娛樂活動、濫發補助補貼等費用采取開具餐飲、副食等發票的方式,以招待費名義報銷或者向下屬及基層單位轉移報銷,部分招待費支出深藏玄機,難以控制和查證。同時,還存在部分單位核算人員有意采用錯記支出明細或采用其他非招待費票據報銷的方式隱瞞招待費支出,導致單位招待費反映不準確。
[2]公車使用和管理缺乏有效控制手段。隨著經濟社會和物質生活條件的不斷發展進步,以及人們思想認識和消費觀念的不斷多樣化,公務用車管理制度的缺陷也越來越明顯:(1)少數單位違規超編超標配車。大部分單位的公車都是領導干部享受的一種福利待遇構成,很多單位都極盡所能,有條件的購車,沒有條件的絞盡腦汁創造條件購車,超編、超標配車現象在一些二級單位較多的部門及有建設項目任務的單位依然存在,主要表現就是將車輛掛在二級單位或建設項目部名下,且車輛使用的自由性很大,公私難分。還有些領導干部長期占用下屬單位車輛,將車輛費用轉嫁。(2)運行成本居高不下。由于制度規定不細致、有效監管缺位以及燃油價格不斷上漲等因素,致使公車在采購、維護和運營等各方面都存在著比社會車輛高得多的成本,隱性浪費和貪占現象比較嚴重。(3)公車私用現象較為普遍。公車兼具服務領導和業務公干,但實際情況往往是服務領導優先于業務公干,業務公干用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導致部分普通干部頗有微詞。同時,在同部分公車司機閑聊時了解到,大部分單位公車使用情況基本上是公用、領導及家屬私用、司機個人使用各占三分之一。
[3]公費差旅考察作為干部常規性福利漸成趨勢。近年來,公費考察已儼然成為一些單位為干部準備的一種福利待遇。尤其是部分具有審批權限和行政執法職能部門,基本上每年都會安排干部以學習、培訓、會議、考察等名義,進行出差、旅游觀光,而實際并無學習、培訓內容、也無明確的會議、考察任務。而部分經費相對緊張,職能相對較弱的單位領導和干部,也有采取分期分批組織基層單位外出培訓、外出開會名義輪流出游等形式進行的公費旅游活動。此外,領導干部因公出國(境)公費考察也時有發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加強地方“三公”經費管理的對策建議:
[1]完善管理機制,從源頭防治腐敗。一是建立起科學合理的現代預算制度,積極探索和實行把“三公”經費支出預算具體化。二是探索創新日常監管機制,建立經費支出廉政風險防控,從根本上控制隨意性支出沖動。三是建立“三公”經費支出預警機制,紀檢、監察、財政、審計等部門加大聯合監督力度。四是建立反腐敗賄賂法,對有關公務接待、報銷制度和標準做出明確規定和嚴格實行。五是建立“三公”經費公示制度,實行定期曬經費支出,明確支出內容。
[2]加大公開力度,聯合監督制約。一方面,強化各單位公開行政成本的力度,尤其是老百姓普遍關注的“三公”經費支出情況,須詳細分類列出,逐筆逐項公開,還干部一個清白,給群眾一個明白。另一方面,加強黨內外監督,除了發揮人大常委會和紀檢監察機關的作用外,特別發揮審計監督的力量,讓“三公”經費不當支出的貓膩無處遁形;充分發揮媒體與群眾輿論監督作用,對各單位部門“三公經費”使用情況做跟蹤報道,使其置身于社會的監督之下。
[3]加強懲戒問責,做到標本兼治。一是嚴格執行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條例》的同時,明確“三公”消費的法律或制度責任,對“三公”經費的浪費額度做出細節上的具體規定,使治理“三公”經費問題有規可依。二是有關部門應加大對“三公”消費中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為的責任追究力度。三是執紀執法機關要嚴肅黨的紀律,對有違反“三公”經費使用規范的都必須要嚴肅處理,處理到具體事、具體人,標本兼治,力爭做到輿論上嚴厲譴責,經濟上加倍處罰,法律上嚴加懲處。
[4]加強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有關“三公”經費使用的教育,增強“執行規定和監督使用”和“節約財政資金”的自覺性。特別響應習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二次全體會議上強調的“反腐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既堅決查處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又切實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營造“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監督氛圍,切實糾正“法不責眾”的錯誤觀點。
(作者單位:彭澤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