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保
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的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是黨中央站在國家事業發展的高度,對作風建設提出的新要求,體現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宗旨意識和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堅強決心,對于維護黨和政府的形象,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領導干部要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為契機,端正工作指導思想要“明”,踐行一線掌握實況要“真,正視糾正突出問題要“實,努力推進作風建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求真務實的表率。
端正工作指導思想要“明”
“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所以說指導思想非常重要,是謀事情、抓工作的出發點,其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每位領導作風和工作作風,也直接影響到機關作風建設。正確的出發點,就能指導我們準確地根據上級指導精神并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創造性抓好工作的落實,促進機關建設;否則,就會影響機關的建設。當前,端正工作指導思想,首要的是要端正工作動機和目的,解決干工作“為了誰”的問題。這是衡量一個領導干部能否正確對待黨的事業和機關建設的試金石。現在有的領導干部想問題,辦事情,首先考慮的是上級關不關注、認不認可,喜歡盯著上面領導干工作,對上級看得見的事積極干,看不見的工作應付干;有的為了快出政績,急功近利,做表面文章,建“形象工程”,甚至搞一些假數字,假新聞糊弄上級,用虛功假績坑害基層老百姓;還有的片面追求“亮點”、“特點”,動不動就抓試點,下開工令現場會,忽視基礎性和經常性的工作,往往這邊出經驗,那邊又出問題;或者是前面出經驗,后面出問題。誠然,干工作要認真貫徹上級的指示精神,結合自身實際創造一流政績,但是如果單純為了做給上級看,而不是對機關建設負責,那就失去了干工作的意義。一任領導、一屆班子有沒有實實在在的政績,關鍵要看機關的建設是否得到了加強,戰斗力是否得到了提高,工作業績是否凸顯。因此,領導干部必須端正工作動機和目的,自覺站在黨的事業、機關建設的大局上去想問題、作決策、抓工作,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當前需要與長遠建設、重點工作與經常性工作有機地統一起來。凡是符合科學發展觀、有利于提高戰斗力、符合經濟發展、老百姓滿意的事情,雖然掛不上號、出不了名,即使經費再難、事情再小,也要竭力去做;凡是不利于機關建設甚至危害長遠發展的,看上去暫時有利益的也不能干。始終做到每抓一項工作,每搞一項建設都能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踐行一線掌握實況要“真”
“調查研究,是對客觀實際情況的調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調查清楚,把問題的本質和規律把握準確,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研究透徹。”深入實際調研,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是各級領導干部實施決策、做好工作的前提,也是弘揚求真務實精神的根本途徑。“求真”與“務實”緊密相聯。只有求得“真”,才能務得“實”。因此,領導干部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必須在求真上下功夫,切實掌握真情實況,使決策和工作建立在真知和深知上。一是要深入第一線、掌握真實可行的第一手材料。有的同志認為現在是信息時代,了解情況的渠道很多,沒有必要下基層蹲點;有的同志感到現在講層次領導和宏觀控制,往基層跑多了,擔心別人說越俎代庖,基本上是到鄉政府“見見面,握握手,吃吃飯,問問情況就走人”,這種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式的調查是不可能了解到真實情況的,更不可能拿出有效的對策辦法。盡管今天的條件和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論斷還沒有過時,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是群眾路線還沒有過時。作為領導干部,一定要減少上層活動,增加一線活動,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才能贏得群眾、感動群眾,才能了解我們的決策是否與基層實際相符,工作落實得怎樣;了解基層的人民群眾想什么,干什么,盼什么,反對什么,贊成什么,掌握人民群眾的思想動態,做到“身”入人心,親知真知,為決策掌握第一手材料。二是要廣納群言,善聽真話。由于客觀環境和各項工作任務的艱巨性、復雜性給領導干部了解真實情況增加了難度,需要領導干部多渠道、多層次,多角度了解情況,特別要注意放下架子,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善于聽取直言,耐心聽取“牢騷話”、“怪話”,并從中獲取信息,掌握實情,做到“人下基層、心連群眾、情系群眾”。三是要仔細分析,認真研究。領導干部在調查中,要通過看、聽、問等形式獲得的情況很多,但這些情況不一定都是真實的,需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用聯系發展的眼光,對獲得的情況進行深入細致的思考,要防止被事物表面現象和人為制造的假象所迷惑。這樣才能對事物作出客觀準確的判斷,才能把握事物的發展變化和基本規律。
正視糾正突出問題要“實”
民主生活會已成了各部門、單位的例會,其目的無非是把平時發現的問題進行剖析,最終解決問題。這就要求領導干部:一是不要回避和掩蓋問題。有的領導干部對單位存在的問題,要么睜一只眼閉只眼,視而不見,要么蓋著捂著,以致小問題變成大問題;有的不是把功夫下在問題暴露前,而是在事后“擺平”上做文章。對領導干部來講,有沒有正視和解決問題的勇氣,敢不敢于較真、唱“黑臉”,是對其黨性的實際檢驗。事實上任何單位都不可能沒有矛盾和問題,有矛盾和問題并不可怕,怕的就是不敢正視它,甚至有意回避、掩蓋。作為領導干部,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本著對單位長遠建設負責的態度,寧可揭露問題挨批評,也不掩蓋矛盾圖表揚。對單位存在的問題,要實事求是地指出,客觀冷靜地分析,熱情地幫助解決;對大膽揭露矛盾的要及時總結宣揚,對掩蓋矛盾甚至弄虛作假的要嚴肅批評和查處,要努力營造一個“發現問題是水平、解決問題是成績、揭露問題是黨性、掩蓋問題是失職”的良好氛圍。二是要堅決克服和反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是困擾機關建設的“頑癥”,是求真務實的大敵。盡管它們表現形式不一樣,但對機關建設的危害是相同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風不消除,各項工作就很難落到實處,機關作風建設的改進就很難有新的進展。鏟除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必須從提高思想認識入手,做到老老實實按科學態度辦事,實現主觀與客觀、內容與形式相統一。三是完善領導干部作風考核評價機制。建立完善領導干部作風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綜合應用問卷調查、滿意度測評、個別座談等形式,對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效果進行評價,把考評結果作為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培養教育、管理監督,激勵約束的重要依據,促進各級領導干部自覺加強黨性修養和作風建設。
(作者單位:新余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