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桂
從很多跡象可以判斷:城鎮化將在未來幾十年改變中國經濟的格局。換言之也很可能會改變中國印刷包裝產業的格局。我們已經看到了一些跡象,部分地區的印刷產業轉移;不少廠商的巡展地點放在二線城市;出現了龍港、鶴山等成功的印刷包裝產業集聚區,但這只是“冰山一角”,因為,中央政府從來沒有像今天這般把城鎮化與擴大內需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China Print 2013給負面消息不斷的印刷業注入了強心針。印刷設備交易會如此火爆,讓人很困惑,因為印刷的微利化。也有評論認為,大家買的是可以替代手工勞動的自動化設備,即China Print 2013折射出行業轉型升級的方向。城鎮化則會從產能釋放上,更強有力地推動印刷業的發展,換言之,城鎮化之于印刷包裝產業的意義,在于培育了一塊巨大的產業發展的土壤。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在2012年12月3日出版的中央黨校《學習時報》時撰寫道:未來10年,新增城鎮人口將達到4億左右,按較低標準,農民工市民化以人均10萬元的固定資產投資計算,也能夠增加40萬億元的投資需求。
特大城市的印刷產能過剩一直是熱門話題。從宜居環境、投資成本、投資環境、人才引進等方面,不少二三線乃至四線城市的優勢開始凸顯,他們紛紛出臺優惠政策吸引印刷包裝業的投資。事實上,由于大城市的人工、房租等成本較高,使得不少產業轉移到成本相對較低的二三線乃至四線城市,或者轉移到大城市的衛星城市(鎮),大量二三線乃至四線城市及衛星城市(鎮),擁有食品(如酒類、軟飲料、乳制品等)、卷煙、醫藥、化妝品、電子及家電行業、會展及廣告、汽車等成熟產業,催生了大量的印刷包裝需求。例如香河、廊坊等北京周邊的縣市,依托京津冀城市群,其印刷包裝業發展迅速。
這與我國城鎮化的整體思路一脈相承:“以大城市為依托,以中小城市為重點,逐步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目前我國形成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3個國家級城市群,以及遼中南、山東半島、海峽西岸、中原、長江中游、關中、川渝7個一定規模的城市群。在這些已經形成的城市群里,已經出現了像重慶、盤錦、武漢、西安、阜陽等印刷包裝業發展較快的城市。發改委計劃下一步將國家級城市群向世界級城市群方向發展;再打造哈長、呼包鄂榆、太原、寧廈沿黃、江濰、北部灣、黔中、滇中、蘭西、烏昌石這10個區域性城市群。此外,由10部委聯合制定、即將出臺的《全國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規劃》涉及20多個城市群、180多個地級以上的城市和1萬多個城鎮的建設。全國城鎮化工作會議也即將舉行,其將拉開有望改變中國經濟未來格局的城鎮化建設的序幕。我們可以預見,在二三線乃至四線城市,在不斷涌現的新城鎮,在大城市的衛星城鎮,將會產生蓬勃的印刷包裝需求,那里,既是投資印刷包裝廠的福地;也是印機設備及器材制造商的重要銷售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