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無心
人類從來不缺乏想象力,尤其對于食品。每當看到跟自己“心目中的食物”有所不同,總是有人認定它們不是自然生長的。“打針西瓜”是一個例子,由于西瓜瓤又甜又紅,跟一般西瓜不同,于是便臆斷是奸商往沒成熟的西瓜里注射甜蜜素和胭脂紅,而這兩種物質能“破壞肝臟腎臟的功能、影響兒童智力發育”。
又到一年西瓜銷售的旺季,請你不要辜負科技人員的精心培育和瓜農的汗水澆灌,大膽地去品嘗吧!所謂“打針西瓜”,只是一些對食品安全過度敏感的人的臆斷,不是真的!
給西瓜打針和給人打針是不一樣的
首先,通過注射甜蜜素和胭脂紅,很難讓生西瓜變得像正常西瓜一樣紅而甜。給人打針,藥物能夠迅速地達到人體各處,那是因為人體有一個強大的血液循環系統。而西瓜,只能像是一塊切下的肉。對著切下的肉打針,血液循環系統就不能發揮作用了,打進去的東西,只能通過“擴散”的方式在肉中慢慢滲透。做過咸肉的人都知道,要把一塊厚厚的肉腌“透”,需要很長的時間。西瓜也是如此,如果把甜蜜素和胭脂紅注射進西瓜之后,會聚集在注射點,然后向周圍擴散。擴散是一種緩慢的傳遞過程,距離越遠,需要的時間就越長。即使注射到西瓜中心,要等它們擴散到整個西瓜,也需要極長的時間。再說這些注射液肯定沒經過嚴格的消毒滅菌,在盛夏季節里,這些細菌會在西瓜內部迅速繁殖,幾天時間就可使整個西瓜爛掉,相信沒有瓜農會不讓西瓜在地里自然成熟,反而去做這種損人不利已的傻事。
當然,技術上的不現實并不代表著沒有人去嘗試。就像童話能讓小朋友們相信一樣,“打針西瓜”的臆斷也難免讓一些像小朋友們一樣天真的人去相信。
針對甜蜜素的指控被取消了
不過,即使是真的存在“打針西瓜”,它也不會有著“破壞肝臟腎臟、影響兒童智力發育的功能”。
甜蜜素是一種常用的甜味劑。跟糖精、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甜味劑相比,它并不高效,甜味只有蔗糖的30到50倍。它的優勢在于甜味比糖精更“純正”,尤其是與糖精混合使用,可以彼此掩蓋“異味”,從而更加接近蔗糖的甜味。此外,價格低廉也使得它比較受歡迎。
對甜蜜素的質疑起源于1966年。有一項研究發現,它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可能分解為有一定毒性的環己胺。而1969年,更有一項研究說糖精與甜蜜素的混合物會增加老鼠患膀胱癌的風險。于是,美國FDA禁止了它的使用。不過,這項致癌實驗得不到重復,而又有了大量的其他實驗來證明甜蜜素可以安全食用。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審查評估了這些研究,在考慮甜蜜素的吸收率以及轉化成環己胺的轉化率基礎上,再基于環己胺的安全劑量,得出的結論是:動物試驗表明,每天每千克體重攝入1 100毫克甜蜜素,不會產生不良影響。按照常規,把這個動物“安全劑量”的1%,作為人的安全劑量。那么,只要嚴格按照這個劑量使用,就是安全的。
按照國家標準,甜蜜素可以用于很多類食品中。對于公眾來說,只要符合國家標準,即使是天天吃也不會危害健康。即使是“超標”了,因為那個安全系數的存在,也只是說有一定的風險,偶爾多吃了一點也不用擔心。
胭脂紅的情況跟甜蜜素有點類似
胭脂紅是一種合成的色素,穩定性比較好,能夠用于各種食品中。它的安全性也有一些爭議。此外,它含有鋁,而鋁是人體不需要的元素,大量攝入的話可能損害神經。JECFA制定的安全標準是每天每千克體重不超過4毫克。歐盟以前采取的是這一標準,不過后來把它降低到了0.7毫克,而美國則沒有批準它的使用。中國的標準是針對每一種食品具體制定的。總的來說,只要符合標準,可以認為沒有什么危害。即使是“超標”的食品,只要不是長期大量地吃,也用不著擔心“中毒”。
對于農產品,人們很容易形成固定的形象。一旦與自己心中的形象不符合,就懷疑是“奸商搗鬼”,而進一步懷疑它“有害”。我們應該理解,動植物本身具有很大的多樣性,很多看起來“異常”的產品,有的是品種不同,有的則是生長條件不同導致的。這些“異常”,恰恰是“天然形成”的。我們應該關注這些“異常”,但是不應該一見到“異常”,就毫無依據地往負面去猜測、想象。這種臆斷傷害的,不僅僅是無辜的農民,還有每一個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