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小鳳
我們人類對空氣的依賴,要遠高于對其他古典物質元素的依賴。盡管我們是在地面上行走,偶爾也在水上生活,但我們總是和大氣保持著最親密的接觸。為了活下去,我們大口地將它吸入體內,同時我們也受到無常天氣變化的影響。
盡管我們與大氣之間的關系是如此的親密,但大氣還是對我們保守了許多秘密。從詭異陰森之光到預示兇兆的熾熱,從太空邊緣泛著微光的縷縷冰柱到看不見的隱形潮汐,孕育這一切的策源地正是空氣。甚至在高空的云端里,也潛伏著大嚼化學物質并因此而影響天氣的生命。在浩瀚無垠的天空里到底隱藏著什么秘密呢?歡迎來到天空的神秘一面。
不可思議的云圖風景
云層的秘密正在陸續被揭開,但仍有“頑固不化”的難解之謎
冰和水的微滴匯聚成云,是需要有內核凝聚物在其中起作用的。這內核可以是礦物顆粒,甚至也可是細菌。一些研究者認為宇宙射線也包含在內,他們宣稱當大量來自太空的高能量微粒流穿過大氣層時,會形成大量的云,給氣候帶來影響。2012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報告說,他們發現宇宙射線把大氣中的化學物質轉換為超細的粉末。這個結果也支持了這個理論。盡管這粉末的顆粒看上去是多么的小,難以成為冰核。
最近,一些關于云層的秘密也被揭開了,比如,飛機如何能在厚厚的云層中沖出一個直徑50千米的洞?原來,當飛機在高空云層中飛行時,照例會觸發冰晶的形成,由此釋放出潛熱(還有飛機排放的高溫尾氣)并掀起呈環狀的暖空氣圈,結果將向外翻滾的云霧蒸發掉了,云層中就出現了一個大洞。
另一道獨特的風景要數像蜂巢一樣奇特的云層了,它經常在海岸線周邊出現。如今有人認為,它是雨水將空氣流驅趕到大海表面所形成的。每股空氣流會向外擴散,直到它碰到另外的空氣流。當這一切發生時,空氣流會再次以蜂窩狀模式升起,催生出千姿百態、魅力十足的云朵。
夜光云的頻繁出現,則是一個“頑固不化”的難解之謎。它呈半透明狀,由很細的冰晶構成,盤桓在離地面80千米高的中流層,遠高于普通的云,通常在高緯度地區的黎明或黃昏時分最易見到。但如今,它們變得越來越普通了,美國宇航局的衛星經常發現它也會出現在接近赤道的地方。
這些變化也許是因為氣候的改變,導致中間層的大氣溫度下降,助長了冰在那里的生成。另一種可能性則是,牲畜和工業排放的甲烷上升到中間層,在那里反應形成水,并結成冰晶造成的。抑或是太陽輻射的變化造成的?沒人能夠確定。
鮮為人知的高空生命
新的原始生命可能已經在高空出現,研究它們有助尋找外星人
地球上幾乎沒有什么生物,能像細菌和真菌這些天空的隱形常客那樣翱翔得如此高遠,它們多半是通過大氣而周游世界的 “觀光客”,甚至說地球上的生命起始于高空平流層都是可能的。
很久以前,我們就對在空氣中傳播的細菌有所了解,但它們總是擔當添加物或偶然的流浪者的次要角色。直到1997年,在奧地利阿爾卑斯山的3 000米上空,水滴匯積成云,顯示出更積極一點的變化和存在跡象。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的伯格特·薩特勒和她的同事們發現,細菌在那些水滴里生長、繁殖,有機酸和酒精是其食物來源。薩特勒還計算出,在全球范圍內,生活在云彩中的生命每年要消耗100萬~1 000萬噸的碳。
其中的一些微生物會使我們的天氣發生一些改變。絕大多數雨云是由空氣中的微粒物質遇水形成小的冰晶而凝結成的。這些微粒大多是無機物,但在上世紀70年代的一項研究卻顯示,細菌能做得更好。舉例來說,植物病原體丁香假單胞菌攜帶的一種蛋白質,能以一定的排列順序“綁定”水分子,促使水在0℃以上結冰。因此丁香假單胞菌被用作造雪機的商用混合物。在自然界,這種細菌能用結冰來破壞植物,導致植物細胞破裂,從而使細菌自身順利進入植物體內。從那以后,別的細菌和真菌也被發現具備類似的能力。
許多人都懷疑,天空中是否有足夠的細菌能影響云層的形成。2007年,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的吉姆·帕瑞瑟領導了一個研究小組,乘著一架飛機在懷俄明州上空提取云層樣本。他們發現三分之一的冰核包含生物物質,包括細菌、真菌孢子和植物體。
在美國另一位研究人員克里斯蒂那看來,給這類“空中瓦礫”提供免費搭車服務的是水循環。這些微生物被吹到空氣里,冒著曬壞和脫水的危險堅強地存活一小會兒。這種生存挑戰不是無期限的,于是它們衍變為云,隨著雨水重新落回地面。
至此,我們僅僅對空氣中的生物作短暫的一瞥,沒人知曉有多少物種在空氣中飄蕩,也沒有數據顯示這些生命往何處演化。“我們不清楚上邊的世界。”克里斯蒂那說道。因此,他的小組放了一只氣球到平流層以觀測是否有生命存在。現在他們還在篩查結果,但有跡象表明,一些早期生命的確在60千米高的上空存在著。這樣的生存條件和火星表面驚人相似,寒冷、干燥、空氣極其稀薄,陽光強烈照射。所以研究地球大氣層外表面的生命,能夠給我們探究外星人的存在提供一些啟示和體會。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阿登·塔克更是提出了一種激進的觀點,他認為新的生命可能已經在空氣中呈現,原始細胞也許已經在平流層中的優質水滴里形成。他說,這些水滴里的微生物可以從隕石中獲取養分,而且,在紫外線照射下,還會發生更為復雜的化學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