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是民族的夢,是億萬中國人的夢,也是上下共同期待的美好愿景。在全球化進程日益深入、國際國內形勢復雜多變、價值觀和利益訴求日趨多元的時代背景下,實現“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兩個百年目標,讓“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的夢想照進現實,就必須凝聚中國力量,力求上下同心。
孫子云,上下同欲者勝。在改革深水期、攻堅期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節點上,呼吁各個階層、各種勢力、各種利益同心同德,不僅效驗顯著,而且意義重大。這是凝聚改革共識,統一思想觀念,整合社會資源,破除發展瓶頸的內在要求,也必將為下一步的改革發展提供堅強的思想保障與強大的精神動力。
隨著政治運行的透明與開放,經濟成果分配的日趨多樣,不同階層、群體在對自身核心利益、國家發展方向、社會建設重點上出現了多種關切與訴求。如果調適得當,形成合力,“人心齊,泰山移”,“擰成一股繩,合成一股力”,則“中國夢”實現進程中的分歧、干擾與障礙顯著減少,社會進步的成本與代價也隨之降至最低。反之,如果只是各說各話,兩不相讓,缺少各階層的高度協同,也沒有堅強的領導核心,則難免會加大對抗與抵觸的風險,彼此冷漠,相互拆臺,缺少主體認同,離散傾向明顯,各階層在負氣角力中貽誤了國家發展良機。
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上下同心,除了傳統的教化、宣傳與感召手段外,執政者更應身體力行,用事實凝聚民心:堅持法律的至高地位,維護民眾的核心利益,并用壯士斷腕的勇氣鏟除腐敗土壤。總之,即要用更豐富的發展成果、更均平的分配方式和更嚴厲無私的黨建手段來為上下同心奠定基礎。唯其如此,才能動員各個階層的民眾積極參與黨的事業,并始終與黨的大政方針保持一致,黨在民眾中的威信與感召力才能得到鞏固與不斷提升。
我們希望在辨別各種利益之爭后,各階層、群體、民眾能放眼長遠,“存異求同”,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了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了人民的普遍富裕、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泯棄成見,精誠合作,共同探討上下同心的實現條件、前提基礎、攻關方向,使這一理念傳播廣遠,深植人心,并最終融入到制度設計中,這正是我們此期選題的良苦用心。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編輯部
大國崛起于哪里,中國能不能崛起,這已經不再是關乎中國自身的命題,而是關系世界文明走向和進程的重大命題。作為一個有著百年屈辱歷史的國家,作為一個長期遠離西方主流世界的傳統國家,要實現崛起,不進行必要的啟蒙教育,就不可能真正認清大國崛起的本質,進而找到中國崛起的正確路徑。
——公方彬
中國社會在全球化背景下正經歷著一場“大轉型”。“中國夢”的提出,承載著一種用心理力量來凝聚社會的設想。透過包容和協商,合作和共享的機制,將“多元”有機地凝聚成“一體”,并建構一種能夠提供強有力支撐的社會共識,也就成為了當前在全社會范圍內培育積極進取的社會心態的應有之義。
——楊宜音
邦國成員之權利和利益處于“和”的狀態,則每個人可以追求自己的幸福,邦國處于繁榮狀態。最為重要的是,邦國成員之間必然形成和積累信任,邦國成員對政府也會形成和積累信任。這樣的邦國將具有強固的凝聚力,所謂“同心同德”是也。民和終究來自民對權威之自愿認同。
——姚中秋
黨是抽象的,黨在民眾的影響、形象,黨的方針路線最終能起多大作用是通過一個個黨員的具體表現來實現的。群眾中早就流傳有“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的說法,所以黨員、黨的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的工作和生活作風、他們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至關緊要。
——吳恩遠
中國夢究竟是什么?中國夢是解放夢、建國夢、現代化夢,中國夢是公平夢、富裕夢、成功夢、人民夢,中國夢是兩岸和平夢、祖國統一夢,中國夢也是改革夢、小康夢、強國夢,中國夢更是全球和平夢、世界大同夢。作為一個民族的集體夢想,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
——金元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