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煒
大約10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報亭買了一份《體壇周報》,從這份體育報紙上我得知,有個叫穆里尼奧的人,頂著葡萄牙超級聯賽“三冠王”的光環,來到了當時還不算豪門的切爾西任主教練。至今我還記得,2004年夏天,他從波爾圖初到倫敦時跟英國媒體這樣介紹自己:“請別說我傲慢,我是歐洲冠軍,所以我想我是特別的一個。”從那以后,這個名叫何塞·穆里尼奧的男人就成了我最喜歡的足球教練——沒有之一。
“早已注定,我只能在荊棘中采拾鮮花,但重要的是,要對勝利和信念充滿執著。”這是穆里尼奧的人生格言,也是一直激勵我不斷前進的動力之源。
10年來,追隨著穆里尼奧的腳步,我對足球的關注從遙遠的英倫三島到亞平寧半島,再到伊比利亞半島。我默默地注視著這個令人心動的男人:看著他把英格蘭、意大利和西班牙賽場所能得到的一切榮譽都攬于一身,看著他率領國際米蘭獲得意大利足球歷史上首個“三冠王”殊榮,看著他擊敗當年的世界杯冠軍教練博斯克榮獲2010年度世界最佳教練,看著他在西甲一步一步艱難地把不可一世的“宇宙隊”巴塞羅那拉下神壇……
然而,2013年5月,我親眼見證了他人生中最慘痛的一次“滑鐵盧”——整個賽季穆氏皇馬只獲得了一個無足輕重的西班牙超級杯,在西班牙媒體狂轟濫炸式的討伐聲中,他最終與皇家馬德里分道揚鑣。
反思剛剛結束的這個賽季,為什么穆里尼奧在沒有一位世界級球星的國際米蘭能夠帶領他的團隊先后干掉英超、西甲和德甲的冠軍球隊而最終奪冠,但在巨星云集的皇家馬德里卻不能復制那樣的成功呢?
在我看來,穆里尼奧在國際米蘭的成功源于團隊精神,這既包括主教練和球員的同心同德,也包括俱樂部主席莫拉蒂在內的高層對他的堅定支持,更有絕大多數國米球迷的不離不棄。值得一提的是,穆里尼奧是個玩心理戰的高手,在其所到之處他都會挑起與媒體的戰爭,在給球隊提供安心備戰環境的同時,他也有意無意地給球隊制造一種全世界與我們為敵的壓力氛圍,激發出球員身上巨大的潛力,從而創造出不可思議的戰果。
這就是問題的關鍵,足球畢竟是一項團隊運動,只有整個球隊齊心協力才能戰勝艱難險阻贏得榮譽。關于足球比賽,我們可以爭論首發陣容、戰略戰術以及臨場部署的成敗得失,但只有當所有人——俱樂部、教練組、球員及球迷都萬眾一心的時候,穆里尼奧的球隊才會變成只有上帝才可以阻止的鐵血戰隊。而反觀穆里尼奧在皇馬的最后一年,隊內更衣室“大佬”球員在媒體的助力下屢屢“造反”,俱樂部高層立場在球員和教練之間游移不定,球迷分化嚴重。內憂外患之下,穆氏皇馬最終轟然解體。
我們還要對皇馬的百年傳統與發展戰略有所了解。對于被評為20世紀最佳俱樂部的皇馬來說,俱樂部高層及球迷想要的不僅僅是成績,他們更要贏得漂亮。在他們看來,只有“漂亮地贏球”才符合他們高高在上的“貴族”身份。穆里尼奧就任皇馬主教練后,在短時期要成績的壓力之下,他不得不采取穩健保守的戰術,盡管連續三年皇馬聯賽進球數均破百,但離高層的“華麗足球”的心理要求仍相距甚遠。另外,對于推崇巨星戰略的皇馬來說,能帶來巨額商業利益的核心大牌球員顯然要比主教練重要得多,盡管穆里尼奧也是當今足壇炙手可熱的明星教練,但最后一個賽季的幾乎顆粒無收只能宣告他的皇馬生涯結束。
誰都會有低潮,誰都在命運中掙扎,只是有的人通過不屈抗爭活了下來;而有的人屈服了,滿足于平淡——正如無數的我們一樣。但這個年代需要英雄來喚起自己靈魂深處的抗爭,去找到一個作為男人的尊嚴,這也就是我之所以成為穆里尼奧擁躉的原因。正因為如此,穆的腳步不會停下,我追隨他的目光也不會中斷。下一站,在他一直深愛著的曾經執教過的切爾西,有真正的鐵血戰士在等待著他再次率隊上陣廝殺。
離開馬德里不是終點,而是另一個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