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


意大利是很多人向往的旅游勝地,提到它,人們腦海里會立刻浮現出這樣的景象:古老的歐式建筑古跡,地中海特有的艷陽藍天。人們似乎很難將意大利同空氣污染、城市霧霾聯系起來,但誰又知道,米蘭及周邊地區其實是西歐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地區。米蘭的空氣污染有多嚴重?或許我們可以從米蘭城著名的足球隊AC米蘭的隊歌里知道一二:“米蘭,米蘭!永遠為了你只有夢想,沒有暴力,愿你遠離污染。”
為什么米蘭的空氣污染會這樣嚴重?米蘭采取過哪些治理措施?一個已經歷了去工業化過程的現代都市為什么仍擺脫不了空氣污染的糾纏?
“先天不足”,治理難度越來越大
攤開歐洲地區空氣污染形勢圖,處于歐洲南部的意大利北方波河平原一帶被標注了嚴重度最高的絳紅色,與歐洲大部分地區相比差了好幾個等級,而身處波河平原腹地的米蘭及周邊地區空氣污染問題最為嚴重。
米蘭的空氣污染和當地工農業生產活動頻繁以及城市交通、生活排放密切相關。自19世紀下半葉開始,米蘭的經濟逐漸崛起,成為意大利的“經濟首都”。自“二戰”以后,由于工業擴張,這一地區迅速實現城市化,米蘭及周邊地區成為意大利內部人口遷徙的主要目的地。
20世紀70年代中期,米蘭又開始了大規模的城市去工業化進程,這一進程持續了大約10年時間。與此相伴而生的現象是城市人口向城市邊遠地區遷移,市區人口數量不斷減少,但同時城市的交通流量增加,管理又沒有及時跟上,造成交通尾氣成為目前城市空氣的首要污染源。
米蘭空氣污染情況嚴重與其不利的氣候條件也密切相關。米蘭所處的波河平原面積為4.6萬平方公里,是南歐地區最大的平原,夾在阿爾卑斯山脈和亞平寧山脈之間。米蘭、都靈、博洛尼亞、威尼斯等意大利北方大城市都位于波河平原,這一地區人口稠密,生產活動頻繁。據米蘭比可卡大學環境化學專業教授埃齊奧·博爾扎奇尼介紹,受地形影響,米蘭及周邊地區上空的氣流非常穩定,經常會形成300米厚的逆溫層,就像蓋了一張厚厚的毯子,不利于城市污染空氣的消散。
意大利流行病學家路易吉·比桑蒂說,這些年來,對米蘭危害較大的空氣污染源包括細小顆粒物及其他污染物,每年因此造成的死亡病例達到550。比桑蒂表示,城市空氣污染的治理難度越來越大,未來采取進一步措施的空間有限,必須對城市進行結構性調整。
管理標準更為嚴格
漫步米蘭街頭,時不時會看到騎自行車的人,和意大利其他城市相比,這一點給人印象頗深。在市中心老城區的各大主要廣場和街區,都能看到排放整齊的黃白相間自行車,那是城市管理者提供的環保代步工具。鑒于米蘭空氣污染情況之嚴重,當地政府采取了比歐洲其他城市更為嚴格的管控標準,空氣污染改善程度也是明顯的。
但專家也指出,2005年以后,米蘭空氣中各項污染物濃度指標下降幅度已經明顯趨緩。經過治理,目前交通尾氣排放和揚塵是米蘭空氣污染的主要源頭,也是當前治理的主要著力點。當地政府陸續出臺政策,嚴格要求更換高污染車輛,強化交通出行限制。
近年來,米蘭市中心增設交通管控區,加收交通擁堵費,以抑制車輛進城需求。據統計,這項政策使得市區碳排放量顯著降低,降幅達到30%以上。除了交通管制之外,加強區域集中供暖也是米蘭政府減少污染氣體排放的一項重要措施。
需要各方協同作戰
總結米蘭的治污經驗,對中國部分地區治理空氣污染可以提供有益的啟示。
首先,搞清本地主要空氣污染物及其成因,有針對性地制定管制措施。據米蘭理工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教授米來凱·朱莉亞諾分析,從米蘭空氣污染源角度看,目前重點治理的PM10的污染成因中尾氣排放占到22%,交通、建筑施工等揚塵占20%,硫酸銨和硝酸銨等二次污染物形成占40%,工業排放污染占11%,生物質(木材)燃燒占7%。這里面二次污染物顯然是應重點防范的。所謂二次污染物,就是一次污染物在空氣中相互作用或與空氣的正常成分發生化學反應或者光化學反應而生產的新污染物,一般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要強,例如硫酸霧、硝酸霧、光化學霧等。而應對措施包括:通過技術革新、工藝改造,減少二次污染物轉變可能;鼓勵更多使用清潔能源;對于新產生的污染要進行更為嚴格的管控,避免在更大范圍內造成二次污染物的生成。
其次,污染治理技術和治理戰略要統一開展,一些治理甚至是要跨地區、跨國家進行。專家指出,僅是米蘭一地嚴格管控顯然是不夠的,必須群防群治。
再者,治理空氣污染是一個系統性工作,是城市生態環保工作的重要一環。在一份研究機構對米蘭發展的調查報告中,記者看到了一個生態可持續性綜合指數,它是一個米字型的坐標軸,分別代表了8個方面的生態環保標準:交通、綠地管理、碳排放、水、空氣質量、節能環保建筑、能耗和垃圾處理。可以說,這是一個城市生態文明綜合考量的8個主要方向,只有各方協同作戰,才能繪制出一個綠色健康的同心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