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光 毛三

在郁南縣提起黃發雄,可謂家喻戶曉。他一生為郁南教育嘔心瀝血,為烈士后裔助學孜孜不倦,事跡深入干群,歷久彌新。
2012年10月,黃發雄因結腸癌辭世,享年77歲。為追憶他極富意義的一生,記者日前走訪了他曾經工作過的單位及與他曾經共事過的老同志。
“在我的印象里,黃老是一個工作狂,他做事認真,兢兢業業,是一位熱心且極富毅力的老同志、老領導。”說起黃發雄,縣老促會會長孫志鵬如是說。郁南縣蔡朝焜紀念中學校長盧熾明對黃老也充滿敬意:“黃老對自己要求總是十分嚴格。我跟他相處過很長一段時間,他經常跑到我們學校了解孩子的讀書情況,樂此不疲。要知道,他已經是77歲高齡的人了。”
黃發雄生于1936年,郁南縣千官鎮千官村人,做過老師、教導主任,文革后先后擔任過郁南縣教育局局長、宣傳部副部長及科技局局長等職。1997年,退休后的黃老閑不下來,來到了老促會,并連續擔任多屆理事及副理事長。此外,還擔任縣關工委副主任及蔡朝焜紀念中學教育促進會副會長等職。
在老促會工作期間,黃發雄對老區教育工作充滿激情,經常組織有關同志深入老區村鎮,深入到每一所老區學校。每到一處,他都詳細調查記錄其所見所聞。為了解決老區鎮鄉發展資金不足及老區烈士后裔讀書難等問題,黃發雄積極發動有關部門按照“老區優先”的原則,爭取各級加大對老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此外,他還多次外出“化緣”。僅2011年,經黃發雄的努力爭取,就籌集了老區發展資金1.5億元。多年來,黃發雄親自出面或參與向上申請的項目有老區破危學校改造、老區薄弱衛生院改造、老區科技培訓、在學烈士后裔助學金等,累計爭取到支持資金1500多萬元。期間,在有關部門以及老促會的努力下,郁南老區投入了990萬元建成了33所老區學校,解決了無數老區孩子的讀書問題。
除了在爭取資金和調查研究方面做文章外,黃發雄還主動參與到老區宣傳的工作中來:一方面,他負責主編了《郁南革命老區》一書,為宣傳郁南作出貢獻;另一方面,他主持編撰的37萬字的《郁南教育志》,是郁南首部教育專志,系統地記述了郁南百年教育的歷程。
2011年,為使烈士后裔助學資金正式納入縣財政預算,黃發雄幾乎每天都下鄉進行調研,走遍了全縣所有鄉鎮和老區村,寫成了詳細的烈士后裔在學調研報告,呈送到縣委、縣政府。功夫不負有心人,縣委、縣政府接納了他的意見。2011年云浮市下撥烈士助學資金7500元,郁南縣烈士后裔助學財政預算11500元,合計19000元,這筆資金為27名烈士后裔提供了不小的幫助。2012年,烈士后裔助學資金達到了20000元。這些資金雖然不多,但很大程度上減輕了烈士家庭的負擔,讓許多孩子順利完成了學業。“除了政府部門下發助學資金外,還有一些民間企業和機構的慈善資助,這在老區孩子讀書方面以及烈士后裔助學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這幾年里,黃老對烈士后裔助學所作出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郁南教育局辦公室主任覃建南如是說。
“太可惜了,這么值得尊敬的一位老同志就這樣離開了我們。”回憶起黃老,老促會常務副會長梁群喜充滿悲傷,“去年10月,黃老剛做完手術的時候,我們到醫院探望了他,當時他身患重病還依然惦記著老區的孩子,惦記著每一個烈士后裔,這真的很讓我們感動。”
“黃老不單只是教育家,他還是我們郁南綽綽有名的農藝師、糖橘專家,他就是我們郁南的‘百科全書”。蔡朝焜紀念中學校長盧熾明對黃老的總結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