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偉來
[摘 要]小學教育在整個教育體中占有重要地位,小學生體育教育是小學生促進其發展的重要途徑。目前,小學生心理問題受到各個領域的關注,進行心理引導可以幫組小學生健康成長。教師應結合體育教學的實踐,分析體育教學在心理指導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
[關鍵詞]小學生;體育教學;心理指導;分析
隨著我國對人才需求的不斷加大,教育問題成了影響發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小學教育是我國人才培養的最基礎環節,提高小學教育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夠保證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形成良好的性格和習慣。小學生有其自身特征,在心理和生理上都處于較為幼稚階段,沒有形成成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在關于小學生體育教育與心理教育相結合的研究中,相關專家和教師提出了切實有效的解決辦法。
一、 體育教學在心理指導中存在問題
體育教學只有采取合理的措施,才能起到積極的心理指導作用。目前,在小學的體育教育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體育教學缺乏主動的引導意識
由于小學生心理階段的特殊性,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采取主動引導的方法。對于體育教師,不僅要熟悉基本體育教學方法,而且要掌握體育心理學,幫助學生在體育中獲得成長。然而,大多數教師沒有形成主動心理指導意識,缺乏與學生間的心理溝通。
2.體育教師缺乏心理教學經驗
在我國的體育教師中,大部分人只在本科師范學校接觸過心理知識。當實際參加工作時已經對這些內容生疏,更不能熟練地應用到體育教學中。并且,體育教師缺乏心理教學方面的培訓和深造,其自身學習心理知識的動力不足,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所以,絕大多數體育教師不具備心理引導能力。
3.學校對于體育教學不重視
小學生基礎文化課程是學校最為關心方面,但對于體育教學缺乏關心。這是由于學校領導過低評估體育教學作用,過分地強調文化課的教學,這也是我國素質教育所面臨的重要挑戰。體育教學應成為小學教育的重要分支,形成系統化的體育教學機制,其中要涵蓋利用體育教學進行心理教育。
二、 體育教學在心理指導中的作用分析
為了提高體育教學在心理指導的作用,必須結合體育教學具體形式,根據小學生成長需求提供合理教學內容。改善體育教學的心理指導能力的主要措施如下:
1.積極開展課堂理論教學,逐漸滲透心理教育內容
體育教學分為課堂理論和課外活動教學,兩者有效地結合才能保證小學生心理教育的實際作用。課堂理論不僅要講解關于體育的常識,還應向小學生傳授體育精神和體育文化,不斷地提高小學生的參與體育的興趣。并且,在課堂中要結合具體教學內容滲透心理教育,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性格。
2.關注體育活動中的學生行為,建立信息檔案
在體育課堂中,不同小學生會表現出不同的積極性,建立信息檔案能夠及時地掌握學生心理狀態,關注個別需要心理引導的學生。體育教師應總結信息檔案,結合學生其他課程表現給予針對性的輔導。
3.積極倡導自由式教育,調動學生積極性
教育學理論說明,學生只有發自內心地參與活動才能達到教學的效果。因此,在體育課堂中應鼓勵學生自由活動,自發地形成體育學習氛圍,在此過程中促使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4.豐富體育教學內容,增加體育對學生的吸引力
傳統的體育教學強調基本形式內容,例如跑步、跳遠、跳高和球類等運動,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小學生對體育課堂有更多的要求。因此,豐富體育教學內容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感染力,讓學生更加投入地參加到體育課堂中來,并享受體育教學帶來的快樂。在體育課堂中,學生通過多樣的教學內容,在教師的指導下獲得心理成長。
我國小學生體育教育結合心理教學已成為主要趨勢,加強小學生的心理教學意義重大。在未來的小學生教育中,體育應具備緩解小學生壓力和幫組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作用。因此,開展體育與心理結合必將引起更多學校的關注。
責任編輯 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