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清 王新平 雷航
摘要:建筑的房屋外體的墻面形成裂縫的因素有很多,能全面控制的難度也很大,只有在實施建筑的過程時就抓好質量關,從策劃到選用原材料到施工都加大管制,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實施,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外墻體裂縫形成的可能性。
關鍵詞:建筑;裂縫;防治;措施
1 產生裂縫的原因
1.1 策劃時不符合標準
策劃時就沒有按照規章制度的規范開展策劃。在很多工程設計中,雖然也有預防裂縫形成的手段,但是不按照規章制度設計,導致不能保證墻體不會出現裂縫或者保障的時間極大的縮短。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砌墻體的材料強度不夠或者混合材料砌墻,因為這些原材料的不合格致使墻體的強度和標準強度相差太大,導致墻體會產生裂縫。
1.2 地基沉降引起的裂縫
1.2.1 當地基是軟土的時候容易產生斜裂縫,主要因為軟土地基下沉會不規則,對墻體造成很大的剪斜壓力,在墻體的構造剛度不高,建筑品質和選用的材料達不到需要的時候,就會致使墻體產生裂縫。
1.2.2 窗間墻水平裂縫產生的原因是在沉降單元上部受到阻力,使窗間墻受到較大的水平剪力而發生上下位置的水平裂縫。
1.2.3 房間的底層窗臺下出現的豎直裂縫是因為窗臺的墻體承受著符合之后,窗臺的墻有著反梁的功能,尤其是窗臺面積比較大的窗臺墻在受到比較重的壓力時譬如說禮堂、廠房等建筑物的窗臺,因為窗臺墻受力過大而產生變形,情況不好時還會造成窗口破壞,對窗扇的開啟都會造成影響。還有,如果建筑物是在凍土上建筑的,因為凍土漲裂的原因也會導致窗臺下方豎直裂縫。
1.3 施工質量標準不合格引起
1.3.1 砌體的強度比較低。在施工時對于原材料的選用沒有把好質量關,砌墻體的材料比設計的標準要低,或者是達不到抗壓的要求,但是因為砌墻的長度太長,砌墻工程完成后,墻體從中間的地方自己斷裂。
1.3.2 砌墻的砂漿強度過高或者偏低。在攪拌砂漿時,如果在砂漿攪拌時不勻稱就會致使砂漿的強度不達標,過高或者偏低,有的還會因為砂漿中含有的粘結性原材料比較少導致的砂漿的強度很低。在配置砂漿原料的時候砂放多了就會導致砂漿強度比較低,水泥放多了就會導致砂漿強度比較高,水放多了會對砂漿的濃度造成影響,從而影響到砂漿的強度,而且砂漿干了之后縮水量很大,會造成灰縫的地方有裂縫出現。
1.3.3 在砌筑的過程中沒有在使用時臨時攪拌。砂漿存放的時間過久會導致砂漿還沒有使用之前就已經凝固,在砌筑的時候會使得砂漿的強度降低,會導致建筑的質量下降,出現裂縫。
2 防治建筑墻體裂縫的措施
2.1 做到標準的設計掌握房屋建筑墻體裂縫方面的知識,規范設計施工,提高整體質量。
2.1.1 墻體抹灰砂漿中摻一定量纖維,增強抗裂能力。
2.1.2 外墻裝修有條件的全部增設鋼絲網。
2.1.3 砌體墻有窗臺的,全部改用混凝土窗臺。
2.1.4 墻體砌筑用的材料盡可能使用一種,避免多種材料混合使用。
2.1.5 選用砌墻材料的時候最好選用強度還有熱脹冷縮功能以及吸水性都差不多的,這樣能夠把材料性能相統一,好協調。
2.1.6 在不同材料界面增設鋼絲網,管線預埋位置增設抗鋼網。
2.2 打牢地基
2.2.1 合理設置沉降縫。使其各自沉降,以減少或防止裂縫產生。
2.2.2 為提升墻體的抗剪強度可以增加上部構造的剛度。可以在根基的地方或者每個樓層的門窗位置的上面都設置圈梁,在砌體的施工時要嚴格按照規章制度進行,例如選擇用水澆灌磚塊使其濕潤,改進砂漿的易和性,提升砂漿的強度和濃度,加大磚和磚之間的連接性,這些措施都可以很大程度的提升墻體的抗剪強度。
2.2.3 深化地基探槽的技術。相對于復雜的來說,可先進行開挖然后釬探,發現有較軟的部位即可先進行加固施工,然后再有下一步的工作。
2.2.4 大窗口下部應考慮設混凝土梁或反磚旋,以適應窗臺的變形,防止窗臺處產生豎直裂縫。為避免多層房屋底層窗臺下出現裂縫,除了加強基礎整體性外,也可采取通長配筋的方法。另外窗臺部位砌筑時不宜使用過多的半磚。在窗洞下增設厚40mm鋼筋混凝土帶,使山墻兩側1-2房間與山墻形成U字形鋼筋混凝土帶,以解決窗下角裂縫問題,并提高結構的整體性。
2.2.5 暗芯柱是砌塊是最常用的芯柱,混凝土的攪拌澆筑是不能使用機器,這樣使得芯柱的質量下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將暗芯柱替換為二百四乘二百四或者二百四乘一百九的明構造柱代替,留下馬牙搓與拉結筋,解決了抗震需求,方便質量的檢測。
2.3 減少溫度應力
2.3.1 屋蓋上設置保溫層或隔熱層。
2.3.2 在屋蓋的適當部位設置控制縫,其間距0.3米。
2.3.3 當采用現澆砼挑檐的長度大于12米時,宜設置分隔縫,其寬度大于20毫米;縫內用彈性油膏嵌縫。
2.3.4 對于灰縫的鋼筋要合理的設置,有以下要求:第一在墻體的洞口上下兩處的第一道和第三道灰縫中設置預留鋼筋,鋼筋伸出的長度要大于等于0.6米。第二在樓蓋的標準高度以上、蓋房標準以下的第二道或者第三道灰縫以及鄰近墻體上部的地方設置預留鋼筋。第三灰縫中間的鋼筋的距離要小于等于0.6米。第四灰縫鋼筋在距離樓頂或者房頂的圈梁位置或者配筋帶的位置要大于等于0.6米。第五灰縫中的鋼筋最好是一根下來,如果不方便一根下來的話,允許拼接,拼接的長度要大于0.3米。第六灰縫中的鋼筋兩側都應該鑲嵌在墻體或者拐角的墻體中,鑲嵌的深度要大于0.3米。第七灰縫中的鋼筋必須要有部分埋在砂漿里面,它的保護層上下都要大于等于3毫米,外側要小于15毫米。第八配筋材料的含鋼率要在百分之零點零零五以上;有的部分配筋材料的含鋼率要在百分之零點三以上。第九采用灰縫鋼筋的建筑控制的縫隙間距要小于等于0.3米。
2.3.5 在有溫度裂縫出現的砌體后,待相對穩定后應立即采取措施補救:小面積的裂縫出現時應該對墻體進行細致的清潔,在去報面沒有灰塵、雜渣、污垢后方可使用壓力灌漿的技術進行補救。而面對大面積的墻體裂縫則需要將整個墻面的抹灰全部去除,同時還要將墻面裂縫里的砂漿去除10毫米左右,去除墻體的灰塵后進行加水濕潤的步驟,最后用水泥稠漿進行填補。在磚墻兩面分別掛雙向φ6@200鋼筋網片,用直徑為六的穿墻筋勾住兩鋼筋網片,然后用高強度砂漿抹面。
2.4 規范施工
2.4.1 各種用在砌墻過程中的原材料都必須嚴格按照高質量的標準執行,在對砂漿進行攪拌的過程中也必須按照步驟加料。是墻體更加強固,增大了墻體的抗拉效果。
2.4.2 每天規定的砌墻的高度規定要低于1.8米。
2.4.3 對于施工中的各項工作都需仔細,確定方案后平層、面層與最后的落實工作要做好。
2.4.4 在進行涂抹層時應按照步驟一步一步進行。等第一層凝固后上水泥與水泥混合砂漿層,待一層層疊加到七、八層時應涂抹最后一層石灰砂漿。
2.4.5 打鑿是在砌體施工的過程中萬萬不可的。要保證最好的質量,使用飽和狀得砂漿,在規定的地方預設拉結筋,一切按標準要求執行。
2.4.6 墻體的外層在涂抹灰層的時候要加裝鋼網來預防裂縫,要選擇有效的位置安放鋼網,這樣才能發揮鋼網的防止裂縫發生的作用。
2.4.7 預留施工孔洞應按要求留設和封堵。
參考文獻
[1](GB50003-2001)砌體結構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