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紅芳
摘要:幼兒時期孩子的語言能力開始發育,開始呀呀學語,這一時期做好幼兒的語言培養是至關重要的,對幼兒以后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幼兒園階段是幼兒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在這個關鍵的時期,我們教師要為幼兒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針對每個幼兒的發育特點,掌握語言發展的規律,讓幼兒多聽、多看、多說,并通過各種途徑有意識的培訓幼兒的語言能力,同時家長應該協助教師,有計劃地對幼兒進行語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本文對從幼兒老師要如何幫助幼兒創設語言的交往環境、師生之間相互交往、早期閱讀等方面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幼兒;語言;環境;積極互動;能力
前言
幼兒時期還處于利用感官和觸覺對周圍的事物進行認知的階段,這時期的幼兒剛會用簡單的文字表達自己的意思,因此在這一時期對幼兒進行語言綜合教育,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這一時期幼兒教學可以整合各個領域的學習內容,提高幼兒語言綜合素養的發展,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把各領域的教育進行相互的滲透,從而擴展幼兒的經驗,在從德、智、體、美、勞等多個方面的影響下,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從而提高幼兒語言的表達能力。在幼兒園中,教師可以把語言、認知、社會知識等進行相互的融合,并按孩子的邏輯進行合理的組織,從而進行整合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活動當中,為幼兒創造良好的語言發展環境。
1 幼兒教師要給幼兒創設語言交往環境。
幼兒從家里那個小范圍來到幼兒園,孩子的交往范圍擴大了,集體的生活更適合孩子語言的發展,因此幼兒教師要利用創設角色游戲等活動,為幼兒創設語言表達的機會,提供良好的語言交往環境,在游戲中使孩子的語言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教師在創設的活動中,要以同伴的身份參加到孩子的游戲當中,給孩子一個自由交往的空間,在游戲中,鼓勵孩子和同伴進行交流,使孩子的語言結構在不斷的調整和組合中得到提高。在游戲和活動中,教師要給幼兒創設語言表達的機會,鼓勵幼兒把話說完整,對于語言發展較快的幼兒可以鼓勵其在集體面前給大家講故事,教師針對每個幼兒語言發展的情況進行觀察,發現規律及個別問題,及時進行引導和指導。這樣幼兒在視覺信息、聽覺信息、主觀感覺、愿望的表達以及動手操作等實際交往的互動活動中,使語言能力得到鍛煉和發展。
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幼兒在語言能力的發展上是有差異的,因此教師要針對每個孩子的特點及心理需要,在適合的場所鼓勵幼兒進行表達,哪怕說不好,說不完整,也要讓孩子表達出來,使孩子能感受到與人交流的樂趣。同時多給孩子創造語言運用的機會,鼓勵孩子分組進行討論來表達自己想說的話,相信幼兒在交往和想說的意愿得到滿足后,語言表達能力會越來越完整,同時還要鼓勵愛說的幼兒,使其在表達過程中語言能力獲得主動的發展。
2 提供師生之間相互交往的機會
教師經常參與幼兒間平等的對話,可以使幼兒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愛,增強幼兒相互間的情感聯系,激發和強化幼兒說的愿望。教師在參與中應注重與幼兒的互動,使他們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豐富語言,學會傾聽,學會表達,學會圍繞話題交談,積累相互對話的經驗,提高語言的能力。另外,幼兒對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注意觀察和模仿,教師無時無刻不在對幼兒的言行起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無論在教學活動中或是在日常生活中,教師應盡量利用師生間的交往,讓幼兒感受運用語言的基本規則和積極作用。通過師生間的交往不斷調整幼兒的語言表達方式,并在交往中積累表達的經驗,培養口語表達的良好習慣。教師應善于利用幼兒同伴之間的交往,為其創造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機會,使幼兒在交往中感受交往的樂趣,在與同伴的不斷交流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語言。鼓勵幼兒在游戲中進行交往語言的實踐。在游戲時,無論是幼兒之間日常生活語言的交流,還是角色之間的對話,都實現著幼兒的社會性交往與合作能力的提高。同時,語言的對答、應變、協調能力也得到很大的鍛煉;反過來,語言表達和交往上的成功,又會大大地調動幼兒學習和使用語言的積極性,從而促進創造性思維的發展。那些在交往活動中語言表達有問題的幼兒,在游戲中往往能輕松自如地與人交談,口吃、怯場等現象大大減少。在日常生活和教學中發現,繪畫是幼兒喜歡的活動之一,即使不愛說話的幼兒也是如此。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可開展豐富多樣的繪畫活動,要求幼兒用簡潔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愿,然后再畫出來。畫不出來的可以用自己喜歡畫的東西代替,只要用語言表達出來就行,這樣,就克服了幼兒說了不會畫,畫了不會說的現象。
3 通過早期閱讀發展幼兒的語言
在閱讀過程中,不僅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而且還幫助幼兒獲得有關書面語言的知識。故事是幼兒閱讀的主要材料。幼兒在閱讀圖書時,首先通過觀察把握畫面內容,將之轉譯成語言,然后進行想象以豐富故事內容,與此同時,他們還要具備內部整合語言及表述的能力,這表現為看圖書時幼兒或者自言自語或者在心中默念幼兒口述自己聽到的或者看到的故事,讓幼兒扮演角色來編和講自己的故事。在幼兒聽完故事或者看完圖書之后,適當提出有利于他們思考的問題。他們在講述、討論的過程中,不同水平幼兒的語言能力都得到了發揮。
4 創設情境,激發幼兒的說話欲望,調動幼兒說話的積極性
在語言教學中,由于年齡的限制,有些幼兒語言組織困難,說出的話磕磕絆絆,再加上小伙伴的嘲笑,往往使這些幼兒在教學活動幼兒園小班語言教學中很少說話。而采用電教媒體給小朋友們創設一個語言環境,會使這些幼兒沉浸在所處環境中,忘記自己所謂的“毛病”,產生說話的欲望。多媒體課件使聲音和畫面并存,使抽象的概念,呆板的文字變成賞心悅目、富于變換的畫面,生動直觀地將信息再現于幼兒的感官,通過聽覺視覺器官的協作運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5 積極爭取家長配合,保持家園教育的一致性
幼兒的語言能力培養是一個長時間的連續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單純的依靠教師的培養是完全不夠的,只有教師和家長共同配合,才能使幼兒的語言能力培養取得較好的效果。因此,家長應該意識到幼兒語言教育的重要性,在家中提高對幼兒語言教育的意識,對孩子語言表達上的一點點進步都要用賞識的眼光來看待,并采用激勵的方法使幼兒語言學習的外部動機轉化為內部動機,從而使孩子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產生自信。特別是那些有語言障礙的孩子,家長更要多些耐心和鼓勵,使孩子在一點點的進步下更加自信。
6 結束語
幼兒是語言發展的最關鍵階段,因此幼兒教師應為孩子的語言發展創設更好的環境,使孩子在豐富的活動中不斷的積累語言的經驗,并提高交流的興趣,從而促進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綜合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周艷.在娃娃家游戲中培養小班幼兒語言表達能力[J].學前課程研究.2008.01.
[2]陳秀艷.家庭教育中如何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年第24期.
[3]付麗霞.淺談幼兒教育中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J].企業導報.2011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