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圣音
6月19日,ESPN的MLB專頁突然推出了一個小專題,由其麾下首席棒球專家杰森·斯塔克親自撰稿:“你真的懂棒球規則嗎?”
倒不是因為今年MLB比賽中規則爭議特別多,只是斯塔克和他的助理們看到不少不合理的判決而感到不爽(有的錯誤判決在作出時,雙方甚至都毫無異議),于是收集了10個案例,組成一個小測驗。測驗非常簡單,每個案例,測試者只需要回答“是”或“否”。(這就意味著你即使蒙,說不準還能蒙對幾個。)斯塔克先在全聯盟進行測驗,對象包括了球員、教練和記者。
先來說說筆者自己的情況。好吧,我很誠實地告訴大家,如果以答對6題為及格,我失敗了:最后的成績是5分。而截止到6月19日當天,已經有超過23萬的球迷做了這個測試,雖然未統計所有人的平均分,但每道題目的正確率,還是實時公布。10道題目中,只有2道的回答準確率超過了五成(分別是50.3%和52.8%)。其中更有3題,回答準確率不及三成!
不過拿到5分,絕對不是一個丟臉的成績。在斯塔克進行測試的20名球員中,只有8人可以過關;教練5人中3人拿到6分;而記者7人中只有2人PASS。以斯塔克的話說,“我們的測試對象,是聯盟中公認的最精明的球員,最努力鉆研比賽的教練,以及被認為是‘棒球天才精英的ESPN評論團”。那么看上去,精英們的成績單,絕對算得上慘不忍睹。斯塔克自己也挺誠實,他承認本人最后得分不過是6,而阿隆·布恩,這位前職棒明星球員,如今ESPN的球評家,竟然只拿到了1分!1分!所有人中,唯一能拿滿分的,是亞利桑那響尾蛇的救援投手齊格勒。
齊格勒很厚道,當知道自己是所有測試對象中唯一拿滿分的人時,他謙虛地表示:“其實這和怎么受教育沒什么關系吧,就是認真地去讀讀規則書就OK了。而且我相信如果測試對象是大聯盟的750名球員,拿到10分的人應該不少。”齊格勒的確要感謝他有一個癡迷棒球而且性格嚴謹的老爸,從他小學時,父親就讓他捧著本規則手冊,沒事時就看上一會。而最終只拿到3分的費城人三壘手邁克爾·楊臉紅了:“其實真的我會搞不懂很多規則,比如‘內野高飛球規則,我記得有次比賽中裁判吹了這,我實在沒明白,只好等沒人注意時,偷偷把裁判拉到身邊,問他,‘剛剛那叫什么規則來著,你能幫我解釋下不。”
當然,我并不是打算讓中國球迷們來看看自己究竟有多了解棒球規則,恐怕在我們國家,能看明白棒球比賽的人也不多。只是,如果把棒球換成足球或者籃球,我們的球迷又有多少人能夠拍著胸脯說,我對規則中的每句話,每個詞都了如指掌呢?如果再上升到一個高度,我們“八千足記”又有幾個人認認真真的,哪怕僅僅是通讀過一遍規則呢?而我們的球員又如何呢?坦率的說,能輸給泰國青年隊1比5的國腳精英們,就憑這樣的職業精神,也很難相信他們會捧著規則書通讀,有那時間,恐怕都晚上溜出去喝酒了。要知道,棒球畢竟是美國的“國球”,在疑難規則面前能夠及格者也是少數,那么在中國,恐怕也就乒乓球,我們還能有發言權。
于是,在球場上,球員們永遠會喋喋不休地和裁判們較勁(當然,裁判有多少人能精通規則也讓人心虛,雖然也該是他們的本分);記者們想當然的,完全在自己的立場上評論著每個判罰(寫完稿子后他們還會得意洋洋的說著“這就是翻手為云覆手為雨”);在微博或者論壇中,一個個“專家們”則大聲責難對方的觀點,盡管他們自己也未曾把相關規則,一字一句地打出來。
當然,你可以理直氣壯地告訴我:“競技比賽變化萬千,并不是任何情況,都能在規則中找到。”但請相信,任何一項能夠形成職業聯賽、風靡全球(至少是部分地區)的運動,只要它最終目的是為了決出勝負,而非純表演,那么規則必定是受過千錘百煉,在無數真正而又嚴謹的專家們探討、研究、達成共識后下筆的。即使對個別現象、場面無精細的描繪,至少也有能夠最接近適用的內容。我們對于爭議的態度,是該從浩瀚的規則細條中,尋找到最能解釋爭議的內容,而非想當然的展示自己的觀點,臨末了還加上一句:“我看球幾十年,你能和我比?”瞅瞅邁克爾·楊,7屆全明星運動員,至少還知道虛心請教的道理。
當然,任何事都該從自己做起。雖然本人通讀過MLB、NFL和NHL的規則,但不過是通讀一遍而已。從這期開始,介紹中的“北美職業體育專家”還是拿去吧。即使看過多少場比賽,縱覽過多少歷史資料,每天的即時新聞、賽況閱讀量多大,如果無法做到規則爛熟于心,一切都只是虛無基礎的海市蜃樓。如果哪天做測驗時能拿到9分以上,再考慮把專家之名叫回去吧。